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唐紹》第47章 仁政
  天還沒亮李存紹就醒了過來,起身時的動作不小心弄醒了旁邊還在睡夢中的薛娘。

  “郎君今天醒的這麽早?”薛娘一邊揉著惺忪的睡眼,一邊也坐了起來,身前的一片姣好坦露無疑。“我去打水。”

  李存紹年輕力壯,根基又好,饒是昨晚運動許久,早上醒來也覺得精神不錯。相比之下薛娘就沒有那麽好的體力了,每次第二天起床伺候李存紹梳洗之後,還要再睡個回籠覺才能緩過精神來。

  沒一會薛娘就端著裝滿熱水的銅盆走了過來,李存紹坐在銅鏡前,氤氳的水霧讓銅鏡也變得迷蒙起來,只能看到一張模糊的面龐。

  不知為何李存紹突然想起了隋煬帝的故事,脫口說道:“真是大好頭顱...”

  剛透濕面巾的薛娘被李存紹的話嚇了一跳,手裡的面巾啪啦一聲又掉進了銅盆裡。

  “小太保說的什麽話,這是亡國之君說的,小太保可說不得。”薛娘輕輕拍打李存紹的後背。

  “我開玩笑的,”李存紹笑了笑,“薛娘放心,沒人能取這頭顱。”

  “小太保真是大膽,這種話也敢隨便說呢。”薛娘又拈起面巾,擰了一下,輕輕地在李存紹的臉上擦拭起來。

  面巾的溫度剛剛好,溫熱的面巾擦去臉上殘留的睡意,蒸騰的水汽飄過臉面,鑽進每一處毛孔裡。溫度讓一切都活絡起來。李存紹閉上眼睛享受著這一切。

  梳洗完畢,薛娘又幫著李存紹穿好袍子,套上靴子。李存紹突然想起了什麽。

  “薛娘不會怨我吧?”感受到薛娘疑惑的目光,李存紹又提醒道:“名分的事。”

  薛娘的楞了一下,手裡的動作也是一頓。

  “小太保身份顯貴,如今更是一鎮節帥。薛娘能近身伺候已是知足,哪敢再想更多?”

  李存紹點點頭,覺得自己既懂又不懂,他向來不太會琢磨女子們的心事。之前太原府的來信裡,母親劉氏似乎知道了薛娘的事,特別叮囑自己不能正式迎娶薛娘,而只能作為侍妾。

  對此李存紹倒是願意為薛娘杵逆劉氏,但薛娘卻勸止了自己。

  “以後小太保身邊必然還會有不少閨秀,到了那時只要還能記著薛娘就好。”說著薛娘的語氣都開始變了。

  李存紹連忙把薛娘抱在懷裡,“薛娘是我第一個女人,我不會忘記薛娘的。”

  懷裡的人點了點頭,抬頭對李存紹露出笑容。

  良久放開了薛娘,李存紹拿起旁邊架子上的襆頭,“我走了”,說著便推門而去。

  大步朝外走著,李存紹心裡很亂,覺得自己有些狡猾。時間已經將近過去一年了,自己似乎不知不覺已經完全適應了所有的一切,包括顯赫的身份地位,焦慮的戰爭節奏,三妻四妾的觀念,以及那些垂手而立的文官和隨時準備為自己賣命赴死的親從們......可是問題在於,自己何時就已坦然接受了這一切?

  薛直依舊住在節帥府的後院裡,此時正像往常一樣在月門外等著李存紹。

  看到李存紹不同於往日的精力充沛,一臉心事不寧的樣子,薛直有些疑惑:難道是自家小妹哪裡惹惱了小太保?

  見著薛直,李存紹提了聲“先去校場”,便接著大步往前走去。

  薛直禮還沒行完,匆忙應了聲“是”。見狀更加篤定是小妹不知怎麽惱了小太保。

  ......

  河北的各城為了防備北邊的戰爭,校場都設立在城北,

以便在戰時更快地調動人馬。  在王定、盧勇等人各自帶本部去各地上任後,滄州城內只剩下三千步卒和兩千鐵林軍精騎。雖然兵馬不多,卻都是義昌各地抽調出來的精銳,薛直也被升了親從都指揮使,值得一提的是投身李存紹麾下的高行周也因為幾場戰鬥的軍功被李存紹提做了衙前都虞侯。

  除去李存璋的人馬,王定、楊載、盧勇這些人都算是李存紹的“嫡系”力量,總共加起來也有上萬人馬。

  郭鶴曾隱晦地向李存紹提過幾人忠誠的問題,但李存紹對幾人都很放心。楊載和王定都是跟自己打了數場打仗的弟兄,盧勇又有著自己的恩情,更重要的是大夥的利益都在一起,只有李存紹自己不斷往上走才能帶著幾人一起向上。

  整個義昌鎮上下,誰不願意搭上李存紹的風?更何況,幾軍基層的都頭乃至指揮都悉數出自李存紹的親軍,“鐵林系”早就滲透到了各軍之中。別的不說,李存紹自認還算受鐵林軍將士們的愛戴。

  在校場依舊是晨跑,鐵林親軍們早就習慣了跟著李存紹晨跑,那些義昌步卒們見狀也隻好在軍官們的組織下一起跑了起來。

  幾圈跑完,李存紹也有些喘氣。來到一邊看著還沒跑完的士卒們,聽著整齊的步伐和口號,倒有種回到後世的感覺。不同的是每個人的裝扮都和後世大相徑庭,而且眼前這些軍漢們是真正從殺戮戰場中走出來的。

  “小太保麾下兵馬真是氣勢如虹。”

  耳邊傳來熟悉的聲音,李存紹轉頭,果然是郭鶴。笑著道:“郭先生可不常誇人呢。”

  郭鶴清臒的臉上也少有地露出笑容,“郭某隻對值得的事情美言,小太保治軍治民都值得郭某美言。”

  “民戶司的事如何了?”

  見李存紹問起正事,郭鶴立馬又恢復了嚴肅:“義昌戶數造冊已經完畢,共十二萬戶,計七十三萬六千余人。其中未包括招徠的流民和散落的番人。”

  李存紹點點頭,“郭先生做的很好。”

  郭鶴又接著道:“元和年間各鎮普遍兩戶、三戶資一兵,如今義昌兵不過兩萬,小太保治下六戶資一兵,實屬仁政。”

  李存紹還沒聽過這說法,問道:“我父王河東州縣統計七萬余步卒,是幾戶資一兵?”

  “元和年間河東還有近四十萬戶,只是不知如今戶數。但按十去其四來算也是三戶資一兵了。而魏博、宣武等鎮恐怕更甚於此,不少地方兩戶資一兵也是常事。”

  李存紹點點頭,他認同兵貴精不貴多的道理。供養軍隊本就燒錢,窮兵黷武永遠都不是長久之計。正是五代時期戰亂不休,各鎮都竭澤而漁來供養軍隊,才造成中原大地元氣大傷,為後來王朝對外的“孱弱”埋下伏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