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元梟》第42章 汴梁終陷
  隨著一陣槍響,足足幾百頭羊瞬間也就變為了死物。

  以至原本尚算乾淨的校場,一時間死羊遍地,鮮血橫路,好似化為了一處屠宰場。

  見此,看台上的一眾文武也就不禁被嚇愣了。

  卻是萬萬沒想到,這鳥銃的威力竟然會有如此之大。

  所以等看台上的一眾文武們反應過來後,這些人也就不禁滿臉震驚的讚道:“這,此物之殺傷簡直聞所未聞。這簡直就是疆場之上所向披靡的神器啊!”

  “是啊,是啊。瞬間便滅殺數百生靈,真可謂是神器,真可謂是神器啊!”

  “哈哈哈,說得對。有了這等利器,日後我軍再與元軍決戰疆場,定能夠所向披靡。”

  一時間,卻是誇讚之聲不絕於耳。

  因而聽著這一連串的誇讚聲,剛剛稱王正是意氣風發的毛貴也就不久哈哈大笑。

  “諸位,這是天意。是天意護佑,讓我本王躲過刺殺,得此神器,為王稱霸。諸君如若不信,便且看將來。

  他日,本王必要在舉山東之兵,北伐元都,定鼎天下!”

  屁股決定腦袋,這句話應該算是至理名言了。

  卻是隨著身份的變幻和實力的增強,毛貴卻也不禁生出了曾經本不敢有的想法。

  所以看著仰天大笑,顯得意氣風發的毛貴,周遭文武如韓熙、姬宗周等也不禁是或喜或憂。

  喜,他們的主公毛貴有了這等雄心壯志;憂,毛貴很可能因他的野心而變得舉目皆敵。

  故而就在文武官們忙著適應這等轉變的時候,一則絕對算不上好的消息,便也就從曹州那邊傳入了山東。

  ……

  “勤王援軍因諸部配合陌生又兼之各懷心思,致使在東明地區中伏大敗。大軍一連潰散了數十裡,十萬大兵,折損三萬有余。並且包括棣州余寶在內的兩員萬戶官,皆死於亂軍之中。

  逢此大敗,援軍士氣跌入谷底,只能據守曹州,以無有再戰之力!”

  看著信上所寫的這內容,毛正梁卻也不禁長歎了聲。

  說實話,他雖料到這各有私心的勤王軍難以是元軍的對手。可卻不成想,他們敗亡的竟然會有如此迅速。

  面對著能打善戰的李察罕部,山東兵馬這邊簡直就是一觸即潰。

  所以看著這軍報,毛正梁也就不禁長歎了聲,道:“守城之戰若要取勝,最大的依仗便就是軍心士氣。

  外有必救之援,城中軍民便能有必死之心、必勝之志。可如今必救之援以潰,僅憑汴梁一座孤城,又能堅持幾日?”

  “這,哎。元帥說的是!”聽到毛正梁這樣的一番話,張思德也不禁是一聲長歎,“不同於那些王子公孫,李察罕乃是發於行伍的猛將。

  此人用兵,最善攻心。料想此番勤王援軍大敗,他一定會以此大做文章。然後密布火炮,轟擊城池!

  因而若以現在局面來看,汴梁那邊估計堅持不了一個月了。”

  這倒也完全是根據事實分析所得出的結論。

  畢竟山東方面的勤王軍,折損比例已經達到了三成。仗都打成這樣了,再想指望這些以保衛實力為座右銘的勤王軍,顯然也是不可能了。

  而除此,至於遼東。

  呵,遼東平章關澤那一番“圍魏救趙”的話聽起來好聽。可這戰術,卻根本沒有任何實施的可能性。

  因為相比起山東來,遼東完全就是舉目皆敵。

  北面是嶺北大草原,

西面是大元中書省,東面則是大元附屬國高麗及女真各部。任何一邊都能拉出十萬兵馬來,在這樣一個倒霉催的地方,關澤他們能自保就不錯了,何談什麽“圍魏救趙”。  所以單從現在的局面來看,北國的反元力量真的也是被元軍打的抬不起頭。

  如此一來,只有山東有而其他地方都沒有的最優火藥和鳥銃,自然也就成了毛家父子最大的依仗和底氣。

  因而等王士誠他們戰敗的消息傳到山東後,毛貴也就為自家兒子再度撥付了大筆錢糧。

  要求毛正梁無論如何也要將鳥銃的產量給提上去。

  也因此,製銃工坊的規模便也就一天大過一天。到最後,這甚至弄得其他所有工坊全部加起來,規模也遠不如製銃工坊的大。

  然後,又經毛正梁的建議。在一天十二時辰的流水線模式生產下,益都這邊的鳥銃生產效率,終也就維持在了每月一千三至一千五百柄的規模。

  但也就在這時,被圍攻了數月之久的汴梁城,與今年秋九月,終也是再難支撐了。

  ……

  大元至正十九年,大宋龍鳳五年秋九月初三,汴梁城西部外城在察罕帖木兒的猛攻之下終全線淪陷。

  無奈之下,大宋丞相劉福通隻好率數百騎護送宋主韓林兒自東門奪圍而遁,逃亡大宋龍興舊地安豐。元軍因此俘獲宋政權的“皇后”及起義軍家屬數萬,宋政權官員五千余人,軍民因此死傷無數。

  所以,也就在汴梁城淪陷後不久,汴梁路全境隨宣告淪陷。

  而後,歸德府、汝寧府、南陽府等地多數義軍也隨之宣告投降。

  以至曾縱橫中原的劉福通,手中也就只剩下了一個小小的安豐路及數萬殘軍。

  故而便可這麽說,自此戰後,大宋龍鳳朝廷在河南地區的力量已然被元蒙一掃而空。

  所以就在九月初八那天,被嚇破了膽的勤王軍也就主動放棄了曹州城,重新退守到了濟寧及濟南二地。

  不過在退兵途中,滕州王信因勾結外敵欲行不軌,而被元帥續繼祖軍法從事,斬首於途中。續繼祖因此得以駐守德州,而王士誠則駐兵與泰安州。

  故還不等援軍返回呢,一封密令也就提前送到了益都。

  “滕州王氏兄弟,勾結韃虜,證據確鑿。特命吾兒立即率部南下,前往滕州,誅殺逆賊!”

  這密令一看就是毛貴親筆所寫,簡單明了,並無甚辭藻文采。

  故而等毛正梁看到這密令時,便也就明白了毛貴的想法。

  顯然,‘他的父帥毛貴,已經不能準許自己的地盤上還有王信這樣的土皇帝存在了。’

  腦中想明白了這點,作為山東西道元帥的毛正梁便也就立即下令道:“去,召集諸部兵馬,本帥要親自領兵,前往滕州討伐逆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