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謁天階之概念世界》引言
  楔子

  泛泛談一下《水滸》的觀點,因為接下來的第一個世界位面就是《水滸傳》(現行本的和古本的相結合)。

  所以先要粗略說明水滸這個世界的大概結構、上下關系、等級設定及所牽扯的冰山一角等等社會問題。

  首先,得要碌閽俅翁嶁閻釵豢垂伲端啊凡⒉皇塹臀湮幻妗⒉皇塹臀湮幻妗⒉皇塹臀湮幻媯匾氖慮樗等椋搖端啊肥譴嬖詮眵染值模褂辛酰詈蠡勾蠖嗷毓檣裎渙恕

  千萬不要被某些只看過電視劇而沒有看過原著的給誆了!

  嚴格意義上論較,《水滸》是個一個半修真、半武俠的多元世界觀。

  我看到有些無限流的主角在金系題材學了點武功就能橫行《水滸》,當真可笑至極!

  郭靖他老爸郭嘯天是地佑星賽仁貴的後代,雖然這是金庸老爺子強行跟《水滸》攀親戚,但也間接地承認了,《射雕》無論各方面都是排在《水滸》之後的。

  這麽說吧,《射雕》中所謂的“五絕”的戰鬥力若在《水滸傳》便是倒數或中流的渣渣,王重陽頂多就是隻較大的螞蟻,算不得什麽。

  不信?那就拭目以待,直接搬《水滸》原文給你們掂量掂量。

  《水滸》中露過臉的大牛叉貨有如下幾位――

  1、張天師。(這貨怕是已經成仙了,開頭一、二章幾乎就是圍繞著他,騰雲駕霧灑灑水。)

  2、羅真人。(這貨可能是砍不死的,而且很邪門。不僅會諸般法術,還可以召喚黃巾力士。見《水滸》第五十三回戴宗智取公孫勝李逵斧劈羅真人)

  3、入雲龍公孫勝。

  4、幻魔君喬道清。(這貨擅長各種法術咒訣也不賴,略略隻比公孫勝稍次了一些,僅僅一個人差點令梁山全軍覆沒。見《水滸傳》第九十五回宋公明忠感後土喬道清術敗宋兵和第九十六回幻魔君術窘五龍山入雲龍兵圍百谷嶺)

  5、靈應天師包道乙(一招飛劍斬下武松手臂,跟蓋聶有的一拚,他還有個徒弟,頗為精通道法玄術。原文是這麽介紹他師徒倆的:原來這包道乙祖是金華山中人,幼年出家,學左道之法。向後跟了方臘謀叛造反,但遇交鋒,必使妖法害人,有一口寶劍,號為玄元混天劍,能飛百步取人。協助方臘,行不仁之事。因此尊為靈應天師。那鄭彪原是婺州蘭溪縣都頭出身,自幼使得槍棒慣熟,遭際方臘,做到殿帥太尉。酷愛道法,禮拜包道乙為師,學得他許多法術在身,但遇廝殺之處,必有雲氣相隨。因此,人呼為鄭魔君,技能是召喚金甲天神......且說宋江兵將攻打睦州,未見次第,忽聞探馬報來,清溪救軍到了。宋江聽罷,便差王矮虎、一丈青兩個出哨迎敵。夫妻二人帶領三千馬軍,投清溪路上來,正迎著鄭彪,首先出馬,便與王矮虎交戰。兩個更不打話,排開陣勢,交馬便鬥。才到八九合,只見鄭彪口裡念念有詞,喝聲道:“疾!”就頭盔頂上,流出一道黑氣來。黑氣之中,立著一個金甲天神,手持降魔寶杵,從半空裡打將下來......宋江便領起軍兵,從裡面殺出去時,早望見魯智深、武松一路殺來,正與鄭彪交手。那包天師在馬上,見武松使兩口戒刀,步行直取鄭彪,包道乙便向鞘中掣出那口玄天混元劍來,從空飛下,正砍中武松左臂,血暈倒了。見《水滸傳》第一百十七回睦州城箭射鄧元覺烏龍嶺神助宋公明)

  6、金劍先生李助。

(這貨能行法術驅劍,照面間就差點秒殺號稱梁山最強的盧俊義,盧俊義、楊雄、石秀三人聯手也隻有招架之力而無還手之能。原文是這麽描寫的:盧俊義、楊雄、石秀殺入中軍,正撞著方翰,被盧俊義一槍戳死,殺散中軍羽翼軍兵,徑來捉王慶,卻遇了金劍先生李助。那李助有劍術,一把劍如掣電般舞將來。盧俊義正抵當不住,卻得宋江中軍兵到,右手下入雲龍公孫勝,口中念念有詞,喝聲道:“疾!”李助那口劍,托地離了手,落在地上。盧俊義驟馬趕上,輕舒猿臂,款扭狼腰,把李助隻一拽,活挾過馬來,教軍士縛了。見《水滸傳》第一百九回王慶渡江被捉宋江剿寇成功)  以上六位,除了虛實不明的張天師之外,所謂的五絕能擋幾個回合?

  不能以世俗的正常眼光來看待水滸,亦不能用科學來衡量水滸這個世界,因為都不在一個維度上!

  如果說我們所處的地球村是個三維空間的話,那麽水滸的宇宙觀就是四維乃至以上的空間。

  我可不是瞎說的,根據原文,所謂的一百零八梁山好漢實則個個都是神仙下凡,為首的天魁星宋江的前身或者未覺醒之真靈便是個大羅金仙,其身份施耐庵已經在書中用旁白的打油詩交待得清清楚楚。

  古本《水滸》第四十一回還道村受三卷天書宋公明遇九天玄女。這一章的開篇有首耐人尋味的詩:

  為人當以孝為先,定省須教效聖賢。一念不差方合義,寸心無愧可通天。

  路通還道非僥幸,神授天書豈偶然。遇宿逢高先降讖,宋江元是大羅仙。

  ......

  注意最後那句。

  《水滸》中的很多詩句都是暗含隱喻的,而章回題目更是簡單明了,表達的明明白白,可以說是每一章的故事概括,有些諱莫的隱藏劇情,直接看章回目名就能猜個七八分。

  作者旁白大於角色故事,這是毋庸置疑的,任何小說都是這個理,旁白就是真相,旁白就是作者想要傳輸給讀者的書中真實信息。《西遊》如此,《水滸》亦如是。

  而且施耐庵不下十次提醒讀者,他們都是因為星宿下凡才因緣際會而聚義的,他們都不是凡人,用網絡小說的專業術語來解釋,便就是所謂的天罡地煞全TM下凡歷劫的。

  偏偏還愛較真,為什麽宋江能當老大?解釋出一大堆理由......

  其實很簡單,因為宋江是天魁星,因為女媧娘娘選中了他,這是作者施耐庵的設定,跟史書中那些個帝王將相們不平凡的、異於常人的杜撰傳說的自我提高附加值差不多。

  比如漢高祖劉邦說自己是赤帝,還吹牛不打草稿地編造說自己的老母被一條龍給搞了,所以生下了他,暗示自己是龍種嘛,他老爹是否臉色賊綠他可管不著。

  “幫”自己的老爹戴綠帽子,還戴的那麽堂而皇之且高大上,可還行?真香!

  這幾乎就是中國歷朝歷代潛規則般的傳統,如果不神格化,又憑什麽能坐第一把交椅?手底下那一大幫俊才人傑還不反了去?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出生時不也記載:“紅光滿屋,遍體生金,散發異香”等等諸如此類的神秘色彩。

  這種所謂君權神授的虛假風氣直到元末才逐漸被打破,什麽白蓮教普度眾生、明王出世了,通通都是打著荒謬卻神秘的宗教旗幟起義,百萬大軍亦抵不上一個貌似不敗且大義所向的口號,營造一個仿佛處於不敗之地的假象,以此來讓苦難大眾們自願搶著入夥,愚昧無知的從眾者就信這一套,還喊的響當當,卻被朱重八給摟草打兔子順帶摘了桃。

  所謂的星宿下凡,效果上是異曲同工之妙。

  還有這個九天玄女也是一位耳熟能詳的上古大能者,軒轅黃帝的性啟蒙老師兼女媧的身外化身。

  眾所周知,媧皇的地位在道教僅次於三清。

  換言之,水滸隻不過是人間界,也就意味著,上面還有天界的存在,滿天神佛才是背後真正的執牛耳者。

  詳情請看《水滸》第四十一回還道村受三卷天書宋公明遇九天玄女。

  原文有這麽一段亦真亦夢的玄奇描述:隻說宋江在神_裡,口稱慚愧,道:“雖不被這們拿了,怎能彀出村口去?”正在內尋思,百般無計,隻聽得後面廊下有人出來。宋江又抖道:“又是苦也!早是不鑽出去!”只見兩個青衣童子,逕到廚邊,舉口道:“小童奉娘娘法旨,請星主說話。”宋江那裡敢做聲答應。外面童子又道:“娘娘有請,星主可行。”宋江也不敢答應。外面童子又道:“宋星主,休得遲疑,娘娘久等。”宋江聽得鶯聲燕語,不是男子之音,便從神椅底下鑽將出來看時,是兩個青衣女童侍立在邊,宋江驚了一驚,卻是兩個泥神......宋江恰才抬頭舒眼,看殿上金碧交輝,點著龍鳳燭;兩邊都是青衣女童,持笏捧圭,執旌擎扇侍從;正中七寶九龍上坐著那個娘娘,身穿金縷絳綃之衣,手秉白玉圭璋之器,天然妙目,正大仙容,口中說道:“請星主到此。”命童子獻酒。兩下青衣女童執著蓮花寶瓶,捧酒過來,斟入杯內。一個為首的女童執杯遞酒,來勸宋江。宋江起身,不敢推辭,接過杯,朝娘娘跪飲了一杯。宋江覺得這酒馨香馥鬱,如醍醐灌頂,甘露滋心。又是一個青衣捧過一盤仙棗來勸宋江。宋江戰戰兢兢,怕失了體面,伸著指頭取了一枚,就而食之,懷核在手。青衣又斟過一杯酒來勸宋江,宋江又一飲而盡。娘娘法旨,教再勸一杯。青衣再斟一杯酒過來勸宋江,宋江又飲了。仙女托過仙棗,又食了兩枚。共飲過三杯仙酒,三枚仙棗,宋江便覺有些微醺;又怕酒醉失體面。再拜道:“臣不勝酒量,望乞娘娘免賜。”殿上法旨道:“既是星主不能飲酒,可止。”教:“取那三卷‘天書’賜與星主。”青衣去屏風背後,青盤中托出黃羅袱子,包著三卷天書,遞與宋江。宋江看時,可長五寸,三寸;不敢開看,再拜受了,藏於袖中。娘娘法旨道:“宋星主,傳汝三卷天書,汝可替天行道:星主全忠仗義,為臣輔國安民;去邪歸正;勿忘勿泄。”宋江再拜謹受。娘娘法旨道:“玉帝因為星主魔心未斷,道行未完,暫罰下方,不久重登紫府,切不可分毫懈怠。若是他日責罪下來,吾亦不能救汝。此三卷之書可以善觀熟視。隻可與天機星同觀,其他皆不可見。功成之後,便可焚之,勿留於世。所囑之言,汝當記取。目今天凡相隔,難以久留,汝當速回。”

  ......

  真真假假,這可不是一個“夢”。

  各位去看那一章就懂了,你認為那是一個夢嗎?

  分明是被拉入到另一個域外空間、更高的維度,或者說是真正的道場。

  我們大膽開開腦洞。

  為什麽九天玄女廟破敗不堪?反觀龍虎山上清宮卻香火鼎盛?

  而且百年前龍虎山上清宮還封印著天罡地煞一百零八星宿,從唐朝開始,這一封印就是幾百年。

  等這一百零八星宿假借洪太尉之手解封脫困,紛紛轉世投胎,到了宋哲宗時期,一晃差不多一百年。

  女媧又為什麽要培養宋江?

  難道她已經預料到了,一場曠世紀的“涿鹿之戰”即將爆發(金滅遼、一百年後蒙古滅金、之後半個世紀滅宋,正所謂崖山之後無華夏,這是一個歷史走向的大拐點,並將奠定未來數百年文明格局之潮流),故而欲培植一個“軒轅黃帝”,從上帝視角來看,這一連串的問題值得推敲、玩味。

  大家要認清一件事實,梁山並非強大到可以取代趙宋朝廷,別以為打贏了幾次朝廷的軍馬就很牛叉,其實不然。

  四大寇排名,梁山頂多隻能排第二,方臘就比他們強得多。

  無論歷史還是小說,方臘雖然是失敗者的形象,可拿宋江跟方臘一比,卻是差了十萬八千裡。

  方臘算是半個開拓者,集宗教與權威於一身,另外三大寇俱是蠅營狗苟、狼心鼠目之輩。

  宋江和其余兩大寇綁在一起恐怕都比不過方臘。

  饒是方臘這等梟雄,也難免被童貫率軍剿滅。

  而梁山的整體及綜合實力,還要比建立政權後並佔領小半南方的方臘弱那麽一丟丟。

  沒招安之前,宋朝廷之所以暫時拿梁山沒辦法,是因為地理問題,八百裡水泊,前期的梁山還能自給自足,到了後期,人一多吃喝就成了問題。

  而且梁山還沒有群眾基礎,安居樂業的老百姓是相當反感這種綠林強盜的。

  要知道,趙宋朝廷通過善待士大夫階層的為國政策,由上至下的掌控天下,進而凝聚民心,是向心力極為強盛的一個朝代,整個北宋年間,發生了不下百次農民起義,沒有一次成功,到了南宋末年,被蒙古滅了,且都還有十萬人跳海殉國,可見宋朝是多麽的得人心。

  所以,想靠著八百裡水泊及周邊貧瘠的產業鏈來養活數萬張嘴,這幾乎是不現實的,前提要活下去,必須得盡早謀出路。

  何況兔子還不吃窩邊草呢,把周圍的老百姓逼急了的話,可不再是對付祝家莊、扈家莊、李家莊那麽簡單了,而是舉目望去,全是與之對立面的各家莊。

  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名聲一旦搞壞了,都不用朝廷來圍剿,自己就可能隨時崩盤。

  故而梁山之所以能在國家機器面前硬撐幾回合,乃是天時地利以及形勢與政策使然。

  地理已經說過了,天時也不說了,懂得一點歷史的都知道,北宋末年那個亂啊,那個風雨欲來的緊張氣氛呼之欲出,西夏、遼國、金人,可謂你方唱罷我登場。

  而且宋朝的冗員冗官冗兵冗費乃至吃空餉的問題已達到了極其嚴重的地步,在這種積重難返的窘困局勢下,能抽得出平定、鎮壓內部匪寇作亂的力量明顯薄弱。

  而且趙宋朝廷的策略一向是息事寧人,以能用錢來解決的決不訴諸武力。

  流行本的《水滸》的宋江也是看清了這一點,所以才迫不及待地選擇招安,因為如果不積極融入體制內的話,人心向背,必定失敗。

  資源有限,梁山遲早要玩完,手底下的小嘍怯粥穢淮福壞┍嫋偌⒍魷擼厝換崦媼儔琅蹋籃蠡掛成下蠲謂麽躋彩潛臧褡約褐倚⒌娜耍趺純贍馨芑底約旱拿臚蚪儼桓粗亍

  即便是古本《水滸》,雖然沒有招安,但亦沒有顛覆造反、革故鼎新。

  晁蓋是個理想主義,而宋江則是現實主義的人。

  宋江心裡明白,梁山終究是一群烏合之眾,能僥幸地扛過幾次朝廷的征剿大軍,已是十分艱難,宋朝的主力軍全都布防在邊疆,西邊防西夏,北境防遼國,南方還有一個大理,內部盜賊蜂起,還有除梁山外的方臘等三大寇免費策應,分擔壓力,用四面楚歌來形容大宋的處境也不為過。

  宋朝在左支右絀的困局下,抽調出來的剿匪軍大多是廂軍。

  什麽是廂軍?就是地方招募的雜牌部隊,戰鬥力可能還不如一些殺人放火、嘯聚山林的土匪。

  所以大家因此明白了吧,水滸的趙宋朝廷對付梁山從始至終都沒真正的使勁、用力,因為朝廷的“力氣”已經被分散了,所以沒能及時的、有效的撲滅四大寇,朝廷的“一雙手”,對付四大寇,分別隻用了一根手指,而四大寇均拽成了拳頭,當然能夠威風一陣子,可一旦朝廷緩過勁來,回身就能把四大寇一腳腳踩死,方臘等三大寇就是例子。

  話說回來,歷史中的方臘是童貫率兵剿滅的,而水滸中的征三大寇,則是以梁山兵馬為先鋒,朝廷廂軍為主力,幾乎是勢如破竹便將三大寇給鏟除了,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由此可見,朝廷甚至不用挪腳,只需騰過一隻完整的手來,使出一隻手臂該有的力量,就能輕松摁倒四大寇。

  宋江打的旗號是替天行道,而皇帝自稱天子,無形中就矮了一頭,隻要這個天下還是他趙官家的,你宋江還能反了天去?

  兩宋時期可不是魏晉南北朝那個隨隨便便一個手握重兵的將領就能以下犯上、僭越稱帝的混亂年代,在歷經五代十國這個皇帝如馬桶般的糜爛期,遂又重新回到儒家理學引領風騷的時代,幾乎沒有黃巢之流滋生並坐大的土壤。

  直到唐朝末年都還是門閥士族把持著朝野資源分配乃至社會大部分的上升階梯,等級森嚴,講究門第,所謂崔、盧、李、鄭、王五大豪族世家,排第一的崔氏比皇室還要傲嬌,李世民的兒子能娶到崔氏的女兒那都已經屬於是高攀了,腆著臉人家還不樂意,庶民便是命賤如泥了,金字塔型的上下階層,每一道門檻都猶若天塹般難以逾越。

  自隋唐以降,直到宋朝,華夏才能真正的做到寒門出仕子,才打破了門閥士族上千年的壟斷體制,普通人能當官,意味著上下階層流通,不會導致階級固化。

  而這個時候的人們也不會把考取功名當作人生的第一目標,因為商人不再受歧視,有一部分人選擇了經商,走上了發財致富之路,這意味著包容性和經濟發展的多樣性,從農業社會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極大的降低了類似黃巢這種人的支持度並提高了反叛者的造勢風險。

  正所謂,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常言道,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這個道理能用在王朝更迭,也可以用在梁山這個土匪窩。

  宋朝的人民幸福指數是相當高的,如此便也決定了梁山如果一條道走到黑、不盡快調整發展道路並規劃未來方向的話,在這個朝代乃至九州天下是不會有什麽作為,甚至連底層都不被接受的。

  而梁山又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及生力軍補充渠道,必然會導致其上層領導核心的穩定性、持久性和掌控度的分歧散亂乃至最終的離心離德。

  反觀趙宋朝廷則完美地從官本位延伸到工商農業並一把抓,加強了整個社會的柔韌度和反彈可控性,宋朝可謂是徹底貫徹並落實了科舉製的華夏漢人為主之正統國度,掌控“筆杆子”的能力比漢朝“獨尊儒術、罷黜百家”還要生猛且厲害。

  文人士大夫階層擁護趙宋朝廷的忠心程度,完全不啻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門客與君主。

  刀筆謂之史,有時候,筆墨比刀還要歷久彌新且入木三分。

  宋江又正好是個小吏出身。

  利刃能夠結束一個人的生命,但文字卻可以改變一個人的靈魂。

  這種前所未有的變革所生發出來的公民福利,使得整個宋朝的社會無比協調、整合且相對公平,士農工商水乳交融般密不可分。

  華夏的老百姓第一次感受到了身為國民的應有待遇,在這種和諧的氛圍下,宋江、方臘這類不正當的、師出無名的、更毫無大義可言的叛逆份子,幾乎是生存不下去的。

  但不過秉公而論,方臘確實要比宋江高明許多。

  方臘利用的是古人迷信的心裡,妖言惑眾,蠱惑人心,通過主導他人的思想來控制他人的身體,,再從信徒中培養大量的武裝力量,勢力結構可謂三位一體,吸納的信徒即是後勤資源和生力軍。

  《倚天屠龍記》大家都看過吧,方臘其實就是明教的祖師爺,所謂的明教其實就是拜火教或祆教的一個分支而已,統稱為摩尼教。

  後來又融合了道教和佛教的一些理論知識(還懂得博采眾長……),遂發展出一個鐵頭娃、愣頭青似的白蓮教,這個宗教有點方,從宋末開始,直到民國,跟誰都過不去,宋時反宋、元時反元、明時反明、清時反清,可謂造反專業戶,神奇的是還從未被連根拔出,至今還存在著,仿佛一窩打不完的小強。

  偉大的領袖曾說過:在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要重視敵人。

  趙宋朝廷的問題出在,對外的戰略上“藐視”得有點過了,對遼時低估對手,還有就是重文輕武,聯金擊遼的時候那個丟人現眼,一敗塗地。

  之後便有多大臉現多大眼,幾乎喪失了所有一切泱泱上國的尊嚴,隨之接連輸掉了翻盤的底蘊。

  後果就是遭受幾乎亡國滅種的靖康之難,而後更是被直接被驅趕到了南方,成了偏安一隅的龜兒子、小朝廷,向金稱臣叫爺。

  但在對內的戰術上還是相當明智且精確的,要不是出了蒙古這個馬背上橫掃世界的BUG,趙宋國祚至少還能延緩一百年都不是問題。

  要知道,宋朝主力軍的戰鬥力可不弱,歐亞大陸上其他大大小小的國家族群在蒙古鐵騎面前都撐不到十年,一路摧枯拉朽般碾壓,而看似孱弱的宋朝竟然能堅持五十多年之久,很了不起了!

  這麽一對比,梁山等四大寇的實力跟趙宋朝廷的差距就相當明顯了,倘若朝廷傾半個國家之力圍剿加堅壁清野的話,那些烏合之眾怕是不堪一擊。

  而《水滸傳》原著中,趙宋朝廷則是實施了以寇製寇的策略,亦也是收效顯著的,且快準狠。

  ......

  最後一個疑問,龍虎山上清宮伏魔殿的那個地窟隧道到底通往何方?重點的另一端,是哪裡?

  欲蓋彌彰、掩耳盜鈴?

  仙界還是地獄?抑或乃高緯度的上界?神靈的所在嗎?

  這其中有什麽關聯和隱情?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