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明白明朝為什麽會那麽輕易滅亡,畢竟怎麽看怎麽比,明朝就算當時亡國的時候也比後金強N倍。
可當一個國家低層人民食不果腹,拖欠士兵工資,高層人員又在各種內鬥想要換天子自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時候,這樣的國家不滅亡誰滅亡?
有再厚的底子也消耗不起。
現在陳嬌看紅色帝國就是這種情況,站在知道歷史的馬後炮角度上看,當紅色帝國一心發展重工業無視輕工業和農業的時候,滅亡的種子就已經埋下。
還是那句話,人是要吃飯的,光靠理想和信念可填不飽自己的肚子。
其實吃不飽、高層爭鬥還並不是最可怕的事情,最可怕的事情還是領導人腦殘!
在陳嬌眼裡現在的這位紅色帝國總統就是一個腦殘,且不說他一手讓自己成為了紅色帝國唯一總統這事,前幾年這位大爺一拍腦門下了一道讓人天方夜譚的腦殘命令。
什麽命令?
命令整個紅色帝國禁酒。
稍微了解戰鬥民族的人都知道,這命令就是秀逗。
連宇航員們都將伏特加帶上了空間站,你覺得還能有什麽會阻止戰鬥民族喝酒。市面上沒酒賣無所謂,反正白糖可以釀白酒,然後這命令一下來就造成了白糖短缺。
再說那啥一點,這貨連眼睜睜看著自己絕嗣的昏君趙飛燕趙合德的老公漢成帝都不如了,漢成帝當年被大臣忽悠昏了腦子取消了鹽鐵專賣,這可是國庫小錢錢的大頭,沒了這大頭一下子國家財政不足,幾年後漢成帝發現了這事又頂著壓力重新撿起了鹽鐵專賣。
可現如今紅色帝國的這位爺?
就是一個傻逼,要知道紅色帝國約17%的預算來自酒精利潤,他頒布“反酗酒的法令”後,國庫收入驟減。而且私釀酒與日俱增,喝這種含有甲醇的酒等於服毒自殺,為了解饞甚至有人飲用古龍水,被毒死的人不少!
傳說中禁酒令就是紅色帝國解體的根本原因之一。
雖然聽上去很是扯淡,但其中還是有幾分道理,畢竟這一部分錢可是佔了17%的預算支出,想想紅色帝國的體量,這麽大,17%可不少,是上百億,甚至於是上千億,這筆錢可不是什麽行業想填就能填得上的。
另外了這事還涉及到一個事情,就好像華夏北方人愛吃麵食南方人愛吃米飯一樣,戰鬥民族愛喝酒那是上千年流傳下來的傳統,已經深深的刻在了骨子裡,融入進了民族文化中。
人家每年要消費70億瓶伏特加酒,平均每人每年消費40來瓶,據說戰鬥民族成年男子每兩天就會“乾掉”一整瓶的伏特加酒。
戰鬥民族曾戲言“伏特加是戰鬥民族男人的“第一妻子”,我們喝的不是酒,而是靈魂!”
大爺一紙文件就想要廢掉上千年的傳統。
滾蛋去吧!
真以為你自己是神啦,就算是神,也有些人不信神。
另外很多人不知道,其實鷹國在五十多年前就玩過禁酒令,最後還是被逼無奈取消了禁酒令,知道這招的危害有多大。
陳嬌有理由懷疑這位大爺是被西方的那些“專家”給洗腦了,各種弱智腦殘都來了!
當然硬說的話陳嬌覺得他應該是被西方的花花世界給腐朽了,就好像三國時期董卓入洛陽,被花花世界迷了眼昏了頭,不然以他當時的勢力,改朝換代一統江山並非不可能,而且幾率特別大。
對於紅色帝國而言,最恐怖的事情還不是如此,最恐怖的是,接替這位大爺的葉氏同樣也被西方腐朽了,這兩位腦殘到敵人都懶得斬草除根,
可見其弱智程度。事實上在內地同樣也有被西方以同樣手段腐朽的上層,最近這一兩年華夏也是亂糟糟的,隻是華夏從來都不缺人才,從來都不缺英雄,也從來都不缺有遠見之士,那些人沒成事之前就被抓起來了,畢竟說內鬥華夏認第一沒人敢認第二,這些手段都是華夏老祖宗玩剩下的。
陳嬌不是戰鬥民族,所以隻是吐槽一下就行,而且老實說兩任領導人都是腦殘對陳嬌而言更有利,要是*上台,陳嬌可就不敢窺覬紅色帝國的核彈了,畢竟大帝可是一個狠角色,惹不起。
不趁著這幾年紅色帝國有腦殘, 謀取核彈,未來就沒這機會了,南非和朝鮮盯的人太多不好下手,而其他合法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就更難下手了。
“紅色帝國肯定完蛋,隻是就是不知道多久而已,我想李哥你先去做這方面的準備。”陳嬌面露出一絲苦笑來“真是越有錢越怕死。”隨後又搖搖頭說道:“當然我雖然想要買核彈,但如果實在是不行我也不會強求,導彈之類的也可以,隻是沒有核彈震懾力大而已。”
李盛華想了想說道:“這事急不得,必須要徐徐圖之,另外老板你要給我準備一筆不記帳的巨額美元。”
他這事頭一次聽見陳嬌想要核彈的想法,腦子裡一團亂,到底要不要幫陳嬌買到核彈,李盛華還沒想好,先將眼前忽悠過去才說。陳嬌是表現得對內地很友好,但人心隔肚皮,誰知道她到底是怎麽想的,要是真給她弄到核彈,到時候她是會威脅西方還是會威脅華夏,誰知道了。
作為一名軍人,李盛華不得不慎重。
有些事情的結果,真的沒辦法承擔。
而且除了核彈,安保公司也要采購一批便宜實惠的軍火汽車飛機等,需要美元打通各方面的關系,錢絕對不能少。
陳嬌自然不會想到李盛華有這樣的想法,不過就算知道了也不奇怪,忠奸這事是最難看得出來的,說不一定上一秒還是忠臣,下一秒就變成奸臣了。
很多人看來不知道和當年得到乾隆看重,是因為他是一個反腐的清官,可最後卻變成了大清第一貪官。
人心是會隨著時間而變化的。
變化到,陳嬌也給不出一個答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