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帶著房子回明朝》二十三、泉城
  (感謝書友柔之虎,kill1888,1432、6275的推薦票)

  收到15萬兩銀子的馬丁,知道中左所短期內肯定要消化庫存,不可能再跟自己發生業務關系。

  他想著眼下無事,剛好可以趁此機會去泉城看看,順便開拓一下客戶群體。

  現如今馬氏大本營的事務,可以說基本已經走上正軌,各處都有骨乾人員能夠獨當一面,不需要馬丁事事操心。

  馬府由萬科總管,應該不會出大婁子;老杜掌管白馬莊,還在擴大規模,已經完工的養雞場也交給他管理;李浩南統領保安隊,還在加緊訓練,大傻哥也過去幫忙;工坊交給了林清水負責,據說燧發槍的成品指日可待;宮本帶領的日本國勞務輸出民工隊,就讓他們協助白馬莊和工坊的房屋建設,還承建了養豬場。至於南安所那幫雇傭軍,除了留下王把總帶著一些人在莊外巡邏,其他人全部打發去當苦力挖養魚池。

  人力資源和現金流的日漸充足,讓馬丁雄心勃勃,將原本規劃好的養豬場和養魚池擴大了兩倍,而宮本民工隊和南安所苦力隊又是第一次包工程,這就意味著他們要花很長一段時間來完成這兩項工作。

  放在現代,如今的馬丁好歹也是個集團公司董事長,不可能獨自去泉城,身邊必然要帶幾個跟班,以彰顯自己尊貴的身份。

  他帶上了萬達,還有閑著的野雞哥——現在他已經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叫葉繼歡。

  這段時間野雞哥一直很鬱悶。

  他本想去保安隊弄個副大隊長當當,放在以往李浩南看在兄弟情分上肯定滿口答應。不過現在李大隊長已經立志要把保安隊練成一支強軍,以便在公子面前更有發言權,野雞哥已經入不了他的法眼了,被婉言謝絕。

  野雞哥心下不忿,心說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他就去找大傻哥商量,想幫他管理馬府的安保工作。誰知大傻哥認死理,說馬公子沒有安排,他不能擅自做主。

  氣急敗壞的野雞哥找到馬丁訴苦,絮絮叨叨跟祥林哥似的。馬丁聽得不耐煩,想想野雞哥手上還是有點功夫,就乾脆讓他給自己做貼身護衛,還幫他改個像樣的名字。

  野雞哥是個孤兒,無名無姓,從小吃百家飯長大的,被人叫做野雞。在銅鑼巷跟著浩南哥混社會之後,也混成了哥字輩。

  馬丁想著按他外號的諧音,起名叫葉繼,想想不夠霸氣,乾脆就叫葉繼歡,心裡還尋思著啥時把大傻改名叫張子強。

  秋香聽聞公子要去泉城,就央求公子也帶她去,畢竟她才15歲,正是貪玩的年紀。

  馬丁略一思忖,泉城是繁華都市,應該不會發生什麽意外,於是就答應下來。

  秋香不由得開心地摟住公子歡呼雀躍,馬丁感到胸前被兩粒旺仔小饅頭頂住,不免有些尷尬,趕忙找個借口脫身。

  除了這3個同行的人,馬丁還叫上兩個精明能乾的家丁,一行總共6人。

  他們帶上一應的行李,包了3部馬車出發。

  兩個家丁在頭一輛車上開路,馬丁和秋香坐在第二輛車上,萬科和葉繼歡殿後。

  南安縣城距離泉城府不足百裡,這年頭路上的馬車不多,官道倒是暢通無阻,不過路面都是黃土路,沒有經過硬化,坎坷不平,馬車跑動十分顛簸,因此速度並不快。

  走了將近兩個時辰,馬車平安抵達泉城的南門之外。

  馬丁吩咐停車,他跳下馬車,

遠遠地打量一下城池,比起南安縣城,泉城的城牆明顯高出一截,粗略一看城牆的長度,也比南安長了許多。  其實泉城的城牆周長達到30裡,比馬丁想象的還要大。

  泉城又被稱為刺桐城,宋元時期就以”刺桐港“聞名遐邇,被來自波斯和阿拉伯的胡人譽為東方第一大港口,也是有名的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

  在元朝中葉之前,由於管理海外貿易的市舶司就設在泉城,使得泉城府萬商雲集,海貿極端發達,港內停泊的商船超過1萬艘。從泉城港出發駛往南洋的商船多如牛毛,有人誇張地說,可以從一艘船跳到另一艘船上,就這樣接連不斷地從泉城一直跳到馬尼拉。

  但是到了元末,泉城府發生史稱”亦思巴奚兵亂”的叛亂事件,當時泉城府居住著大量的各種膚色的外國移民,主要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沿用蒙古人對西域人種的叫法,統稱為色目人。

  在元朝,蒙古人把人分為四等。蒙古人相當於太君,自然是第一等;色目人相當於是西方列強,屬於第二等;漢人特指比較早歸附元朝的江北人,地位相當於淪陷區的亡國者,位列第三等;而死磕到底的南宋地區的人,不叫漢人叫做南人,相當於國統區的人,地位最為低下。

  當元末胡建的南人起來造反時,病入膏肓的元朝官府根本無力抵抗,作為元朝二等公民的色目人覺得自己義不容辭,就站了出來,組織軍隊在胡建各地鎮壓義軍,並趁機取代了元朝官府的統治權。

  但是色目人相互之間又在爭權奪利,打打殺殺長達10年之久,整個泉城人口死傷無數。

  後來,元將陳友定崛起,才平定了這場叛亂。

  陳友定被朱元璋俘虜後,明朝依舊保持元朝泉城路的管轄區域,下轄南安縣、同安縣、晉江縣、惠安縣和安溪縣,轄區大致囊括了後世的泉州、廈門和金門,地盤還是蠻大的。

  但是到了明成化年間,市舶司遷往富州府,倭寇逐漸興起,朝廷海禁政策的加強,加上西洋人武力進軍東南亞,種種原因加在一起,泉城府便日漸式微。

  即便如此,泉城港依然是大明朝數一數二的大港口,只是官方的貿易已經絕跡,也沒有了西方人的商船。

  馬丁一行人進了泉城府,這裡比南安城熱鬧了許多,街道兩邊的店鋪也是鱗次櫛比,馬丁留意一下,看到這裡的貨物品種比南安城要豐富得多。

  他們在熱鬧街區先找個落腳的客棧,要了幾間上房,安置好行李,又在客棧裡隨意吃了點午飯,眾人乘車都覺身子乏了,各自回房休憩,唯獨萬達得了馬丁的指令,出門去了。

  馬丁一覺醒來,已經是午後未時,秋香早已醒了,見公子起床,忙打來熱水給公子淨面。

  馬丁洗完臉,打開門,萬達等人已經恭候在門口,他開口問道:”見到丁老爺了嗎?“

  他們一路走來,已經打聽到泉城府海貿生意做得最大的,便是這個丁雲峰丁老爺。馬丁有意去拜訪他,於是讓萬達去打個前站。

  萬達點頭道:”小的先到他府裡求見,不過他沒在府上,家丁也說不清楚,小的又到他名下幾家商號打聽,方知他今日去了東門碼頭貨棧。”

  馬丁點頭道:“走吧,咱們就去會一會這個丁老爺。“

  萬達吃驚地問道:“公子,這般貿然前去,只怕太過唐突。丁老爺若是不見,如之奈何?”

  馬丁有些奇怪,這丁老爺生意做得再大,也是一個商人,還會端架子嗎?

  萬達忙解釋道:“公子有所不知,我方才打聽到,這丁老爺身份頗為特殊,他是陳埭丁家的旁支,丁家乃是泉城一大望族,非常人可比。”

  原來,這個丁家確實非同小可,自明朝開科伊始,代代都出進士,也就是家中每一代都有人在朝中為官,從未斷絕,這同年、故交、門生遍及天下,在泉城的勢力也堪稱根深蒂固,首屈一指。

  丁雲峰雖然只是丁氏旁支,但背靠大樹好乘涼,跟泉城官府各級官員關系都極為熟稔,就是現任泉城知府王猷,目前也打得火熱。

  故此,他即便明目張膽地進行海貿走私,也無人過問。

  馬丁撇撇嘴,無非是官商勾結罷了,沒什麽稀奇,只要自己亮出樣品,他會無動於衷?

  見公子執意要去,萬達自然不敢再說什麽。

  當下馬丁讓兩個家丁陪著秋香去逛街,自己和萬達、葉繼歡徑直去了西門碼頭。

  兩個家丁知道秋香雖是丫環,卻深得馬丁寵愛,說不得遲早就是通房大丫頭甚或妾室,哪敢怠慢,也一路奉承著上街去玩。

  泉城港其實是整個港灣的統稱,包含了很多碼頭。東門碼頭便是其中之一。

  馬丁三人一路走來,只見東門碼頭算是一個頗具規模的碼頭,全部由長方形的條石砌成,有幾條同樣由條石建成的棧橋,可以停泊眾多的大型海船,不過目前泊位上的船隻並不多,而且吃水很淺,顯然都是空船。

  看到此情此景,馬丁不難想象當年這裡的繁華氣象,不過眼下碼頭已略顯破敗,風化的岩石也處處缺損,讓人不勝唏噓。

  碼頭緊挨著一條青石板大路,在路面的另一側,是一長排挑高5米左右的房屋, 也是全部由條石建成,足以抵禦台風登陸。

  這裡,就是海商們的貨棧所在地。

  萬達隨便找個夥計打聽了一下,得知丁雲峰的貨棧,就在這排房子的盡頭,連著10大間打通的屋子,都是丁家的貨棧。

  馬丁三人走了過去,剛進丁氏貨棧,迎面就看見堆積如山的貨物,無非就是生絲、藥材、綢緞、瓷器之類,勝在數量眾多,但並無出奇之處。

  一個看似帳房先生的人見三個陌生人在此探頭探腦,正待喝問一聲,又見馬丁的氣度似乎與眾不同,當下不敢造次,拱手問道:“不知幾位光臨本棧,有何見教?”

  馬丁說道:“鄙人馬丁,久仰丁老爺大名,特前來拜會,還請通稟一聲。“

  帳房先生一聽,這些人還真是不懂規矩,哪有這樣沒有拜貼預約時間,就這樣上門冒昧來訪的人?

  他正待婉言拒絕,就見馬丁從袖中取出一面小鏡子,道:“你將此物交給丁老爺,見與不見,由他決定。”

  帳房先生眼睛一亮,知道這是不可多得的好東西,忙捧著鏡子去了。

  少頃,他折返回來,十分恭敬地說丁老爺請三人入內敘話。

  三人跟在他的身後,走進裡間,就見這是一間極大的屋子,屋子正中的太師椅上,端坐一人,年紀五旬開外,精神矍鑠,正在審視那面鏡子。

  在他的周圍,鶯鶯燕燕環繞著10多個絕色美女,揉肩捶背,撒嬌賣萌,不一而足。

  這個豔福不淺,堪比中東油王、印度土司的老者,莫非就是丁雲峰不成?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