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道清理計劃》第127章 送行
“你真的要去嗎?”楊氏抓住陳竇的手問道。

陳竇說道:“對。”

楊氏擔心地道,“還是不要去了吧...”

陳竇搖頭說道:“我要是不去,豈不是叫人笑話麽?”

“現在他們躲你都還來不及,怎麽會笑話你。”楊氏語氣有些低沉地說道。

陳竇道:“他們躲著我,是怕受牽連。我們真要是因為和馬家的姻親關系受了牽連,你在屋子裡躲著也沒用。”

楊氏歎了口氣,忽然抬頭看著陳竇說道:“就不能...不能讓仲平休了馬薑麽...”

陳竇臉色一凝,轉頭看著楊氏,道:“你就這麽怕嗎?”

楊氏低聲道:“我...我這不是為仲平著想麽...”

陳竇冷哼一聲,“仲平要是知道你有這想法,非得羞死不行。”

楊氏抬頭說道:“那萬一仲平被她連累呢?”

“那也不能因為這事就休妻,馬薑嫁給仲平之後,從來沒有做錯任何事情。就因為她娘家的人被朝廷抓捕,你就要休了人家躲災。不說以後父老鄉親怎麽看我們,你讓仲平以後怎麽在人前立足?”陳竇微怒道。

楊氏啐了陳竇一聲,說道:“男人就是太顧及臉面。”

陳竇沉聲道:“這個臉面必須顧,這種話你以後永遠也別再說第二次了,免得讓人笑話我陳家。”

楊氏不再說話,陳竇背起行囊道:“親家他們大後天出函谷關,我去送送他們,也許這一走,就再也見不到了。”

楊氏抬頭看著陳竇,輕柔的為他整理了一下衣襟,道:“早點回來。”

陳竇拍了拍楊氏的手,道:“嗯,放心吧,沒事的。”

函谷關前風凜冽,囚車嵬嵬夕陽斜。

函谷關官道兩旁站滿了行人,他們目光看著一輛輛囚車被馬拉著往關門而去。

囚車中上至六十多歲的老人,下至繈褓中的嬰兒,沒有任何的遺漏。

一個正當強盛的帝國,其強大的國家機器是普通人無法想像的。

道旁百姓沒人喧囂,也沒人說話,甚至連扔爛菜的人都沒有。

他們靜靜的看著,眼中沒有憎恨,也沒有恐懼。

這是伏波將軍的家人,伏波將軍馬援,是無數大漢子民心中的英雄。

他輔佐當今陛下平定天下,在年邁之時,本該呆在家中頤養天年,仍然請纓東征西討,西破隴羌,南征交趾,北擊烏桓,最後官至伏波將軍,晉封新息候。

他曾經說過:大丈夫當戰死沙場,馬革裹屍。豈能僵臥病榻,享受兒女的侍奉而死呢?這對我來說,簡直就是恥辱。

現在他屍骨未寒,家人卻已危在旦夕。

人群中,一名年輕的儒生忍不住搖頭歎息一聲,“交趾銅柱未折,而將軍已歿,豈不令人神傷。”

交趾銅柱,說的是馬援平定二征起義時的故事。

當時,大漢帝國的一個郡發生了分裂叛亂,這個郡名叫‘交趾郡’,後來叫做‘越南’。

當時交趾郡反叛漢朝,馬援率軍出征平叛。

他在桂林郡聚米成山,擺成了交趾郡的地圖,然後順利的平定了交趾叛亂。

當時馬援平定交趾叛亂,殺死叛軍首領後,並沒有善罷甘休,而是在交趾郡的郡治立下了兩根銅柱表述此次平叛功績。

這個銅柱是馬援專門鑄造的,兩根很尋常的銅柱,但銅柱上面除了記錄此次平叛的過程外,還有另外有六個字,這六個字卻極不尋常。

這六個字就是:“銅柱折,交趾滅。”

意思就是:我大漢伏波將軍馬援如何如何率領漢軍平定交趾叛亂的,今天立銅柱以作紀念。

並警告你們,好好保護這座銅柱,要是有一天這銅柱折斷了,那就是交趾滅亡的時候。馬寥、馬防幾兄弟被鎖在囚車中,他們面色蒼白頹廢,但身上並沒有傷痕,可見在牢獄中並沒有受到什麽折磨。

難受的還不是馬寥他們,而是馬寥等人的母親,馬援的發妻。

此時她也在前方的囚車內站著,她面色枯黃,身形消瘦,雙腿已經水腫。

但她的雙目卻仍然散發出堅定的光芒,並不時的朝自己的一眾兒女們喝道:“都不許哭,誰要是流一滴眼淚,誰就不是馬伏波的種。”

於是一路上雖然情緒低落彷徨,恐懼憂傷,但卻沒有一個人流淚。

老夫人的意志,此刻陡然成了馬府所有人心中的信念,一股擰在一起的強大信念。

“你要幹什麽?!”突然,前方傳來一聲厲喝,隨後整個囚車隊伍都停了下來。

馬寥目光朝前面一看,只見最前方一群兵士正圍著一個人,但那人什麽模樣,卻隔得太遠看不太清。

陳竇背著行囊,朝眼前的一眾期門兵士說道:“諸位大人,我來為他們送行。”

一名期門郎官走了過來,朝馬寥道:“這些人都是重犯,你退回路旁送行便是,不能近身探視。”

陳竇朝這名期門郎官道:“還請將軍通融通融,他們都是我的親家...是我兒媳的娘家人...”

期門郎官手握刀柄道:“不管什麽關系,不行就是不行,速速退去,否則將你一起拿下。”

陳竇不甘心,又是作揖又是抱拳地哀求道:“請將軍通融一下吧,不要許久,只要一盞茶的時間就行。”

“不行就是不行。”期門郎官大喝一聲,然後說道:“左右,趕他出去。”

兩旁一排期門士兵立刻上前,將陳竇朝道旁推出去。

陳竇在與這些士兵們的推搡中袖子被撕破,一塊紅包袱從袖子裡滾了下來。

陳竇一驚,連忙抓住那些推趕自己的期門士兵,喊道:“我的印,我的印。”

那名期門郎官眉頭一皺,上前從地上撿起那個紅包袱,打開一看,竟然是一塊玉印。

期門郎官將玉印倒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印著:大漢廣德君印。

“廣德君?”期門郎官微微一驚,前面已經說過,羽林、期門兵士都是挑選良家子、或者世族子弟入內,這些人都受過良好的教育,對於朝廷事務都有基本的認識。

“慢。”期門郎官大手一揮,然後立刻上前揮退兩旁的兵士,朝陳竇問道:“你是廣德君?”

陳竇點點頭,道:“是,這是我的印,朝廷給我的。”

陳竇本就是窮苦百姓,借了太衍的光才有了廣德君的爵位。但他對於上層人士的禮儀一竅不通,依舊按照以前老百姓的脾氣來。

期門郎官連忙將玉印送還,然後拱手拜道:“原來是廣德君大駕,恕罪恕罪。”

陳竇沒想到這廣德君的頭銜這麽好用,要是早知道就早拿出來用了。

但他不知道的是,廣德君身為爵位中比較低等的爵位,實際上是不能讓期門的郎官如此客氣對待的。

廣德君身後的護國大真人,才是讓這個名號擁有如此大的威勢的存在。

《漢書-馬援傳》李賢注引:“援到交趾,立銅柱,為漢之極界。”

《太平寰宇記》:日南郡又南行四百余裡至林邑國,又南行兩千余裡有西屠夷國,援至其國立二銅柱於象林南界,與西屠夷分境,以紀漢德之盛”。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