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鄰家有女名貂蟬》第二百二十五章 張燕歸順
韋尤很快收到中山徐庶傳來的消息,不由地喜出望外,想不到黃忠這一來就給他弄了個大手筆,居然一個人就瓦解了張燕數萬黑山軍的進攻,他立刻召來田豐、郭嘉、荀攸、李儒商議。

荀攸若有所思地道:“除了涿郡,公孫瓚所掌握的幽州各郡都紛紛起兵反抗他,張燕眼見公孫瓚情勢不妙,想要歸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頓了頓,他接著道:“如此一來,我們對付公孫瓚就更加容易了!”

這時候,張燕想必也知道了代、廣陽、上谷與右北平四郡紛紛起兵反抗公孫瓚,閻柔率軍大敗漁陽郡太守鄒丹將其斬殺的消息,也就是說除了涿郡以外,公孫瓚所佔據的幽州各郡幾乎都已經起兵反抗他或者是被反抗的人所攻陷。

本來韋尤與公孫瓚對峙就佔據很大的優勢,眼下公孫瓚的盟友張燕部黑山軍又想要歸順他們,那公孫瓚敗亡就是可以預見的事。

田豐笑著道:“歷經數年的努力,大將軍終於徹底解決了黑山軍這個心腹之患。真要說起來,公孫瓚對冀州和幽州百姓的荼毒,也不比黑山軍差上多少,如今終於是可以還冀州、幽州一個太平。”

他是冀州巨鹿郡人,對冀州這幾年的變化,有著極為深刻地體會。

眼下最後一股黑山軍勢力將消彌,公孫瓚也離敗亡不遠,田豐作為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參與者,在高興之余,同時感到非常欣慰。

李儒神色淡然道:“我有個想法,張燕意圖歸順這件事應該還沒有幾個人知道,不如讓張燕率黑山軍詐敗,然後徐庶、田豫率軍在後追擊,張燕無奈之下去向公孫瓚求援,到時再突然發動襲擊,必然可以殺公孫瓚一個措手不及。”

張燕是公孫瓚盟友,若是他肯詐敗前去投奔公孫瓚,幫助他們一同攻打公孫瓚,的確很有可能瞞過公孫瓚,出其不意地殺他一個片甲不留。

郭嘉看了一眼李儒,道:“不妥,士可殺而不可辱,張燕迫於形勢肯率軍歸順,乃無奈之舉。若是逼太急,難免不會出現意外,張燕不僅有可能會反悔,而且有可能聯合公孫瓚引我們大軍上鉤,那就弄巧成拙了。”

說到這,他看了看韋尤道:“大將軍乃是仁義君子,一旦此事不小心傳揚出去,必有損聲名。”

張燕迫於無奈才會選擇主動歸順,若是韋尤非要逼著他背信棄義去暗害公孫瓚,很難說張燕不會做出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舉動。

很明顯,張燕作為黑山軍的首領,不可能會是那種忘恩負義的人,要不然也不會有那麽多人跟隨他信服他。

“利用黑山軍的事,還是不太妥!”

韋尤不由地點點頭,道:“現在大局已定,沒有必要在這個時候再去節外生枝,因此你這個計策雖然絕妙,但是此時不太可取。”

他很清楚李儒此計,如果能成功,就可以迅速地將公孫瓚解決掉;可如果失敗,韋尤必然會冒很大的風險,無端為這場大戰增添很多變數。

李儒不以為意地道:“此事是我考慮不周!”

他當然知道這條計策蘊含的風險,不禁對韋尤身邊的幾個謀士更加地高看一眼。

“難道必須我去一趟中山郡才行?”

韋尤遲疑不決地道:“張燕歸順固然重要,然而這邊的戰事我始終有點不放心。”

他決定接受張燕率軍歸順的條件,不過對公孫瓚的戰事很不放心。

荀攸笑道:“簡單,大將軍可直接將此事公之於眾,使張燕率領黑山軍歸順成為既定的事實,同時也能打擊公孫瓚那邊的士氣,又何必要親自過去中山?”

他理解張燕的心思,

無非是擔心歸順之後韋尤對他們翻臉不認人,不僅得不到任何一點好處,而且還可能為此搭上他們的性命。“的確是一個妙計!”

韋尤笑了笑道:“既能夠消去張燕的疑慮,又能夠趁此機會打擊公孫瓚的士氣,何樂而不為?”

就在他叫人要將消息散播出去時,趙二狗匆匆忙忙地小跑著進來,喘息未定地道:“大將軍,剛剛收到公孫瓚親筆所寫的書信。”

他說著,便將書信拿給韋尤過目。

“求和?”

韋尤微微愣了一下,道:“公孫瓚想求和,他說是為了冀州、幽州的無數百姓免受戰禍之苦,希望我們兩方勢力可以握手言和,你們怎麽看待這件事情?”

他自然不想放棄眼看就要到手的勝利果實, 給公孫瓚一個卷土重來的逆轉機會,卻也想聽聽眾謀士的想法。

田豐斷然搖頭道:“眼下公孫瓚雖然實力沒有受到多大損失,可是敗象已呈現,用不了數月,二十萬大軍便可將他們重重圍困,又豈能在此時放虎歸山?”

等到張燕歸順之後,中山那邊的三萬兵力便能全部調遣過來,加上韋尤現在這邊的三路人馬,就有九萬余人,而閻柔、田豫所率領兩支人馬有近十萬人,田豐說是二十萬,還真沒有多大的水分。

他們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與公孫瓚七萬大軍開戰,攻打弓高和修縣也沒費事,在官員百姓的配合下兵不血刃就拿下兩座城池。

荀攸出言附合道:“為了此次對付公孫瓚,我們已經耗費了大量的糧食和物資,如今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又怎能不戰而退?”

韋尤在半年多以前就在做著各種作戰準備,不斷調遣各地的主要兵力安排布署,同時將大量的床弩、投石機調到了前線的重要城池來防守,糧食的消耗,就更加不用多說。

荀攸這段時日主管著冀州的政事,對這些情況比誰都要更加清楚。

李儒本來想說假意答應求和之事,暗地裡拖延時間,對公孫瓚的勢力完成包圍,再慢慢地將他消滅。

想了想,他還是將這個想法說出。

李儒是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不然也不會成為董卓最為信任和倚重的謀士,還曾親手逼死劉辯。

然而田豐、荀攸都是出身於名門,對於名聲方面看得非常的重要,當然難以認同李儒的為人和觀點。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