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天定領兵離開已經兩天,武清城裡已經恢復了平靜。
城內,百姓們的生活也恢復了正常。
除了鍾樓多了一面旗幟,和來往巡邏的明軍兵丁,貌似也沒什麽改變。
城中,各家商鋪已經開門。
掛牌為大明官營糧米行的商鋪前,已經排出了數百人的隊伍。
百姓們或提著布袋,或背著筐簍,在夥計的引導下,挨個進去。
秦鴻排在隊伍間,焦急地等待著。
本來大量人口南下,城中缺糧已經十分嚴重,耶律淳又在割讓前搜刮了一遍,把市面上的糧食全部帶走。
因此,許多人家已經斷糧。
“狗屁遼國,亡了也好。”秦鴻恨恨地想到。
一旦饑餓降臨,再穩固的人心,也會變為怨憤。
方天定的想法,卻與他截然相反。
若是耶律淳離開前,每家每戶給糧食一石,明國還怎麽收買人心?
所以得知耶律淳在收攏物資的時候,方天定不但沒有阻止,還給予了鼓勵。
餓一餓,才能讓百姓知道明國的好,不是麽?
摸了摸懷裡的百余枚大安通寶,秦鴻不禁有些忐忑。
也不知道這些錢,能買多少糧食。
忐忑的人也是敏感,秦鴻注意到,許多人進去又出來,卻沒買糧食,而是急衝衝地走到對面一家鋪子裡。
“莫不是不賣了吧?”秦鴻越加惶恐了。
不過,想到一家六口都要吃,秦鴻不得不按下擔心,繼續排隊。
不一刻,輪到他進店。
只見無數袋子堆疊,白米、白面、各種粗糧雜糧,正是如山似海。
一個夥計主動迎上來,道:“客官,買糧食啊。”
秦鴻點點頭,道:“敢問糧價幾何?”
夥計道:“精糧三十三文一斤,粗糧二十三文一斤,雜糧十八文一斤。
這都是好錢的價格,雜錢小錢要更貴些。”
好便宜!秦鴻感歎。
這樣的糧價,便是最好的時候也買不到啊。
“哦,對了。”夥計一拍腦袋,又說道:“若是用明國紙鈔支付,一律打五折。”
五折……秦鴻震驚了。
這可意味著,自己能夠買到的糧食,直接多了一倍。
“敢問小哥,這紙鈔如何兌換?”秦鴻問道。
夥計指向對面,道:“大明皇家錢莊,乃是唯一兌換紙鈔的地方,公平無欺,足可放心。”
秦鴻扭頭看向對面,只見門外十余軍士各持刀槍挺立,十分彪悍的模樣。
夥計見狀笑道:“換錢的地方嘛,守備總要森嚴一些的,防止不法之徒,我等良民,自去無妨。”
秦鴻拱拱手,道了聲多謝,出門排隊去了。
這一幕,在各家店鋪不斷發生著。
到了錢莊跟前,同樣不少人在排隊,好在辦事的人也不少,速度不慢。
只見一個個百姓不斷掏出銅板金銀,換成或厚或薄的鈔票。
輪到秦鴻,他學著前面的人掏出銅板放在桌子上。
夥計一枚枚輕點後,道:“一百零一官錢,當一百零一文,十三私錢當十文半,八劣錢當四文,共計給付一百一十六文。”
秦鴻聽著,默默盤算著,發現這個價格和市場差不多。
私錢銅少鐵多,本來價值就不高,實際使用時都是折算的,劣錢不必說,價值更低。
夥計數了一疊鈔票過來,道:“一共十張十文的紙鈔,十六張一文的。”
看秦鴻猶豫,夥計笑道:“不必猶疑,此等鈔票,盡可在各糧店、布行、鹽行購買貨物。”
秦鴻道:“如此簡單的東西,如何確定真偽?”
夥計並無不耐煩,
把鑒別真假的辦法一一說了。握著一遝錢,秦鴻又到米店,重新排隊。
雖然耽誤了半個時辰,然而能多買些糧食,的確是值得的。
把所有錢換成粗糧和雜糧,秦鴻就要離開。
夥計叫道:“這位客官,有個報酬豐厚的營生,不知是否有興趣?”
秦鴻止步,問道:“未知何種差事?”
夥計道:“因為幽州缺糧,海上有大量糧船,各糧行都在穆集運輸人手。
腳夫力夫保底兩貫錢,若是會駕車,三貫五,若是會騎馬,算了……”
看秦鴻一身破破爛爛,也不像會騎馬的樣子。
“如何小覷於人?”
秦鴻急了,他自小給契丹老爺放牧,練的絕佳的騎術,附近誰人不知?
夥計哂笑道:“你若是精通騎術,自可應募明軍騎兵,只要通過,安家費十貫立刻到手,另外月餉八貫,按時發放,絕無虧欠,可不比我等強了許多?”
秦鴻心動了。
十貫錢啊!
能買多少糧食?怕是白米白面也夠一家人吃的了吧?
問清楚了募兵點,秦鴻往家走去。
當兵之前,先把手中的糧食帶回去再說。
街道上,只聽巡街士卒叫道:“年前辦理身份證明者,一律送鹽一斤。
年後,無身份證明者,不得走動,不得經商,不得……”
停下腳步聽了一陣, 秦鴻覺得自己要先去辦身份證明才好應募騎兵。
“與其自己去,不如都去,遲早要辦的。”秦鴻決定道。
不辦身份證明,幾乎就只能待在家裡,哪裡都不能去,什麽都乾不了。
辦了身份證明,還能帶一斤鹽回去,也算不錯。
對於普通人家來說,鹽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呢。
能夠白得,如何不動心?
路上,還有招募移民、牧民、船夫、工匠……
報酬都相當不錯。
只是,還是騎兵最劃算。
回到了家,帶著一家人辦了身份證明,秦鴻又去了募軍點。
雖然年齡偏大了些,可秦鴻的馬術真不是一般人能夠比的上的,於是,他光榮地成了明軍的馬兵。
除了馬兵,弓兵、步卒,也招募了兩千余。
當他們領到厚厚的安家費時,第一個念頭就是,一定努力奮戰,絕不讓手中的鈔票作廢了。
這就是明朝各項措施尚未展開,卻已經推廣了紙鈔的原因。
等百姓的金銀銅錢都換成了紙鈔,就只能緊緊跟隨明朝啦。
畢竟,不論是金國人打過來,還是遼國人重新回來,他們都不可能承認明國的紙鈔的。
而老百姓呢,為了自己的身價不跳水,還不得死命保住明國?
所謂利益永遠是最好的抉擇,為了推廣紙鈔,戶部可是讓出了不少收益給各家商行呢。
商行再通過打折,誘使遼人用紙幣。
而且,官府雇人,軍隊軍餉,都是紙鈔發放。
其目的,還是為了把所有人綁上船,不給叛亂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