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
掃落禦案上的一堆東西,趙佶吼道:“立刻傳旨淮西,五月必須平定王慶,六月大軍立刻前往江南平叛!”
呼哧呼哧喘了兩口粗氣,趙佶繼續說道:“傳旨,王黻弄權誤國,致使江南方臘積重難返,勢大難治,賜死!”
眾臣齊齊拜下,道:“陛下英明,臣等拜服。”
這一刻,再也沒人敢說廢話了。
江寧失守,方臘即將建國稱帝。
朝堂的人都知道,南北對峙形勢已成。
形勢便如同北宋對南唐。
只是不同於南唐末期沉屙入骨,方臘勢力正是朝陽初生的時候,上下戰鬥意志和戰鬥力都很強勁。
而且,方臘勢力已經佔據了滁州、高郵軍,觸角已經筋骨。進入了江淮地區,比南唐只有大江天險的形勢,好了許多。
反觀趙宋,弊病重重,已是日落西山之時。
當然,趙佶是不會這樣認為的。
他驚怒異常,是因為收回燕雲的夙願徹底破滅。
從宋太祖趙匡胤起,宋帝便對燕雲十六州念念不忘,只是一直未能收復。
趙佶正打算聯合金國,南北夾攻遼國以收回燕雲十六州。
若是能成,他便可一躍超過太祖太宗,成為趙宋第一帝王。
此時江南丟失,絕非短期可以平定,遷延日久之下,怕是只能坐視燕雲十六州又被金國佔據。
趙宋第一帝的美夢破滅,趙佶如何不怒?
趙佶踱著步子,道:“說,可有平賊之策?”
童貫出列,道:“臣願領軍,前往江南平賊。”
“準!”趙佶毫不猶豫地同意了。
在他的眼裡,童貫便是他的曹彬和潘美,當然要用。
蔡京出列,道:“可效太祖故智,著人於荊南整訓軍隊,建造大船,再沿江東下,必可破賊。”
“準!”
確定了兩路並進的策略,趙佶又道:“諸卿,東南賊勢洶洶,須得立刻鎮壓,還有良策,皆可提出。”
宿元景出列道:“宋江進剿淮西,無往而不利,王慶之流已然膽喪,只是堅守城池不出。
雖然難以給我軍造成殺傷,卻極其耽誤時間。
臣以為,或可招安王慶,令其會同宋江,一同東下進剿。”
“臣以為不可。”蔡攸出列道:“王慶已經是甕中之鱉,不日可下。
左右童相調兵遣將需要些時日,著令宋江抓緊破賊便可。”
蔡攸反對,倒不是為了反對而反對,而是他那個傻兒子頭上一片綠,不把王慶弄死了絕不甘心。
“臣以為宿元景之言可行。”蔡京出列,道:“招安王慶,可以節約時間、錢糧,又可以獲得進剿方臘的兵員,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呢。”
難得的,蔡京同意了宿元景的提議。
此時蔡家父子倆為了爭權奪利,已經反目,蔡京反駁蔡攸,並不奇怪。
再則,蔡京發現了,趙佶有意招安。
這才是他附議宿元景的根本原因。
他那傻兒子,還是太年輕了,根本沒把準趙佶的脈搏。
果然,趙佶道:“如何招安王慶,眾卿可各抒己見。”
此言一出,招安已成定局。
商議一陣後,趙佶令宿元景前去淮西,宣讀招安赦書。
宿元景被方天定擺了一道,正是鬱悶的時候,當然想抓住這個機會重新證明自己招安小能手的風范。
於是,童貫整頓禁軍,
準備南下,鄭居中前往兩湖操練水軍,準備東下。 宿元景領了聖旨,前往淮西。
房州,李助領著王慶等人,檢點從東南帶來的兵員物資。
李助道:“大王,東南給了五千兵,錢糧各十萬,兵甲兩萬套,足見誠心。”
王慶仔細看去。
五千兵,剔除老弱,能有四千青壯,足可稱為精兵。
從車內抽出一把樸刀,只見刀身雪亮,刃口鋒利,也是好兵器。
甲以皮甲為主,保養完好,其中一千套步人甲,引起了眾人一陣讚歎。
這些東西,都是明軍繳獲而來,已經不符合軍中製式要求,只能封存或者拆解。
這次,方天定給王慶送了些過來。
李助又道:“大王,這只是第一批,第二批正在籌備,約莫一個月後送到,能有軍三萬,兵甲五萬。”
王慶聞言歡喜,隻覺得被宋江按在地上摩擦帶來的陰霾散了大半,道:“方臘那廝誆騙了我十員大將,這次倒是做了些好事。”
李助道:“大王,江南的確富足,人口又多,但是大將真的不多,不怪方臘誆騙我等。”
王慶不置可否,吩咐把兵甲兵丁分下去。
回到宮中,王慶又問道:“方臘那廝,可打算沿江西上?”
李助道:“回程之時,方臘軍已經打下了銅陵,正努力西上,只是想與我國接壤,怕是不容易。”
當然不容易,兩地距離一千五百裡,除非方臘全軍長了翅膀,才能立刻打過來。
沉吟片刻,王慶說道:“宋江凶猛,實在難以抵敵,我欲向趙宋請降,軍師以為如何?”
不如何,這麽快投降我怎麽辦?
當然,李助肯定不能這麽說啊。
李助道:“大王,宋江到來,我軍屢戰屢敗,全無戰績,已然被看的輕了。
若是請降,最多如宋江一般,一個有名無實的征討先鋒,還要東下與方臘火並,何苦來哉。
我們應該支持一陣,讓趙宋主動來招安。
若事不可為,大不了我等去投奔方臘,想必不失王侯之封。”
王慶思慮一番,又想到童貫、蔡攸陷害,不禁動搖了招安的心思,覺得投靠方臘也不錯。
都是反賊出生,不會被歧視,方臘為了千金市馬,也需要把王慶這塊招牌打扮的光鮮亮麗。
不說權勢,富貴肯定不愁。
李助看出了王慶的心動,卻也沒有再勸,道:“大王,無論如何決定,荊南城都是關鍵,臣請鎮守荊南,以為退路。”
荊南城便是荊州,在荊湖北路中南部,位於江漢平原腹地,東連武漢,西接三峽,南跨大江,北臨漢水,是連東西、跨南北的交通要道。
李助求援,便是從荊南出發,沿江而下抵達應天府。
方天定給的支援,同樣是沿江而上,趁夜穿州越府,抵達荊南再行轉運。
不論是等待東南支援,還是逃跑去東南,荊南都是必守之地。
思忖一陣,王慶同意了李助的請求。
對這個東京的老相識,王慶非常信任,並不疑有它。
為了確保萬全,王慶主動說道:“軍師前去,總得有人手使用, 你看要調那些將領,盡可以說來。”
李助拜謝了,道:“荊南是控制大江的關鍵,諸能的水軍不能少。
另外,劉敏頗有謀略,可與我隨行……”
李助並沒有客氣,一連點了十將,不是有謀略的,便是武力過人的。
王慶一一應下,即刻下令。
調撥完畢,王慶又道:“軍師,荊南是後路,不容有失,還請多多費心。”
李助拜道:“大王放心,便是肝腦塗地著不後悔。”
辭別了王慶,李助領著一群人向著荊南而去。
安頓好,李助首先邀請了劉敏。
邱翔陣亡,劉敏不得不替段二背了鍋,從此坐了冷板凳。
李助開門見山地問道:“劉將軍,你覺得我國未來如何?”
傻子都看出來,王慶是兔子的尾巴,長不了了。
只是不知李助意思,劉敏不敢開口。
李助也不以為意,繼續道:“李某去了一趟東南,只見其兵強馬壯,錢糧豐足,官員勤勉,百姓快活……”
貨比貨得扔,人比人得死。
看了東南的景象,李助覺得趙宋真的太爛了,不然王慶如何能夠鬧這麽大。
王慶比方臘,也是雲泥之別,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王慶稱王,還是草頭王,方臘還未稱帝,便有了帝王氣象。
所以,李助心動了,決定以身相許與大明。
為防獨木難支,孤掌難鳴,當然要多拉些人抱團投效。
正因為冷板凳不快活的劉敏,便是他的第一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