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天氣漸涼。
一路接收城池,行軍速度實在快不起來。
七月中旬,方天定率領大軍到了蕭關之下。
準確地說,是漢蕭關遺址所在,鎮戎軍開遠堡附近。
北宋政府為了防禦西夏,在漢代蕭關故址以北200裡,重築一關,此地廢棄已久。
趙佶退到此處,立刻組織人手修建工事。
此時,這裡已經頗有規模。
這不是一個獨立的關塞,而是以開遠堡為核心,依托長城構建形成的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
開遠堡周圍的果兒山、玉皇山、城東塬各有烽燧,城子崗、沈家台、城東溝口三處險要城障,將開遠堡團團圍在中央,構成牢固的人工屏障。
三大烽燧築在製高點上,既可遙相呼應,又能俯瞰環江、城西川,城東溝三水交匯的所有地域,關內、外方圓十裡的河谷、山川、道路、村舍等盡收眼底,高下縱橫形成立體防禦體系。
看著遠處山坡上密密麻麻的壕溝,方天定歎道:“其設計之精心,布局之巧妙,怕是不好打下來。”
楊沂中笑道:“此關確實險要,然而趙宋所剩,不過此二百余裡地,且多為山地河谷,實在難以養活十余萬大軍,我等便是拖,也能拖死趙宋上下。”
他說的二百余裡,便是宋夏邊境的蕭關和漢蕭關之間的區域。
趙佶逃跑時,帶了四萬余軍隊,宋江本部並沿途搜羅的,有八萬軍隊,加上本來的一萬余守軍,一共十三萬。
因為跑得急,趙佶等人並沒有帶許多糧草,窮的很。
就食於當地也不可能,因為這片區域良田少,人口少,一下子湧進十三萬大軍,實在是養不活。
若非秦檜走了一趟西夏,求了糧草接濟,趙佶自己也該吃土了。
不過,趙宋曾經是土財主,好歹也是闊過的,西夏卻一直是窮佃戶,就沒什麽余糧。
因為明軍在河套頻繁用兵,西夏也在努力擴充軍隊,財政更加緊張。
李乾順能夠接濟趙佶,那也是從牙縫裡省出來的。
“國帑空虛,此等援助,亦難持久。”察哥道。
趙佶到了蕭關,秦檜出使西夏求援,察哥便押運了一部分糧草過來,順便談談聯盟的事。
不過,無償的買賣,西夏人可不願意做。
聽了察哥的意思,秦檜皺眉道:“尊使亦知唇亡齒寒的道理。
目下,明軍已進入河套,大肆劫掠,只是因為我國牽製,不能大舉用兵於塞外。
若我等被滅,下個目標定是貴國,以明軍之強勢,未知貴國能夠堅持多久?”
察哥道:“實話實說,若明軍大舉來攻,我等也堅持不了多久,只能放棄興慶府西遷。
以草原遼闊,大漠浩瀚,明軍未必能追的上來,雖元氣大傷,其實保存國祚不難。”
聽到西夏人如此打算,秦檜真的震驚了。
放棄國家首都,這個決心可不是很容易下的。
不過,若是西夏人傾力西進,未必不能如同當初的匈奴人,重立一番基業出來。
沉默片刻,秦檜道:“放棄現有基業另起爐灶,確實是大魄力,然而風險同樣不小。
目下,為了對抗明軍,貴我兩國有必要結盟。
只有齊心協力,方有可能擊敗明國,未知尊意如何?”
“即如此,我便直說我國要求。”察哥組織了下語言,道:“一,貴國需交出火藥配方並製造辦法,若是能夠提供匠人協助,最好不過。”
“此乃應有之意。”秦檜果斷應下。
隻拚刀子,西夏人都不一定打得過明軍,更遑論沒有火藥的情況下了。
所以,必須給西夏人火藥。
聽秦檜應下,察哥滿意地點頭,繼續道:“二,給予我國三萬青壯,用於擴充軍隊,也給貴國減輕些許負擔。”
秦檜想了片刻,道:“我等也在擴充軍力,此等要求,實難應允。”
察哥道:“說實話,因為明人襲擊頻繁,我等轉運糧草,需要繞路很遠,損耗很大。
根據我的估算,只能支持你們四萬人的糧草,再多,我國也難以為繼。
與其把這些青壯放歸鄉裡後逃亡,不若交於我國擴軍。
要知道,我國陛下親征麟州三地時,折損嚴重,兵力尚未補充完畢。
貴國給我三萬人,實在於抗擊明國大有裨益。”
秦檜道:“此事非我能做主,待朝堂商議後再定,尊使可說其它。”
察哥應下,慢條斯理地說起了條件。
按照目下趙宋的境況,西夏人也要不出來什麽實際的東西。
因此,西夏人也沒獅子大開口,隻索要各項技術。
火藥、冶煉、弩砲製造等,只要趙宋有的技術,西夏人都要。
趙宋也沒有小氣,只要他有, 只要西夏人要,全部都給了出去。
甚至為了幫助西夏人掌握這些技術,還派出去了許多工匠。
盡管索要人口的條件沒有談妥,秦檜與察哥,還是簽署了盟約。
畢竟,明國給兩國的壓力太大了。
若不精誠團結,就要真的被各個擊破。
盟約簽署,還要遞交給兩國皇帝用印後交換,才能正式生效。
這只是時間問題。
兩國本來就是郎有情妾有意,勾勾搭搭在一起,只是沒有公開化罷了。
如今,條件談妥,趙宋又沒有什麽退路,當然希望拉住西夏一起乾。
至於其中如何稱呼、如何排序,一概略去。
生死存亡之際,實在是不能在顏面上糾結。
否則,明軍兵臨城下,兩國還沒簽訂盟約,那就太可悲了。
放下筆,吹幹了盟約文本,秦檜道:“未知尊使,是否可以聯系遼人,以壯大同盟?”
察哥道:“目下,遼帝一心收復失地,只要同金國用兵,怕是不會與我等聯盟。”
“可惜,若是遼人再來,合我等三國之力,即使不能消滅明國,自保也當無虞。”秦檜歎道。
確實是可惜。
若遼金談和,共同轉兵明國,未必不能反推回去。
察哥道:“根據我國消息,雖然遼帝一再催促,耶律大石並未出兵進擊金國,只怕其中有什麽變故。”
秦檜道:“耶律大石未曾東去,此乃遼金和談之契機,或許貴我兩國,可以派出使團從中斡旋。”
事務。思慮片刻,察哥果斷應下。
打仗,當然是拉來的同夥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