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我是崇禎皇帝》第七十五章滅明之策!
  皇太極臉色微微變化,尤其是那句“得遼東得天下”,更是心中大驚。

  范文程卻是心中得意,會做事,不如會說事。

  “打戰,無非是糧*兵、戰馬。有糧食,戰爭才能持久;有了精兵,才能取勝;有了戰馬,才能有機動力!”范文程說道:“在漢唐時代,得關中的天下,佔據了關中,可得千裡沃野,耕地無數,糧食充足;又是能得巴蜀糧食,彌補不足;在西邊可得隴西精兵,戰馬。”

  “可到了唐朝之後,佔據遼東,沃野千裡,耕地無數,可糧食自給;又是能收集遼東、蒙古精兵;又是有戰馬。而河西走廊是天然的屏障,太過漫長了,拉長了糧道,對於長城內漢人而言,可謂是難攻難守!”

  說著天下變局,心中起伏著。

  “況且,我大金不是遼國。遼國崛起的時代,南下的時代,正是宋朝剛建立的時刻,朝陽升起,朝氣勃勃;可現在大明已經立國二百多年了,暮氣已現,軍備松弛,黨爭不斷,江南離心,已經無力抵擋我大金了!”

  “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天下很大,可天下又是很小,不是明滅大金,就是大金滅明,沒有共存的可能。我大金剛剛建立,朝氣不斷;可大明立國二百多年,已經衰落!”

  “歷代王朝,國運皆是未能超過三百年,明朝豈能超過三百年!只需要二十年征伐不斷,不斷削弱大明,必然能代明而立!”

  皇太極笑道:“先生大才,可有滅明之策!”

  “明朝大而弱,不可輕視!臣有滅明十策!”范文程道:“第一策,聯合蒙古。蒙古為大金之盟友,可打擊,但是結盟為主,不僅可得蒙古精兵,更是避免了側翼威脅,可借道越過長城,進攻北京。”

  皇太極點點頭。

  建州女真善於征戰,可終究兵太少了,八旗精兵不過是五萬人而已,至於其他輔兵也不過是三萬。

  “第二策,進攻朝鮮,以戰逼迫其臣服。唐朝滅高麗,就是聯合新羅。故而為了避免朝鮮,變為新羅,必要讓其臣服!”

  皇太極也是點頭道。

  “第三策,八旗,終究是人數太少,還要籌建蒙古八旗,漢八旗!”

  這次皇太極卻是皺眉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蒙古、漢人掌軍,不可靠!”

  范文程道:“蒙古進攻南宋時,多是招募回族、契丹族、北方漢人等,組織軍隊,輔助作戰;而到了大明,明太祖麾下也多有蒙古勇士。朵顏三衛,皆是蒙古人。京營由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等組成,三千營就是蒙古騎兵!到了平滅倭寇時,大明多是招募廣西狼兵!”

  “元朝,大明能做的,我後金如何做不得。至於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大明朝堂之上,倒是盡數同類,可彼此相互陷害,毫無底線可言。若是我大金一直強盛,他們自然臣服;我大金若是衰落……”

  皇太極沉默了!

  “第四策,女真改名為滿洲,大金改名為大清……此為緩解漢人抵抗之法。在漢人眼中,想到了女真,後金,就是想到了靖康之恥,宋朝宗室受辱,二帝受辱。若是大汗攻克了北京城,如何待朱家!”

  皇太極道:“若是朕攻克北京城,必然善待大明皇室!”

  “這就是第五策,攻克北京後,可殺盡朱家,但是不能辱其宗室!”范文程道:“讀書人皆是說,士可殺不可辱。”

  “第六策,尊儒祭孔,招攬讀書人,穩定天下!”

  “第七策,

越過山海關,越過長城,入寇北京,打草谷,動搖大明根基,讓大明內亂不休!”  “第八策,出錢買通東林黨,讓其在遼西多建城堡,建造錦寧防線,損耗其國力,財力盡數修城池,而不是招募新兵!”

  “第九策,從天啟五年到了現在,陝西連續乾旱三年,可能有流民作亂,大明必然有精銳前去撲滅;而我金軍也要趁機入寇,莫要讓大明輕易撲滅流寇!”

  “第十策……”

  說到了這裡,范文程沉默了:“臣不敢說!”

  “說!”皇太極道。

  “蛇無頭不走,可蛇有四個腦袋,卻是大大不妥!”范文程隱約說道,“大汗該改名為皇帝了!”

  說得就是四大貝勒制度,四個一起商量軍政,削弱了皇太極權力,要集權,要稱帝!

  “那先生,可有滅金之策!”皇太極又是問道。

  “臣不知!”范文程一臉冷汗。

  “說吧!”皇太極問道。

  “大明有諸多缺點,卻是有一個優點,就是錢糧太多了!”范文程說道:“當年明朝疲弱,被倭寇擊敗,橫掃東南;後來戚繼光,招募了義烏兵,覆滅了倭寇!”

  “若是明朝能招募一隻新軍,軍紀嚴密,戰鬥力強大,可為我朝大敵。故而要讓大明朝堂內鬥,鼓勵其建造關錦寧等防線,讓大明的財力損耗在修建城牆上,而不是損耗在招募新軍之上!只可惜,錦寧防線僅僅修建了一半!”

  “第二,我朝兵馬太少了,僅僅是不足十萬,若是我為大明首輔,當不追求一城一地得失,而是實現東守西攻,不去追求殺敵數量,而是不斷侵擾不斷,破壞田地,擾亂莊稼耕種!不求擊敗擊殺,但求疲憊!”

  “一旦我朝耽誤了農時,莊稼歉收,又是遭遇大明堅壁清野,必然發生災荒,那時我朝不會被打敗,卻會被餓死!就好似項羽百戰百勝,可與劉邦不斷拚消耗,最後項羽敗了!”

  只是說了幾句, 范文程就說不下去了。

  若是大明真的如此,大金危矣!

  “先生既然知道,那其他文臣可知!”皇太極臉色陰沉,若是真的如此,大金危險了。

  “大明能人無數,微臣知曉,其他人自然是知曉了!”范文程道:“這些皆寫在史書,唐高宗滅高句麗當中……只是他們皆是知道這個道理,可皆是不會這樣!”

  “此法,非十年,二十年,不能奏效,而大明皇帝等不了,臣子們也等不了,他們明明無法滅金,卻是幻想著五年滅遼;況且,輕易收復遼西幾百裡土地,是何等威名……而此法,非二十年卻是無功!”

  范文程歎息著,為大明的滅亡歎息。

  或者說,明知道正確,也不實行。

  就好似當年,元朝覆滅了北方的紅巾軍時,若是趁機南下,那時朱元璋必死無疑,可蒙古人卻是腦抽了,那時內訌起來,等打得差不多時,朱元璋卻北伐而來。

  朱元璋能得天下,固然有其才略,可運氣也是重要的。

  同樣的,當初薩爾滸大戰,世人只是看到了八旗軍,氣壯山河,連續擊滅了多股明軍,可謂是厲害至極。可誰又能想到,八旗軍是勝利了,可損失慘重。

  那時大明軍若是繼續進攻,八旗軍可能撐不住,潰散到了山林當中。可熊廷弼上任後,卻是防禦不斷,收縮戰線,給了八旗軍喘息,恢復的機會。

  後金能崛起,靠著謀略,可更靠著運氣。

  想要有小成就,靠著謀略智慧;可想要大成就,就是靠著運氣。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