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附身高順》第21章 高密蒙學
  高順拿出的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和《弟子規》等四本新書。

  這四本書是高順抄寫後世的啟蒙教材,去掉與時代不相符的事件典故。如“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等等。保留了“黃香溫席、孔融讓梨”等漢代本朝典故,還把“邵公困雪”的故事添加入內。

  黃香是荊州江夏郡人,江夏黃氏是高門士族;邵公此人名叫袁安,字邵公,是袁紹家族之祖;孔融是當世有名的賢士。他們三人的故事,高順特意加大篇幅,每人用十二字來介紹和誇讚。

  四本書加在一起,也不過是八千多字,正好適合問開蒙的垂髫小兒學習、識字。荀攸等人瀏覽一遍後,都流露出敬佩之情。

  “此書編撰精心,朗朗上口,可當成歌賦吟唱!”戲忠揉了揉紅色的酒糟鼻,讚歎道。

  荀彧此時理了理衣冠,緩緩起身,鄭重的給高順躬身行師禮。神色真摯的說道:“德厚兄!小弟拜入兄門下讀經如何?”

  見其不像虛言,高順也起身,把衣冠整理一番,才以弟子之禮給荀彧回禮道:“順乃邊州鄙人,當不得荀子後裔如此大禮。孔子有言曰:三人行必有我師!小弟才學淺薄,還要多拜師讀經,哪裡有資格授徒?”

  “呵呵!你們兩個就別酸來酸去了!我等為友,互相為師,相互為弟子豈不更好?”看見此況,荀攸打趣道。旋即,他又道:“德厚出此書,還有更深一層意思。此書不用德厚推廣,江夏黃氏、汝南袁氏和魯國孔氏,都會鼎力傳揚!”

  “哈哈哈!公達所言極是!”眾人聞言都哈哈大笑起來。荀攸不愧是頂級謀士,一語道出高順編寫此書的初衷。

  高順等人定下這套營銷策略後,便開始籌備高密蒙學的事宜了。

  荀攸負責建造蒙學學舍,地址就選在高密縣城西側的東注山上,佔地數百畝,山下荒地都一起劃撥給蒙學,遷無田農人耕種。耕種蒙學的農人不用上繳賦稅,只要拿出一半收獲供應蒙學就行。

  戲忠率領孫乾和典韋等人,再次征召一千縣卒,拓寬高密官道,修葺亭舍和城牆等,做好防衛警戒事宜。

  荀彧負責抄寫露布行文告示,派高密縣卒在青州范圍內張貼,招收全州范圍內的適齡少年來高密蒙學就學。

  高順定下規矩:青州范圍內,無論貴賤,只要願意來就學的青年都可以入學,並提供食宿。這個消息如晴天霹靂一般震驚整個青州。這年頭還有不論出生貴賤都可以免費識字的機會,黔首得知紛紛奔走相告。

  高順如此行事,就連幾百外的鄭玄也被他感動,派人送來信件,說是他將會在上元節返回高密縣,給高順的蒙學助威。

  正月十五這一天,光和二年的上元節。老天格外給力,送給高順一個風和日麗的大晴天。高密縣城裡行人寥寥,店鋪關門,沒有一絲節日的氣氛。

  而此時的東注山巔,卻人頭攢動喧鬧異常。高密蒙學大院外的平地上,已經擠滿了前來圍觀的百姓。他們當中,有黔首農夫,有名門高士,也有佳麗美姬等等。

  高順特意拉著荀攸和荀彧二人相伴,跪坐在一位老者的身旁。這位老者身高七尺左右,已是滿頭銀霜了。他名叫鄭玄,字康成,今年五十三歲,是東漢帝國末年的第一大儒。

  鄭玄身旁跪坐著一位八歲小童,瞪大眼睛好奇的看著不遠處的高順。這名小童名叫鄭恩,是鄭玄唯一的幼子。他也是高順創辦高密蒙學的第一位學生。

鄭玄很給高順臉面,把獨子送來蒙學就讀,高順當然也要互捧之。  吉時來臨,負責主持開學典禮的戲忠身穿禮服走到場地中央,朗聲大喊:

  “諸位高士!高令君乃太原郡郭公高足,受鄭公在不其山傳授經典影響,所以才在高密東注山創辦高密蒙學,給天下萬民啟蒙,授經啟其智!高密蒙學沒有門戶之見,沒有門第之見,人人可入學!下面有請學子鄭恩之父,康成公發言!”

  “哦…康成公把獨子也送來了麽?”聞聽此言後,圍觀人群中傳來一片議論聲。聲音特大,已經蓋過了戲忠。

  看見此況,戲忠退回高順背後,把場地交給鄭玄。

  鄭玄此人性格淡寡,不喜歡在大庭廣眾之下口噴吐沫的大聲說教。而今日,他被高順圖謀,情感被綁架,不得不站起身來走到眾人跟前,神情激動的說:“老夫隻說一句話:德厚公的恩德我青州人必將厚報!”旋即, 又轉身給高順行禮。

  高順當然不敢受禮,連忙前驅鄭玄身旁,整理一番衣冠給鄭玄下跪行入室弟子大禮。他口中喊道:“鄭公!弟子高順願拜入您門下。若能學得一層經典,必定傳授整個帝國。”這一切,當然是他早就謀劃好的。

  於是乎,鄭玄被高順感動,當場收高順為入室弟子,並讓國淵捧來一卷經書,賜給高順。收徒賜經,才是這個年頭入室弟子被收入門牆時應該操辦的禮儀。高順因此,當日聞名青州,不久後又名揚天下。

  開學典禮結束後,高順命典韋率領一百部曲拉著幾車財物,護送鄭玄返回不其山的康成學院。鄭玄不貪財,在高順好言相勸下才收下所贈財物,用來擴大康成學院。

  而高順的小師弟鄭恩卻留在了東注山巔的高密蒙學。與之相伴的,有太史慈、王脩、孫邵、是儀、張逸、許慈、程秉、郗慮和劉琰等一乾少年俊傑。這些少年俊傑中,一部分是慕名而來,一部分是鄭玄介紹而來。

  於是乎,在大儒鄭玄的幫襯下,高順立德和立言的大業在偏僻的青州高密縣,拉開了序幕。

  安頓好年輕的學子後,高順也親自上陣,每隔一日便攀上東注山巔,傳授自己撰寫的《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算術經》、《晉民要術》和各種兵法等。荀攸和荀彧等人,也會抽空來授課。

  即便如此,高密蒙學還是缺少授課的老師。這一日,聯袂來訪的幾位高士,總算解決了高順的燃眉之急。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