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北風嘶朔馬》第22章 李藥師的困境
  黝黑雄渾的原陽城就像一頭洪荒猛獸,虎踞大黑河畔,氣勢凜冽。

  這是代北第一道門戶,是大漠外族由白道南下進入代北的必經之路。在軍事上,它是代北第一道防線,邊疆要隘所在,充當著拱衛長城之重任。

  上午,陽光穿透稀薄雲層,初春暖意徜徉在大黑河兩岸,原陽這座冰冷堡壘仿佛感受到了春風呼喚,緩緩睜開雙眼,一股新生氣息油然而生,萬物複蘇。

  李靖站在關外馳道上,回首望著厚重城池,感慨歎道,“再有數日,這裡便狼煙滾滾,烽火連天,而我等只要稍有差池,腥風血雨將席卷代北,一旦北疆防禦告急,則中土危矣,後果不堪設想。”

  “藥師兄多慮了。”安先生斜躺馬車上,言不由衷地安慰道,“這一仗突厥人雖然勢在必得,但我們有堅固長城,有驍勇善戰的代北軍,即便血雨腥風席卷代北,亦難以撼動長城防線。”

  李靖眉頭緊皺,憂心忡忡,“形勢沒有你想像的樂觀,長城防線也沒有你想像的堅固。突厥人覬覦中土已久,如今中土脆弱,正是圍堵機會,豈肯輕易罷手?這一仗難打,東西兩條野狼左右夾擊,我們顧此失彼,稍有不慎便會滿盤皆輸。”

  安先生欲言又止,不過按捺不住內心的疑惑,還是忍不住問了一句,“藥師兄由東都北上之前,東都對南北形勢有何預測?可曾為這場大戰做好充足準備?”

  “東都?”李靖苦笑,“某來代北前,東都與西京劍拔弩張,勢如水火,鬥爭十分激烈。如今突厥人來了,大戰即將開始,這種危局下東都和西京如果不能達成一致,各打各的,各自為戰,後果可想而知。”

  “如此嚴重?”安先生不敢置信,“外敵入侵,大戰在即,兩京之爭還愈演愈烈?”

  “野心勃勃者多了。前年楊玄感舉兵叛亂便是前車之鑒,爾今禍亂者更是此起彼伏。東都在內憂外患之下,焦頭爛額,舉步維艱。”李靖搖頭道,“這一仗難打,一方面是因為突厥人抓住了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而另一方面則因為中土自身陷入了深重危機。攘外必先安內,內部鬥爭不解決,又如何齊心協力一致對外?”

  安先生細思極恐,遲疑少許,問道,“昨夜長談,你隻字不提兩京之爭,此刻某要辭別藥師兄,南下東都了,為何你突然言及此事?”

  李靖神情沉重,一言不發。

  安先生無奈,主動詢問道,“藥師兄是否有口訊帶給西京家人,或者需要某帶給聞喜公?”

  李靖思慮良久,緩緩點頭,抱拳為禮,先行拜謝,然後看看四周,見衛士們均遠離十幾步外,遂壓低聲音,輕輕說道,“帶個口訊給聞喜公……”

  安先生側耳傾聽,卻沒有聽到下文,疑惑轉頭,發現李靖目露迷茫之色,似有掙扎。稍遲,李靖神色陡然堅定,堅決搖頭,“罷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聽天由命吧。”

  安先生能夠理解李靖當前艱難處境,考慮到自己到了東都後,有裴世矩這顆參天大樹為庇護,某些方面還是有回旋余地,於是謹慎提醒道,“藥師兄,雖然你父母妻兒都在東都,但你李家的根卻在關隴,在西京,如今兩京殘酷爭鬥,你李家稍有不慎便會牽扯其中……”

  李靖用力一揮手,“罷了。你一路順風,見到聞喜公,代某向他老人家問好,報個平安。”

  =

  這天下午,定襄鷹揚府鷹揚郎將高君雅率三個團六百衛士馳援而至。

  定襄鷹揚府位於大利城。大利城是北疆重鎮,孤懸長城之外,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因此一次次毀於戰火又一次次重建。此次南北大戰,若想禦敵於長城之外,大利城就必須守住,而若想守住大利城,大黑河防線就不容有失,而若想守住大黑河,原陽是關鍵,只要守住原陽才能力保大黑河不失。

  定襄鷹揚府有五個團一千衛士,其中兩百守原陽,考慮到原陽的重要性,鷹揚府長官高君雅親率三個團支援,如此一來大利城僅剩一個團兩百戍卒,可想而知局面之艱難。

  李靖與其稍事寒暄後,便共議當前軍情。

  高君雅人如其名,相貌俊逸,文質彬彬,即便一身黃色戎裝亦難掩儒雅之氣。

  “北虜來了多少?”高君雅開門見山,“明公既有詳實消息,應知來犯之敵確切數量,為何信中語焉不詳?”

  李靖微眯雙眼,看了一眼志驕意滿的高君雅,平靜說道,“始畢可汗親征,狼山、五原、北原三大牙旗齊出,你說有多少控弦呼嘯而來?”

  高君雅臉色驟變,“當真?年初,始畢可汗親赴東都朝覲,難道是假?”

  “真亦假來假亦真。”李靖冷笑,“對南北雙方來說,真假重要嗎?”

  高君雅凌亂了,盡失儒雅風度,亦不能傲驕。雖然他對南北大戰的爆發早有預感,但當這一天真的來臨,還是很震驚,不敢相信。過去數年中土屢屢對外用兵,國力消耗殆盡,代北鎮戍力量也因東征而損失大半,這時候爆發大規模的戰爭對中土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然而,事違人願,越是害怕戰爭,戰爭就來得越快。這一刻,高君雅寧願相信北虜寇邊不過是一次普通擄掠,也不願相信這是一場直接影響南北國運的大決戰。

  “明公,代北尚存多少兵力?”高君雅急切問道。

  “去年第三次東征結束,遼東戰場上的代北將士陸續歸建,迄今為止,僅存五個鷹揚府,四千余衛士。”李靖歎道,“東都雖然答應盡快向代北補充兵力,但時間太緊,又適逢寒冬,再加上山東各地叛賊蜂起,形勢日益惡化,短期內根本無兵可補。”

  “四千余戍衛?”高君雅鬱憤難當,仰天長歎,“當年縱橫天下的代北軍,今竟淪落至斯,時也?命也?十余萬控弦來犯,代北拿什麽抵禦?誰來堅守長城?”

  “稍安勿躁。”李靖衝著高君雅擺擺手,示意他冷靜下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以今日中土國力,只要上下齊心傾盡全力,只要東都一聲令下各地援軍蜂擁而至,則長城固若金湯,代北更是巍峨聳立,突厥人必將為自己的野心付出慘重代價。”

  這話說得好聽,無奈事實殘酷,整個代北僅存五個鷹揚府,整條長城防線只有四千余戍衛,而敵人則是三個牙旗十幾萬控弦呼嘯而下,這仗怎麽打?

  不過高君雅還是迅速冷靜下來。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著,他上面有代北軍政最高長官王仁恭,有副長官李靖和王威,這三個人承擔著守護代北的重任,而他就是一個衝鋒陷陣的軍將,這一仗即便打輸了,大不了以身殉國、馬革裹屍而已。

  “明公,原陽如何堅守?”高君雅抱拳為禮,鄭重承諾,“某以明公馬首是瞻。明公要某死守原陽,某便與原陽共存亡,哪怕戰至最後一人,亦決不後退。”

  “北虜來勢凶猛,不可阻擋,唯避敵鋒芒,徐徐圖之,方可在絕境中尋到生機。”李靖站起來,虛手相請,與高君雅緩步走向懸掛在屋側的地圖。

  “目前局勢下,我們首先要堅壁清野,要把長城以北的遊牧部落和邊荒平民,一部從殺虎口和偏關兩處要隘火速撤至長城以南避禍,一部則西渡黃河,就近撤至榆林避難。此事某已安排下去,由各縣府、鄉裡和部落統一安排落實。其次是緊急征調代北青壯,所有長城以北諸部落和邊荒平民,凡願意留下與我們一起保衛家園者,都要以最快速度趕赴大利城集結,由定襄鷹揚府統一調派。其三,向善陽求援,請天水公火速馳援。”

  李靖站在地圖前,高君雅站在其身側,凝神傾聽。

  “在大黑河原陽河段,這三個地方最易渡河。”李靖手指地圖說道,“東溪津,原陽津和荒北津。東溪津在原陽以西三十余裡外,荒北津在原陽以東四十余裡外,唯有原陽津口正對白道古城,所以, 原陽津應該是北虜重點攻擊之地,我們防守的重點亦在這裡。”

  “某的打算是,把四個團的兵力全部投在原陽津口,憑借大河天險,死守不退。”

  高君雅吃驚了,脫口說道,“原陽豈不是一座空城?”

  李靖點頭。

  “放棄東溪津和荒北津?”

  李靖依然點頭。

  高君雅難以置信,“北虜有控弦十萬余,完全有能力同時從三個津口渡河,如果我們棄守東溪津和荒北津,等於拱手放棄大黑河,而北虜一旦突破了大黑河防線,原陽必失,大利城亦難以堅守,北虜可在最短時間內兵臨長城,代北岌岌可危矣。”

  李靖看了他一眼,反問道,“以高郎將的意思,打算以四個團兵力,同時堅守原陽城和三個津口?以兩百戍卒守一個要隘,高郎將認為我們有更大把握守住大黑河防線?”

  高君雅張口結舌,但又無法接受李靖的建議,於是反駁道,“明公行險一搏,幾無勝算,一旦失敗……”

  “結果一樣。”李靖說道,“現在我們沒有選擇,唯有行險一搏,賭贏了,我們就能在大黑河堅持更長時間,就能給代北諸鷹揚、給太原乃至東都軍隊馳援長城爭取更多時間。”

  說到這裡李靖衝著高君雅一揮手,“當然,若高郎將有奇謀妙計,某願聽從驅使。”

  高君雅無奈苦笑,衝著李靖躬身一禮,“某聽明公的,請明公指教。”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虛虛實實真真假假。”李靖撫須歎道,“或許,我們就能搏到那一線生機。”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