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逍遙天啟》第22章 老爺,大事不好了
  山西蒲州韓陽村,前首輔韓爌的居地。

  櫛比鱗次的屋脊連綿不絕,雄渾敦厚,氣勢恢宏。臨街大門,門樓輝煌壯觀,大門兩側高大的石獅子,無不訴說著韓爌的驕人權勢。

  縱使下了台,可大門前依舊迎來送往,說明韓爌權勢未失。

  也是,韓爌在清流享有老成持重,引正人,抑邪黨,天下稱其賢的美譽。

  在大明,只要有了賢名,起複只是時間問題。

  典雅的書房內,年屆花甲的韓爌和嫡長子韓斌低聲商議什麽。

  “父親,京城尚為有任何動靜傳來,會不會是陛……那昏君逃過一劫?”

  韓斌在書房裡走來走去,一臉焦慮地問道。

  他是韓爌在外的聯絡人,所有的事情都有參與其中。

  “再等等!急什麽急?”

  韓爌雖白發蒼蒼卻眉角料峭,一看就是決絕果斷之人。

  只是,在低聲厲喝的同時,他搖搖頭,自己的這個寶貝兒子心太浮躁,不是乾大事的料。

  但是……

  這等隱秘之事,居中聯絡也只有家人最可靠了。

  “是,父親大人。”

  韓斌不敢頂嘴,俯身行完禮坐下,目中盡是憂慮。

  這可不僅是掉腦袋的事情呐,他怎麽可能有宦海沉浮幾十年的老父親那等心境?

  說實話,他搞不懂父親為什麽要一意孤行行此謀逆之事?

  父親雖然被魏閹趕下朝堂,可陛下還是寬仁的,下詔賜給他白金、彩色絲織品,乘驛車派遣行人司差役護送回家,待遇和首輔身份一樣。

  其實,要恨,只能恨魏閹呀?

  如果是清君側,除掉魏閹該有多好?

  畢竟,子弑父,臣弑君,天下之大逆,罪誅九族。

  韓斌是天啟二年進士,選入翰林院負責修史,讀的是聖賢書,自然明白這個道理。

  無奈,父命難違!

  哪怕他有別樣心思,也只有收起來。

  兒子的神情落在韓爌眼裡,讓一向了解他心思的韓爌大為惱怒。

  兒子讀書讀傻了,不是搞政治的料。

  若不是有自己護著,早就被人啃得骨頭都不剩。

  搞政治的,又有幾個是好人?

  心不黑皮不厚手不狠,又怎麽能從官場這個大染缸中脫穎而出,驟登高位?

  哪個登頂的人,又不是踩著其他同僚的屍體爬上去?

  包括什麽君君臣臣,那不過是口裡的好聽話而已!

  世間哪有什麽真龍天子?

  真要到了關鍵時刻,該出手時就出手,決不能心慈手軟。

  唉,老夫英明一世,可後繼無人呐!

  不過,這是自己親兒子,沒辦法,只有好好調教了。

  “斌兒,你知道嗎,為父一點都不恨魏閹,為什麽?”

  對待這個榆木疙瘩,唯有劍走偏鋒才行,韓爌在沉思了一會,才考教兒子。

  “什麽?”

  韓斌腦袋不夠用了。

  不恨魏閹,這怎麽可能?

  不說父親天天和同僚大罵魏閹,就憑魏閹對父親做的事情,就沒有理由呐。

  他可是清楚得很,父親在天啟四年七月,首輔葉向高致仕後,由父親接任。

  可僅僅才當了四個月,就被魏閹黨羽彈劾。

  說父親主政誤國,招敵欺君,國家瀕臨危亡,不能想出一個計策,選拔一個人才,坐視國家成敗而無計。

  父親憤然辭職,陛下下旨挽留,

各輔臣按慣例求情,想讓陛下好言勸慰父親。  可惜,陛下被魏閹蒙蔽,並沒有回音。

  所以,這一切究其原因,都在在魏閹頭上。

  可以說,父親是被魏閹趕下首輔位置的。

  可這還不算,父親致仕後,陛下仁慈,保留了父親官籍,以待將來。

  可過了短短八個月時間,魏閹又搞事了。

  天啟五年七月,逆黨李魯生受魏閹指示,彈劾父親貪汙舞弊,將父親除名,剝奪官籍。

  崔呈秀、楊維垣等判他窩藏贓款二千兩,令其限期賠付。

  當然了,區區兩千兩紋銀是小事,韓家不在乎?

  可這是錢的事嗎?

  魏閹這是故意削父親的面子,汙父親的名聲呐!

  名聲有多重要,韓斌自然知道。

  沒有名聲,父親能當上首輔的位置嗎?

  魏閹這手,是想從根子上毀掉父親的人生呐!

  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

  可財路卻沒官路重要,因為有官自然有財,且有大財,不然韓府三百多人,靠父親的俸祿能養活嗎?

  屁,連請一個幕僚的錢都不夠。

  可現在,父親跟他說不恨魏閹,這,跟不上父親思路呐!

  兒子呐呐不能言,韓爌並沒有意外。

  他要是能理清其中瓜葛利益,那才奇怪呢?

  “斌兒,別看魏閹行事囂張跋扈,可至始至終,都是天啟小兒操縱的結果。

  只要司禮監掌印太監是王體乾,禦馬監掌印是塗文輔,就說明時局都是在他的的掌控中。

  天啟小兒自以為聰明,裝瘋賣傻,把所有事情都推到魏閹身上。

  這種小把戲,騙騙無知百姓尚可,可要糊弄我們,他還差遠了。

  故而,為父說不恨魏閹並不是妄言。因為,事情的源頭不在他身上。”

  既然已經撕破臉了,又是在兒子面前,韓爌說話肆無忌憚。

  不過,他也沒說錯,天啟皇帝在他心中就是小兒。

  泰昌元年八月,泰昌皇帝即位,也就是一月天子,授職他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參與機要事務。

  不久,泰昌病危,韓爌跟方從哲、劉一燝接受遺詔,成為顧命大臣。

  因為輔佐天子登位有功,天啟皇帝加封他為太子太保、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

  方從哲離職後,劉一燝主持政務,韓爌為次輔。

  那時候是東林黨人的好日子,他們說什麽,天啟皇帝無有不從。

  這不是小兒是什麽?

  可惜,好景不長呐!

  否則,他又何必弄險,行此不可言之事?

  韓爌在那扼腕長歎,韓斌也聽明白父親的意思了。

  冤有頭債有主,天啟皇帝就是父親的肉中刺。

  怪不得要除掉他。

  不然,寢食難安呐。

  只是……

  他始終擔心事泄的後果?

  畢竟,這可是誅九族的事情。

  韓爌蔑然一笑,恨鐵不成鋼指著韓斌的額頭,厲聲喝道:“瞻前顧後,縮頭縮腦,如何成就大事?

  與其坐而待斃,不如奮起一搏。

  況且,此事查無可查,又有何憂之有……”

  “老爺,大事不好啦……”

  韓爌話尚為講完,書房外傳來韓府老管家慌張的聲音。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