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超級藝術家》第367章 趣遊3孔
“超級藝術家 ()”查找最新章節!
 項目組來到“三孔”景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仰聖門上方“萬仞宮牆”四個大字,劉小柳選好角度,鏡頭對著四個大字足足停留了有半分鍾。聰明的觀眾已經猜到,這四個字肯定有它的故事。劉小柳接著也就拋出了她的第一個問題。

 “好美的牆,好大的門,好漂亮的字。有誰能說出四個字的意思和故事來嗎?”

 大家立馬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起來。

 “宮牆本來就高,一仞是八尺,萬仞宮牆好高好高。”

 “不對吧,一仞應該是七尺吧?”

 “萬仞宮牆,不是說牆高,是假借比喻孔子的學問的。”

 討論了一回,沒有理想的答案。劉小柳隻好請教顏康教授。

 《倫語》裡有這樣一個故事:孔子的弟子子貢曾在朝廷鋪佐魯君。有一次,魯國大夫叔孫武叔在朝廷上對大夫們說:“子貢的學問要比孔子強些。”在場的子貢聽到這話,連忙解釋說:我打個比喻吧:“人的學問好比宮牆,我的這道牆不過肩頭,人們一眼就能看見牆內的一切;我的老師孔子的那道牆有數仞高,如果找不到它的門,就無法看到牆內宗廟的雄偉和房舍的多姿多彩。通常情況下,好多人找不到門,進不了裡面,所以也就看不到裡面的精彩。”叔孫武叔聽了這番話,頓時為自己的淺薄感到無地自容。

 古時七尺或八尺叫作一仞,後人覺得“夫子之牆數仞”不足以表達出對孔子的敬仰,於是明胡纘宗題寫了“萬仞宮牆”鑲在仰聖門上。清乾隆皇帝為表示對孔子的尊崇,又換上了自己禦筆書寫的“萬仞宮牆”四個大字。

 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四個大字,就是乾隆皇帝的禦筆。

 顏教授介紹完“萬仞宮牆”,大家來到孔廟。

 如今每年的孔子誕辰都會在此舉行祭孔大典。

 來到九進院落的第一道門,導遊介紹說,怎麽進門是有講究的。大門分東中西三個入口,中門在古代一般是不開的,只有皇帝駕到的時候才開開,並且只有皇帝能走,是皇帝的專用門,隨從的大臣們文官走東門,武官走西門。

 現在當然都開著,憑你喜歡,想怎麽走就怎麽走。不過常言道心誠則靈。既然這樣,就想想再走。徐校長想了想就從東門進去了,可能是覺得乾教育的要文一些。秦晨想了想,從東門進去,又從西門出來,然後再從東門進去。秦晨的意思是搞藝術的,文要多一些,但也要有鬥爭精神,要敢於批評。紅紅和亮亮三個門都進進出出的走了好幾次,大家都覺得小孩子嘛,好玩。劉小柳也覺得有意思,就把鏡頭對準他們。

 “亮亮同學,請問你為什麽選擇這種方式進門?”

 亮亮說:“東門西門轉兩圈,我的意思是做個文武雙全的人。從中門進去的意思就是皇帝能做的事我們也能做。”

 “請問紅紅,你的走法的意思是什麽?”

 紅紅說:“我東門走兩次,西門走一次,意思是沾點文氣,文文靜靜的,斯斯文文的;也沾點武氣,絕不矯情。中門也要走走,意思就是走正道,要行得正,走得直,不偏不倚。”

 聽了紅紅和亮亮的回答,大家情不自禁的鼓起掌來。

 進了門來到一處石牌坊前,上面刻著“金聲玉振”四個字。劉小柳同樣足足照了有半分鍾,由於時間的原因,就沒再讓大家討論,接著便請顏康老師給大家介紹。

 這四個字可有講究,出自孟子,孟子對孔子有過這樣的評價:“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者也。金聲者,始條理也;玉振者,終條理也”。“金聲”、“玉振”表示奏樂的全過程,以擊鍾(金聲)開始,以擊磐(玉振)告終。以此象征孔子思想集古聖先賢之大成,如同奏樂,以金鍾發聲,以玉磬收韻,集眾音之大成者也。意思就是孔子的思想,與古代聖賢之思想一脈相承,是古代聖賢之思想的集成、發揚和廣大。

 穿過欞星門、聖時門、大中門、大家參觀了奎文閣以及十三碑亭,再經過大成門,來到第七進院落,在一塊石碑上刻“杏壇”二字,相傳這就是孔子當年講學的地方。杏壇十字結脊,四面懸山,黃瓦朱欄,雕梁畫棟。空閑處種有好多杏樹,眼下正是花開季節,粉紅色的杏花婀娜多姿,開滿所有的枝條,滿樹的紅散發著淡淡的香,散滿整個院落。更有彩蝶、蜜蜂嬉鬧其中。那嗡嗡的蜂鳴,仿佛便是孔子和學子們的朗朗書聲。

 導遊介紹完了,隨行的徐校長補充說。

 這個地方確切地說,應該是孔子和弟子們教學相長,談心交流的地方。孔子講學叫遊學,是沒有固定的地方的,意思就是走到哪講到哪,哪裡需要哪裡講。上進皇宮,下入田間地頭;高到廟堂,低到土屋。能坐、能站的地方都可成為孔子的講堂。孔子一生主張“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並身體力行。所以孔子講學遍布他到過的所有地方,面對他見過的所有人,采取的是豐富多彩、靈活多樣、因人而異的教授方法。所以孔子才廣受上至皇帝下至平門百姓的喜愛。也正因為如此,才被稱為“萬世師表”。孔子永遠是一個教育工作者學習的榜樣。徐校長發自肺腑地讚歎和感慨。

 離開杏壇,孔廟的最後一個景點是大成殿,來到大成殿一眼看到的是雍正皇帝手書“大成殿”三個燙金大字,大成殿是孔廟的主殿,門外正中是清雍正皇帝題書的“生民未有”匾額,殿內正中是康熙皇帝題書的“萬世師表”和光緒皇帝題書的“斯文在茲”匾額,南面懸掛著乾隆皇帝題書的“時中立極”等匾額。殿內正中供奉孔子塑像,兩側是孔子的弟子塑像。

 為了表達對孔子的敬重,大家都虔誠莊重地進行了禮拜。劉小柳認認真真地進行了直播。

 直播完了大家的禮拜,劉小柳把鏡頭停留在幾位皇帝所題寫的匾額上。“萬世師表”、“生民未有”“斯文在茲”等等,劉小柳來來回回地播了幾次,為的是讓大家都能看清楚。果然多數人都看清楚了,只是有的能看懂,有的卻看不懂。有的網友立馬發來帖子。

 “請問生民未有、斯文在茲是什麽意思?”

 “請顏老師給講解一下唄。”

 “請顏老師講講,我們也長長見識。”

 劉小柳立即把鏡頭對準顏康教授,顏教授一一介紹。

 “生民未有”出自《孟子·公孫衛》中:“出乎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夫子也。”這個詞好理解,意思就是說:孔子出類拔萃,自有生民以來,從來沒有像孔子一樣至高無上的聖賢,世上只出現了孔子這一位聖人。這是公孫衛對孔子的評價。

 “斯文在茲”這個詞就難懂一些,“斯文在茲”語出《論語·子罕第九》:“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意思是:孔子被匡地的人們所圍困時,他說:“周文王死了以後,周代的禮樂文化不都體現在我的身上嗎?上天如果想要消滅這種文化,那我就不可能掌握這種文化了;上天如果不消滅這種文化,那麽匡人又能把我怎麽樣呢?”

 對這段話朱熹的解釋是:“道之顯者謂之文,蓋禮樂制度之謂“。

 因為這段話的背景是,當時孔子在匡地被圍困,孔子好像是在勸說圍困他的人,所以我是這樣理解的。孔子的意思是,周代的禮樂文化和我的文化捕是一致的嗎?這種文化順應了天意,所以匡人你們無法改變它。斯文就是孔子的禮樂思想,也泛指孔子仁義禮智信。換句話說孔子就是斯文,斯文就是孔子。所以,“斯文在茲”就是斯文在我這裡。

 另外《書經》有雲,“克昌厥後,斯文在茲。”意思就是:後世子孫興旺發達,文化知識在自己手裡。這句話對“斯文在茲”有了進一步發展,我的理解就是,要興旺發達,就要斯文,斯文是興旺發達的前提。另外斯文掌握在自己的手裡,你要做一個斯文的人,你就是斯文的;你不願斯文,你就成不了斯文的人。

 閆康講到最後說:“我這樣講也不知道大家聽沒聽明白,反正我是這樣理解的。”

 聽了顏教授的話,徐校長帶頭鼓起掌來。徐校長說這是他聽到的對“斯文在茲”最好闡釋。

 遊覽完孔廟,項目組來到了孔府。孔府有“天下第一家”之稱,是孔子嫡系長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國封建社會官衙與內宅合一的典型建築。

 一進孔府大門,就是一座太湖石山。導遊介紹說,人來孔府一開門,一眼看到的就是山,其寓意就是提醒來人,到孔府來說話做事要開門見山,不要拐彎抹角。

 來到孔府內宅的宅門,宅門內壁上面有一幅狀似麒麟的動物像,名叫“貪”。據說是一種上古的神獸,傳說它生性貪婪,能吞金銀財寶。盡管在它的腳下和周圍已全是寶物,但它並不滿足,還想吃掉太陽,結果卻被太陽所融化。把”貪”畫在這裡,寓意是在警示後人不要貪多無厭,做官要自律、清廉。

 遊完孔府再遊孔林。孔林又稱至聖林,是孔子及其子孫後代的安葬之處,也是世界上最久、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處氏族葬墓群。一進大門,是長千米的孔林神道,兩側蒼檜翠柏,鬱鬱蔥蔥。盡頭便是“至聖林”牌坊,過了牌坊,再上洙水橋,通過甬道,再穿過孔林享殿,由東南角門進入孔子墓園。

 門內北側有一枯乾,樹前有石碑一通,上書“子貢手植楷”,相傳為孔子弟子子貢所植。孔子去世後,子貢由於在南方經商,沒有第一時間趕回曲阜。在他來到孔子的墓前時,將哭喪棒插到了地上,沒想到它竟生根發芽,長成了一棵大樹。後被閃電劈中,今日只剩下了這一小段枯木。在古代,父母或老師死後應守墓三年,子貢由於愧疚,便在孔子的墓旁搭建了一間簡陋的茅草屋,為孔子守墓六年之久。這也創造了學生為老師守墓的時間記錄,由此可見孔子、子貢的師生感情。

 孔子的墓高高隆起,像是馬背一樣,碑上刻著“大成至聖之文宣乾墓”。有趣的是,本來應該是“文宣王墓”,但我們看到的卻是“文宣乾墓”。導遊說,由於上面有個“王”字,皇帝總是不肯跪拜,於是就將王字中的那一豎給拉長,使下面的那一橫被前面的石頭擋住,所以就成了“乾”字。皇上也就可以跪拜了。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孔子是一個實乾家,推崇實乾,注重實踐,非常喜歡“乾”字。生前留有遺囑,在自己的墓碑上一定要有一個“乾”字。所以他的後人便想出了這麽一種辦法。

 聽完這個故事,秦晨有感而發。秦晨說:我倒是相信後面的說法。遙想兩千五百多年前, 孔子乘坐笨重的牛車周遊列國、推銷他的治國理念,想象他滿懷希望地離別故國,十四年間輾轉呼告,黯然神傷,一生孜孜不倦。雖然他的本領在他生前並未能很好地施展,但他提倡的“仁愛”等思想卻是人類亙古恆常的價值追求。孔子的一生,難道不是在奔波和實乾中度過的嗎?

 孔子的一生走得艱難,走得孤獨,但卻從來沒有停下前行的腳步。他永遠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朝著自己的理想“不舍晝夜”的行者。

 大哉之孔子,不在廊廟,不在逝波,而在薪繼火傳,代代不息中也。

 展望未來,我泱泱大中華文化之根脈,不就是深深地扎在“孔孟之道”這片沃土上嗎?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願我們薪火相傳,都能做好中國文化的傳承者和傳播者。

 秦晨的感慨,再次贏得大家的掌聲。網上更是爆滿的讚賞。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370章 趣遊三孔)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超級藝術家》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