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房被知書帶來,正細細交代。
說那道士兩日前無故坐在了程府側門前的空地上。問他何事,他蹙眉搖頭,說他並不清楚,隻是心向往之。
門房打發了他幾次,他都不肯離開,就這麽一坐便是兩日。
半個多時辰前,心急如焚的知書親自將大夫送出府,這道士卻突然起身攔住了知書。
他言之鑿鑿,說小姐將醒。他要入府化幾道符,且分文不取。
知書見他把握十足,猶豫了一番後還是將他帶進了府。
荊溪是小地方,程家又是匠藝之家,沒有大宅府邸的講究。而程紫玉作為老爺子欽點的傳承人,連帶著她身邊的大丫頭們都有著絕對權力。
所以知書引個道士入府,算不得什麽大事。
那道士只在程紫玉院外盤腿坐下,唱了幾句咒後,才出手化了幾道符,隨後便擺手告了辭……
知書剛瞧著程紫玉與道士說完話便又笑又哭,便長了個心眼,讓門房家小子跟上了那道士。
這會兒,那往日裡機靈的小子回來了,卻說還沒跟到街尾,那道長就不見了蹤影。他問了幾個街尾貨郎,都說沒見有道士經過……
知書剛要請示程紫玉要不要繼續找人,一轉身卻見主子已經走去了街上……
道士從哪兒來,又去了哪兒,程紫玉已經不關心了。
她的腳不聽使喚便往街道上去了!
那喧囂熱鬧竟是如此悅耳,叫她的步子忍不住邁大,漸漸小跑起來……
荊溪,陶之產地,數千年來,都是整個神州陶器的主要產出地。即便是今日的大周,至少九成左右的陶器也都產自荊溪。
除了荊溪得天獨厚的泥礦,這裡還有便利的水路,世代相傳的手藝以及千百年來的口碑。
大到園藝陶,小至陶碗茶寵,這裡的市場無一不有,使得荊溪霸佔了幾乎整個大周的陶器市場。春夏旺季,更是不乏來自周邊的各路異國客商。
而程家,恰恰就是荊溪陶業的龍頭。
程家在荊溪地位尊崇,幾乎處於一家獨大,說一不二的地位,更是幾朝被欽點的禦用陶的供應商。
程家的崛起,屹立和強勢,除了扎實過人的技藝,靈活的經商手段,多年底蘊的積累,更是由於程家從先祖到老太爺,再到程紫玉這輩代代不絕的人才……
程家到了老太爺的手裡,從聲名,技藝再到口碑,幾乎是到達了巔峰。而程家大宅的所在,自當仁不讓,是荊溪的正中心。
當程紫玉的視線尾隨道士離去,她便被這繁華的街頭給吸引了。
五感過人的她站在那裡,幾乎感受到了那從四面八方湧過來的蓬勃朝氣。她心頭有情愫慢慢升起來,令她的周身血液開始加溫,與她腦中,那不久前的蕭索一碰撞,她激動亢奮的心火竄生,情不自禁便想要去加以證實。
南來北往的客商遍布街道,馬車牛車驢車幾乎擠個水泄不通。叫賣吆喝,討價還價,裝車收貨聲,甚至還有一些咿咿呀呀的外商的叫喚都開始不絕於耳……
官道擁擠,水路繁忙,這正是一年中最好的旺季。
即便是酷暑也沒法阻擋這街頭的熱絡。
程紫玉笑著哭了。
街頭,她所到之處,還傳來一聲聲“四娘好”,“四娘病愈了”,“四娘好好休息”,“四娘有空來坐坐”……
這些聲音都在提醒她,她是真實存在的!
她還是過去的那個四娘!
她笑著一一回應,
也不顧身後跟著她跑的丫頭侍從的喊停。 她跑過市場,街道,碼頭,跑得大汗淋漓,卻酣暢無比。
她一個不慎,跌倒路邊,立馬不少熟悉的面孔驚慌失措地來拉她,給她搬椅子,給她打扇子,打水遞手巾,噓寒又問暖……
她生平第一次覺得,這些她先前未放在眼裡的人兒是這麽可愛!
這一刻,她似乎理解了那道士口中:尋回自己,維持本心,好好活著,用力守著……竟是那般的實在,那般的實誠!
扇子飄出的風兒驅散了她心頭的鬱悶,清涼的綠豆湯化開了她心頭的大火。此刻的她,比起那大仇大很,似乎更在意守住現下擁有的!
或許,這才是她真的想要的!
她沒有停下腳步,她迫不及待繼續跑了出去。
她要跑去官道旁看看……
那裡,有她最後要證實的!……
在不久前的那個“噩夢”裡,車隊剛一抵達荊溪時,曾停在官道旁補過一次水。
當時的她將目光從車窗縫隙瞥了出去,沿路有一間小鋪子。
正有身著綢緞的客商在看貨。
“一兩銀子,這堆貨我全收了!”
“客官,這堆貨三十個大酒壇,往日裡少於六兩銀子是不會賣的!”
“你也知是往日!若不是看著你那一對兒女可憐,我便隻出八錢銀子!”
程紫玉順著他的手看去,那店家身後的大樹上,爬了一男一女倆七八歲的孩子,衣裳破舊,瘦得皮包骨, 正爬在樹上捉知了。
他們正將抓到的一隻知了擰了頭,一人一半往嘴裡塞,邊乾嚼著邊嘴裡還在念叨,說最近這知了太少了,要是下場雨就好了,到時候不但能多抓幾隻田雞烤著吃,娘親有田雞湯喝,說不定那急病還能快些好……
“你賣不賣?不賣我就去別人家了!這種東西,這一路可不少!”
“賣……賣吧!”那店家看了孩子們一眼,還是低下了頭……
當時的程紫玉幾乎眼冒金星。
三十大壇,若是程家出品,至少要賣十兩銀!一般小販,想要賣出五到六兩銀子並不成問題。
那個客商很明顯隻是從官道經過順路做了筆買賣,且還是“看在了孩子可憐的面上”!
而面對明顯不公的價格,那店家居然從了!也是從那一刻,程紫玉意識到狀況比一月前入畫口中描述的還要糟糕,就連物價也已崩了。
程家在荊溪雖一家獨大,可有程家撐著,掌著物價,百姓才有賺頭。
一兩銀子三十壇?他們可知這一壇從挖礦調泥,製成燒窯,要多少步驟,需多長時間,費多少人力,流多少汗水……
很明顯,當時的朱四已經將這個市場壓榨完,或又已將市場全盤帶走。
當時的程紫玉心頭絞痛,壓不住的腥甜便往上翻滾。
而後,兩個孩子分知了吃,成了她落水前時不時在眼前跳出的畫面……
此刻的程紫玉莫名就是想要來這一趟,似乎隻有用她的方式親眼看到,論證過,她才能相信,她是真的回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