翊運正文第264章放手一搏李付安囉裡囉嗦沒完沒了的,一會兒提出這方面的要求,一會兒又提出那方面的困難。
劉三石著急回省城呢,就交待他了一句話,所有的問題你自己看著辦,不必一件一件的請示,就開著車走了。
劉三石著急著回省城,是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辦。
再過三天,大華中區第二屆城市論壇的舉辦地就要進行第一輪投票了。這次城市論壇的舉辦,對整個大華中區來說,有著劃時代的意義。
哪個城市能拿到舉辦權,對未來的城市發展,會有非常重要的突破。
截至目前,申請論壇舉辦權的城市,一共有二十六家之多,再過三天,將進行第一輪投票,得票最高的三個城市,將進入到最後一輪的比拚。
得票進不到前三甲的,將在這一輪被淘汰。
夏州市也參加了論壇舉辦權的競爭,而且截至目前,是奪標呼聲較高的九個城市之一,夏州市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視,指令由副市長包曉輝帶隊,不惜一切代價,一定要通過這一輪的淘汰賽。
可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包曉輝突然病了,被迫住進了醫院。由誰來接替包曉輝,扛起這個重任,夏州市連續召開了三次市委常委擴大會議,卻始終沒有一個一致的結果。
這件事實在是太大了,放在誰的肩膀上,都感覺自己扛不動。最後費金林一咬牙一狠心,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劉三石。
劉三石臨危受命,心理上緊張的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回到省城之後,他一連三天都沒有出門,要麽是在辦公室裡研究申報材料,要麽是和申辦領導小組的成員們一起商量具體的細節。
臨陣磨槍,誰也不知道光不光,反正到時候了,他必須提著槍上陣。
二十六選三,接近九比一的比例,競爭的激烈和殘酷程度可想而知。
而且,在這二十六家競爭者當中,夏州市沒有任何優勢,二十六座城市,其中有十五家是地級市,在剩下的十一家縣級市當中,夏州市的城市綜合影響力排名第五。
所以,夏州市要想擠進前三甲,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不管是濰州市市委,還是夏州市市委,都表達了勢在必得的決心。
濰州市市委給夏州市市委下了死命令,夏州市市委給申辦領導小組下了死命令,無論如何,都必須擠進前三甲。
有人說,包曉輝突然生病,是因為實在承受不了這麽大的壓力,夏州市市委反覆研究也沒辦法確定接替包曉輝的人選,也是相互推諉的結果。
還有人說,劉三石這個傻蛋,根本就是競爭失敗的替罪羊。
劉三石卻偏偏不信這個邪,他要放手一搏。
誰都知道,這件事的成敗,最關鍵的因素在於最後的陳述,按照抽簽順序,夏州市排在了最後一位進行陳述。
這個位置排序,對夏州市無異是個好兆頭,但對陳述者來說,心理上的壓力將會更大。
劉三石走向主席台的時候,兩隻手的手心裡都攥出了汗。
城市論壇申辦權的競爭,有三個基本的要點,第一點,城市綜合實力,第二點,城市綜合影響力,第三點,城市未來發展與論壇的契合點。
關於第一點和第二點,都有非常明確的排行榜,在排行榜當中,夏州市城市綜合實力排在二十六個候選城市的第十七位,城市綜合影響力排在第十一位。
按照選務委員會的規定,
城市綜合實力和城市綜合影響力各佔二十分,有關城市未來發展與論壇契合點的論述佔六十分。 在進入到最後的論述之前,前兩項的積分已經出來了。
按照選務委員會的規定,排在城市綜合實力和城市綜合影響力第一名的城市,可以各得到滿分的二十分,之後每降低一個排名,將被扣除零點三分,以此類推。
目前夏州市的總積分為三十二點二分,比排在第一名的鹽湖市整整少了七點八分,即便是跟排在第三名的嫩江市相比,也有整整六分的差距。
也就是說,夏州市要想擠進前三甲,在最後關於城市未來發展與論壇契合點的論述當中,至少要比嫩江市高出六分。
眼下,其它二十五個城市的論述已經完成了,評委也給出了具體的分數,但這個分數,目前對外是保密的。
根據下面一些人的議論,在最後的論述當中,新輝市和椰林市的表現非常搶眼,這兩座城市,大有取代嫩江市擠進前三甲的趨勢。
就城市綜合實力和城市綜合影響力這兩項的排名來說,新輝市目前排在第六位,比夏州市高出了四點二分,椰林市排在第八位,比夏州市高三點三分。
假如這兩個城市都有擠進前三甲的希望,那他們最後論述的得分, 最起碼要高出嫩江市二點七分以上。
據估計,夏州市要想打垮這兩個城市,最後在城市未來發展與論壇契合點的論述當中,得分至少要達到五十八分以上。
劉三石感到壓力山大。
他必須全力以赴。
本來,劉三石準備的是,把最後論述的側重點,放在夏州市的文化底蘊上。在這二十六個候選城市當中,夏州市的文化底蘊,絕對穩穩的佔據著前三甲的行列。
如果以這個作為側重點,必然會在城市未來發展與論壇契合點的論述當中大放異彩。
可惜,因為新輝市排在了前面,他們在論述當中已經使用了這個點,而且得到的反響也非常好。
在城市文化底蘊方面,夏州市和新輝市在伯仲之間,劉三石如果再從這個點來加以論述,不但有拾人牙慧的嫌疑,而且評委聽起來,可能就沒那麽新鮮了,甚至是味同嚼蠟。
那樣的話,效果肯定不會太好。
要想征服評委,劉三石必須另辟蹊徑。他利用其它城市演講的一個半小時時間,對論述要點進行了全面改動。
上場之前,劉三石已經做好了全面的準備,他把手機調到了震動上,以免被外部的環境打擾。
這個時候,千萬不能出現任何的意外和疏忽。
把一切都想透徹之後,劉三石抖擻精神,健步走向了主席台。
台下坐著九名評委,這九個人,將最終決定申辦方的命運。劉三石對著台下深深的鞠了一躬,開始了他的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