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血戰高麗國》二、碧血洗銀槍
  所有人都原路返回,撤往西門。

  因為眼下唯有西門還在明軍掌控之中。

  林慶之沒有離去,而是選擇跟隨吳狄繼續前行,去找尋更多的同袍。

  他沒有想太多,隻是抱著多走一點路,就有可能多挽回一條性命的念頭。

  吳狄的馬背上掛著三個箭囊,裡面滿滿的都是箭矢,這是臨分別時,將士們幫忙收集起來的。

  他的身姿挺拔,坐在馬背上,穩如泰山。隱藏在虎頭面具下的臉,更是讓人捉摸不透他的內心。

  城中埋伏著日軍小西行長軍團長率領的一路軍2萬人馬,而明軍祖承訓祖副總兵此番出兵,總計騎兵2348人、馬匹2622匹,相形之下,敵方擁有將近10倍的兵力優勢。

  換成常人,面臨這般局面,隻怕早就張皇失措。

  但是眼下吳狄身邊僅有林慶之一人相隨,卻仿佛帶著千軍萬馬,依舊保持不急不躁的狀態,並不催馬急進。

  這般沉穩冷靜,令林慶之暗暗自愧不如。

  今年四月間,日軍從釜山登陸後,兩個月內一路席卷漢城、平壤,兵鋒直指鴨綠江,號稱東國強者的高麗國,根本無法組織起像樣的抵抗,非但丟城失地,連士兵也大量歸附日軍,當起了二鬼子。

  此時高麗全國八道已失,僅剩平安道以北,靠近遼東半島之地的義州還在高麗兵掌控之中,這還是仰仗後方的農民義軍四處騷擾,延緩了日軍的攻勢,才讓義州有了苟延殘喘的機會。

  高麗國王李V早被嚇破了膽,一路狂奔,逃到此處,心知僅憑自己手下那幫廢柴,斷難阻止倭兵前進的腳步,急吼吼地打發一眾大臣輪番出使明國求援。

  明朝朝廷亦認為“倭寇之圖朝鮮,意實在中國,而我兵之救朝鮮實所以保中國”。

  因此,萬歷皇帝答應讓李V渡過鴨綠江,進入遼東半島的寬奠堡避難,同時下令遼東出兵援助朝鮮。

  誰知祖大帥的軍隊才剛踏上高麗國的土地,盼來救星的高麗官員便三番五次催促明軍對日軍發起進攻。

  祖承訓考慮到自己的這支先遣隊乃是孤軍,又全都是騎兵,主要任務是打探敵軍的虛實,故此不敢輕舉妄動,直至一名從平壤城逃出來的高麗官員,信誓旦旦地對他說城裡隻有一千倭兵負責城防守備,而且全部都是步兵。

  祖承訓一聽就動心了,己方的兵力是對方的兩倍,騎兵的戰鬥力遠在步兵之上,加之又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這一千個人頭多半能夠輕松到手,還額外附送一個奪城的功勞,真真是天授不取反受其咎。

  於是,腦袋瓜一熱的祖承訓,下令全軍分成三路,分別由主將祖承訓、副將史儒、參將郭夢征三人率領,從三個城門殺入城內。

  三路人馬進城非常順利,守門的倭兵剛見到騎兵的身影就一溜煙跑得無影無蹤。

  祖大帥大喜過望,這功勞真是唾手而得。

  明軍悉數進城之後,並未遇到像樣的抵抗,一些行進直至一聲號炮響過,無數倭兵從各路殺出,開始封閉城中四門,祖大帥才知道自己上當了。

  當時吳狄就在祖承訓身邊,也虧得他神勇無敵,一陣衝殺,硬生生奪回了西門的控制權。

  祖承訓當即訊問一個懂得些漢語的俘虜,方知城中的倭兵不是一千人,而是歸屬小西行長統帥的第一軍團的二萬人。

  也就是說,祖大帥帶來的兩千多騎兵,已然陷入重圍!

  更糟糕的是,

騎兵在巷戰中,根本無法發揮應有的戰鬥力,而日軍大量配備火繩槍,因此明軍的戰損比無法讓人接受。  吳狄當即恭請大帥鎮守西門,他則帶上一隊人馬,從西門殺向城中,希冀能夠給更多的同袍指明一條生路。

  在他的心裡,尤其放不下一個人,那就是副將史儒,因為那是他生死與共的結義兄弟。

  史儒是從南門進城,故此吳狄的行進路線,直趨南面。

  不過愈往南行,敵人就越發密集。

  緊隨吳狄身後的林慶之用力一夾馬腹,策馬趕了上來:“將軍,我們已然尋了近半個時辰,仍未找到史將軍,偌大的平壤城裡,到處都是倭兵,我們這般找下去也不是辦法。”

  隔著面具,誰也無法看清吳狄的神情,不過從他冷冽而又堅定的語氣裡,足以表明他還沒有放棄的意思:“祖大帥的軍令,豈是兒戲?更何況史將軍又是我的義兄,我不能丟下他不管,務必活要見人死要見屍。咱們繼續往南門方向前行。”

  這話說得斬釘截鐵,鏗鏘有力,林慶之不敢多嘴,微微頷首應道:“遵命。”

  這裡應該是平壤城的貧民區,街道兩邊多是低矮破舊的房子,道路兩邊也堆放著不少雜物,戰馬的雖能行進,但速度卻大受影響。

  吳狄看看天色,已近午時。

  從今晨全軍進入平壤,已經過去了三個時辰,而自己離開祖大帥之命來尋史儒副將,由於不少道路阻塞,又發生多次戰鬥,也耗時已久。

  僅僅是與林慶之會合之後,他倆便遇到了幾次圍追堵截,殺了不少倭兵,也看見沿途不少死傷的同袍,但尋找史將軍的目的,卻徒勞無功。

  前方隱約傳來火銃聲和喊殺聲,看來是兩軍正在交戰。

  有情況!

  “隨我來!”

  吳狄抖擻精神,一聲令下,催開胯下坐騎,沿著街道往前疾馳。他騎術精湛,在狹小的街道上將馬速提至最高,竟然絲毫沒有擦碰到路邊的雜物。

  剛奔出路口,前方豁然開朗,是一片空地,蝟集了黑壓壓一大片人群。

  吳狄放眼望去,就見一群數十名明軍騎兵,被數倍於己的敵軍包圍。

  這些圍困明軍的兵丁,清一色都是步兵,看衣著打扮大多是倭兵,也有一些高麗人。

  內中倭兵使用的武器五花八門,有拒馬槍,也有刀盾組合,更多的是拿著鐵炮,也就是火繩槍。

  而高麗人明顯就缺乏近戰的勇氣,都是手持弓箭,抽冷子向場中放箭。

  倭兵的戰術很猥瑣,但也很有效。

  明軍騎兵被圍困其中,馬匹無法提速,日軍進退有據,用冷兵器抵擋對手的攻擊,就是不讓對手突圍。

  弓箭手不住地朝圈內射擊,不過很顯然這些高麗人缺乏訓練,命中率低得驚人。

  而鐵炮則凶殘多了,射手在一旁不緊不慢地裝藥填彈,然後近距離仰起槍口轟擊明軍。幾乎每一聲槍響,都會有一個明軍騎兵落下馬來。

  吳狄迅速掃視一眼,沒有看見史儒的將旗,不管怎麽說,這是自己的同袍,他既然遇到了,就不能坐視不管。

  便在此時,圍攻明軍的倭兵頭目,也發現了這邊的情況,立即下令所有的弓箭手聚攏過來,形成防禦陣勢。

  吳狄一看這些高麗人彎弓搭箭的姿勢,便知他們疏於練習,不過是仗著人多勢眾胡亂放箭罷了,當下藏在面具下的嘴角微微拉出一條弧線,露出輕蔑一笑,驀地猛然用力一夾馬腹!

  “踏雪”身隨意動,先是往前慢跑幾步,隨即開始持續提速,在眾人的視野裡劃出一道閃電般的白線!

  一眾高麗射手大驚失色,這速度委實太過驚人!

  明明看著那個戴著面具的古怪明將還在十丈開外,眨眼間一人一騎便已到了面前!

  顧不得許多,數十個射手無暇瞄準,朝來者就是一陣攢射!

  好一個吳狄,更不閃躲,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手中兩杆銀槍舞動起來,恰似銀蛇出洞,根本看不清槍杆槍尖,但見銀光點點,叮叮當當的聲音不絕於耳,射失的箭矢一律不管,若是近身三尺,便抬起掃落。

  在攔開箭矢的同時,“踏雪”的去勢絲毫未減,但見銀蛇亂舞之間,那些高麗弓箭手如同秋風掃落葉,轉眼之間就倒了一地!

  吳狄槍勢一收,槍頭處飽吸鮮血的紅纓,從槍尖滴滴灑落下來,恰似碧血洗銀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