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南宋兵廚》第四十六章 眼界開闊
  臨近西夏國的保安軍,以及寧夏的鎮戎軍設置有官方的“榷場”。

  榷場是宋金遼夏邊境地區設立的互市市場,場內貿易由官吏主持,除官營貿易外,商人須納稅、交牙錢、領得關子、標子、關引等才能交易。

  不單純金夏之間,宋金,金遼邊境也有類似市場,類似大散關這樣的非官方市場也有存在,但一般模樣小實力弱,有點走私的意味。

  正規“榷場”,以遼與宋在夏國往西的南疆專門的榷場為例。

  雖然當時民間走私貿易十分活躍,榷場貿易仍是不同政權各地區之間經濟交流的重要途徑。

  一般管制較嚴,地點、貨物、交易方法都有限制,制度每天都有變化,要給國家上交高昂的稅收,雙方也各自設立了違禁物品檢查站,不準交易過境。

  榷場制度,到對方榷場貿易,必須十人一組,且只能攜帶一半貨物。

  如此一來,為了完成交易全過程,把所有貨物賣出去,以“牙人”為代表的中介就應運而生。

  由官府指定的“官牙”,禁止貿易雙方直接接觸,而是當個“二傳手”,做好貨物成色居間檢驗,並抽取牙稅(類似中介費)。

  榷場貿易受官方嚴格控制,官府有貿易優先權,交易雙方須由官牙人從中斡旋,不得直接接觸。

  榷場領轄於所在地區的監司及州軍長吏,又另設專官,稽查貨物,征收商稅,榷場商稅是官府一筆不小的財政收入。

  還有官牙人評定貨色等級,兜攬承交,收取牙稅。

  各政權對榷場交易的商品種類也有嚴格規定。

  中原及江南地區向北方輸出的主要雙方交易的商品,宋以茶葉、香藥、犀象、蘇木、繒帛、漆器、瓷器、杭稻為大宗,遼以羊、馬、囊駝、镔鐵刀、北珠為最多。

  遼、金、夏地區輸往南方的商品則有牲畜、皮貨、藥材、珠玉、青白鹽等。

  如北方的戰馬,南方的銅鐵、硫黃、盧甘石、焰硝、箭笥之類軍用物資,發現後必繩之以法,

  宋後來又嚴禁對北方賣書,

  榷場貿易受官府保護,為了維護既有的遊戲規則,防止商人進行非法交易和走私活動,榷場內的商家要相互擔保。

  官牙的存在,對遼國的軍用戰馬,宋朝的硫磺、硝、銅鐵、弓箭等雙方明令的違禁貨物在榷場的流通,起到了一定的限制和阻遏作用。

  然而,越是限購的,越是對方迫切需要的,旺盛的需求使得民間走私勢不可當。宋朝官府急需戰馬,補充軍力,對能搞到戰馬的商人進行的私相授受,一律暗中支持。

  遼國官府也采取類似操作。這樣一來,榷場外的走私貿易也異常活躍,擴大了雙邊貿易規模,榷場官員也因此多了灰色收入的進項。

  對於老實做買賣的榷場商人,宋朝官府還是有些優待政策的。

  一方面,定向減稅,稅率僅0.5%。

  另一方面,允許商人參與官府采購和商品定價,對於采購和運銷軍馬、礦石等緊俏急需戰略物資,並以時令價轉售給官府的商人,官府會給予適當獎勵,以此調動商人協助官府調控緊缺物資供需,參與邊貿活動的積極性。

  以前遼國對出口物資限制較少,馬匹在出口牲畜中比重很大。

  久而久之,宋軍先前薄弱的騎兵部隊漸成規模,機動性和戰鬥力大為改進,這讓遼國決策層深感恐懼。

  於是,蕭太后一聲令下,私自販馬到中原者,

格殺勿論。  如不少帶有“務”字的村名:米家務、馬務頭、道務村等,米家務是谷物貿易稅收之地,馬務頭是馬匹貿易稅收之地。

  由於金宋之間的戰爭,大散關的自由市場又被魯通進行收買,走私交易得到比較大的發展。

  而這種非法交易,畢竟讓人惴惴不安,也不是羅術所要的結果,大散關暫時自由,不代表以後宋金持續穩定,這裡始終會是一片天堂。

  原以為依靠大散關附近資源,發展新技術,製造火器,替補戰馬的弱勢,經過考證後,羅術也不得不又放棄這種想法。

  周邊民族落後,工匠人少,大量技術人員分布於礦產地及重要城市。

  所以,尋找工匠技人,成為羅術首要辦的事。

  魯通告訴他,宋朝工匠分軍匠、民匠,民匠是各地按照簿籍輪流差派,每四十天一輪換,由官府發給低微的工值和往來路費,還有很多是遠鄉農民。

  朝廷設置“禦前軍器所”,負責兵器生產。

  至於礦產資源,魯通告訴羅術,以前北方屬於宋時,可是製造大量兵器,後來南方也發展起來,明顯不如北方。

  隨著戰爭形勢嚴峻,兵器裡出現使用火藥的武器,數量增加,礦冶業得到迅猛發展。

  朝廷每年要製造大量的武器,用於與金兵交戰,但火藥武器威力不大,又總出現爆炸,到了後來,那種叫“突火槍”的東西,也沒用得廣泛。

  他告訴羅術,在自己家鄉,自家周圍也有不少人就是做這種彩煉的,以前可是不允許的,也說明,朝廷力不從心。

  在家鄉礦產由民戶采煉,官府要抽取二成,其余由“坑戶”自己出賣。

  在當朝,建寧府松溪縣坑戶采礦煉銀,官府要收三成,坑戶得七成。福州的鐵礦,官府收二成,其余八成也由官府拘買。

  這些私營的礦冶,都由官府派官監督生產。

  所謂坑戶,一類是當地土豪,從官府取得采煉權,奴役工匠勞動,從中剝削取利。被廣大普通勞動工匠。另一類是勞動工匠,他們象佃客遭受分成租的剝削一樣,遭受著官府的直接剝削。

  如潼川府路的銅山縣,有農戶二百家,在農閑時,入礦采銅,有些地區的農民,還到較遠的礦區去作工。

  想要得到有價值的工匠人才,要不去民間大量采訪,要不就是找管理“禦前軍器所”的工部。

  羅術記得,在鬥茶比賽時,就有一位工部的長者,很喜愛他的茶葉及茶具,在取得最高名次後,還特意留下姓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