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衛小白沐浴齋戒,這是一種態度,他要讓李昭寧知道,接下來這件東西的太不普通了,要有足夠的敬意,以及相應的重視。
而且,還要有一種禁忌。
處理完所有的公務,李昭寧也一樣沐浴更衣齋戒。
第七天凌晨,衛小白來到齊佑良安排人搭的祭祀木台前,李昭寧也到了,見到衛小白之後李昭寧說道:“能讓夫君如此重視,想來應該推遲,容我齋戒七日。”
“不用,這是我的事。而你只要記得一條禁忌,我給你的東西,不得用於大唐內部爭鬥,只能用來對外,你要以血寫下誓言,隨我一起拜祭一人。此人是誰,有一天我會讓你知道,但不是現在。”
以血寫下誓言,在大唐已經是極重的誓言,天地之誓言。
衛小白在祭台上沒跪,只是盤腿坐著。
衛小白低聲說道:“鄂王,沒有北征恐怕是你一生最大的遺憾,雖然我衛小白嘲笑過你愚忠,也嘲笑過你一輩子部下精銳多用於平定叛亂,可你卻是我衛小白心中的大英雄。無論是謠傳也罷,真實也罷,有人遺憾沒和你交手。”
“現在,這裡,那就一戰吧。”
說罷,衛小白挑破手指,在墨中滴下血,然後將李昭寧用血寫下的誓言放在木牌前。這才提筆在木牌上寫了四個字。
武穆、忠武。
四個字一寫完,李昭寧背後的文臣武將齊跪。
齊佑良默默的念著:威彊叡德曰武,克定禍亂曰武,刑民克服曰武,誇志多窮曰武。布德執義曰穆,中情見貌曰穆。
至於忠武,絕對是武將之中的至尊諡號。
無論這拜祭的是誰,這當一跪。
此時,大唐有一位諡號武穆之人,是安史之亂的大功臣李光弼,與郭子儀齊名。而諡號忠武的則有尉遲恭、郭子儀等。
難道這是指李、郭二人?
唯有李昭寧有種感覺,衛小白寫的武穆不是李光弼,忠武也不是郭子儀。
衛小白回頭看了一眼,見幾乎所有人都跪下了,心中微微心疼了一下自己那船的能量後,一道天雷劈下,就劈在衛小白面前,這一劈的能量至少能讓衛小白眼下拿出來使用的空調扇用上一年。
然後,就這樣憑空出現在地上一隻木箱。
衛小白這才轉身對李昭寧說道:“上柱香吧,木箱之中是背嵬軍操典,以及背嵬軍裝備圖解,還有飛白軍操典、遊擊軍操典。背嵬軍未嘗一敗,別在你手上辱沒了。”
說完後,衛小白往自己的帳篷走去。
李昭寧是驚訝,她知道衛小白有憑空取物的神奇能力,可這天雷將一隻木箱送到這裡,這是神鬼手段。
比起李昭寧的驚訝,跪在祭台上的文臣武將,觀禮的百姓卻是震驚。
這是天賜之物。
眾人足足發呆了一刻鍾,李昭寧這才上前上香,上過香,李昭寧伸手去準備打開木箱,卻聽齊佑良一聲暴喝:“殿下,不可。”
李昭寧不解。
齊佑良說道:“殿下,莫失了禮,不敢對天地不敬,臣以為非大禮不能。”
“臣以為,當大禮。”
大唐的文臣武將對於天地神鬼有著說不盡的敬意,這一道天雷降下的木箱,絕對不可以輕動。
得了,衛小白後悔了。
原本想造一個聲勢,結果非要整什麽大禮。這要重新祭祀,李昭寧從台下走到台上用多少步,每一步邁多大,台下誰站在什麽位置,
祭祀天地的祭文什麽的誰來讀等等,又是一套複雜無比的流程。 帳篷外忙的熱火朝天,剛剛到瓊崖的臨江軍民也參與了進來。
衛小白呢,坐在自己的帳篷內,拿出一套說嶽全傳讀了起來。
又三天過去了,那隻木箱終於被打開。
有資格看到木箱內物品的此時只有七個人,連同李昭寧在內,一共七個人。
隨便翻開一本書,眾人便知道,這並不是唐安史之亂後的武穆李光弼,因為這神臂弩根本就不是那時能夠造出來的,還有這步人甲,就是此時也造不出來。
接下來訓練操典等等。
焦昝、齊佑良等人一齊看向李昭寧,齊佑良說道:“殿下,這祭祀的是何人,這操典不是尋常士卒所用,臣非武將卻也能夠看得出,此軍非凡。”
李昭寧沒回答,因為她不知道。
看李昭寧不回答,齊佑良又說道:“殿下,臣苦思。往前一千年,同一時代諡號武穆、忠武的兩位將軍同管一軍的,沒有。 而且隻說這神臂弩,眼下咱們的工匠都未必造的出來。而同時擁有武穆、忠武諡號的,絕無一人。”
李昭寧被問的沒辦法,隻好說道:“祭酒以為本宮就能回答?”
“駙馬必知。”
李昭寧沒接話,衛小白要回答早就說了,衛小白不說自己是問不出來的。
下午的時候,李昭寧來到衛小白的帳篷,李昭寧一挑簾子就見衛小白手中一本書憑空消失,無論是什麽書,只要衛小白不讓李昭寧知道的,李昭寧肯定想要。
不過這個時候,李昭寧卻是來問正事的。
李昭寧坐下之後問道:“夫君,想來你的火器肯定有更厲害的,我不明白的是,火器與強兵重甲那個強?”
“火器強,火器達到極致後可以毀天滅地。”
李昭寧就有些糊塗了:“夫君,既然如此,為什麽沒有火器。”
“我就問一句,你想要北方臣服,成為你手中利刃,還是隻想擊敗。這就是區別,火器可以打敗北方強族,但卻不能讓他們變成你手中利刃,換句話說,敗的不服氣。”
把北方強族變成手中利刃,李昭寧從來沒想過,也不敢想。
北方強族眼下有顛覆大唐的威脅,能防禦就不容易了,還說讓他們變成手中利刃。李昭寧驚訝的看著自己抓回來的這個男人,心中一個大大的服氣。
這樣的男人,才是真男人。
衛小白又說道:“火器不是不能用,可你也想一想,火器大規模裝備你的軍隊,你認為需要多少年,光是培養製作火器的工匠,十年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