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道立心 ()”查找最新章節!
靈雨降臨,萬眾歡呼,未散之際,吳毅便與一乾上仙來到了祖庭要地。
那場靈雨,或許能夠收買底層或是中層弟子,但是想要收買這些人,基本上不太可能,因為吳毅奪去了原本屬於他們當中一人的機會,這可比殺父殺母之仇要大多了。
所以,吳毅也不指望能夠與他們和好,能夠交易便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只要自己保持璿宸域穩定,保持自身強勢,那誰也無法動搖自己的地位,只能夠接受現實。
其實等到吳毅完全適應那個境界之後,他們有再大的不滿,也翻不起浪花了。
上界一氣宗掌門,是一個面容清臒,身形頎長的老者,觀歲月殘痕,該是有不少於五劫壽算,也就是說活了六十萬年了。
仙人的壽算一直是一個令人癡迷的問題,一般來說,仙道之中的,太初仙人若是沒有成就金仙境界,不會超過一劫壽算,必須兵解轉世,能不能夠看破胎中之謎都是問題。
若是太初金仙,基本上都有一劫壽算,但是很難超過兩劫,除非等到不世之寶,或是有太乙上仙願意染上因果劫數為你延壽。
但二者可能性基本上為零,這等不世之寶便是有,也輪不到一個太初仙人使用,更不會有那個太乙上仙願意耗替你延壽。你是聖人之子嗎?可笑。
太乙上仙自己同樣有著大限,這個數字一般來說是十劫,但即便是太乙金仙,也很難活到十劫,每一劫的劫氣累計,都是一個巨大的包袱,需要在漫長的時空長河內消弭,盡量維系本源不被三災五劫侵蝕,再不濟也要留住兵解轉世的余地。
再上的大羅仙人,雖然吳毅眼下也算是半隻腳邁入其中,但是所知不多。
以上所提及的,皆是仙道的情況,準確來說,是道門的情況,佛門之中,小乘佛門與道門類似,渡引自身,罕少參與輪回,大乘佛門的佛徒,並不修肉身,專心修煉內心,所以一世只有數十陽壽,但是因為強大的內心,死後基本上能夠維持真靈不墜,轉世之後繼承前世記憶。
因為大乘佛門對肉身不重視,對血脈親情自然也極其淡漠,說是毫不在乎也不為過。
大乘佛門的弟子通過一次次的轉世輪回,將自身劫數一次次消弭,即便是處羅漢果位,也就是相當於太初仙人的境界,若是將轉世的歲月疊加,普遍有著數倍於道門的壽算(大乘佛門並無境界一說,羅漢、菩薩與佛祖說得是對內心的修煉,此處為方便理解,故引之)。
一次次的輪回固然能夠將劫數消弭大部,人死如燈滅,非知曉轉世者,基本上都不會再糾纏。
當然也不必就此羨慕,轉世輪回同樣有著問題存在,即便佛陀轉世走得是六道輪回之中最安全最穩定的天道,同樣會有意外發生,萬一轉世投胎發生錯誤怎麽辦。
一世的折辱,很有可能破去你百世的修煉。
將這個要素加入其中,其實佛道之間,差異並不大,若是同等修為下,佛門弟子必定有著數倍的壽算,佛門早就一統諸天了。
妖族魔族的情況基本上與道門一般,不再多提,接下來值得一提的,便是神道,神道神祇,若是香火不絕,則神力不絕,也就是不死,只要信仰自己的種族沒有滅絕,他們基本上不死。
似南鬥北鬥神君,莫不都是如此,神道信仰遍布諸天萬界,便是一方界域受到打擊,也能夠在其他界域得以恢復,比起很多的仙道修士要逍遙很多。
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首先,似南鬥北鬥這樣的神君,
到底還是少數,其次,作為香火神,他們神力大小取決於信民,而不是自身,若是信民不多,一個山野匪徒都能夠摧毀你的神廟,全無威信可言。最後,香火神內部爭執激烈,更迭頻繁,一種神職,往往有著十數種神靈,理論上確實萬壽無疆,但是很多神靈,即便是有著王朝承認的神君天神,也活不過萬年,更不要說一劫了。
因此,道門修士不恥為神靈,仙道治下的神靈,都是一群唯唯諾諾的仆人而已。
神靈之中還有天生神祇,作為天地秩序的一部分,不為人所知,非天地大變,本源更易,基本上地位不倒,但是數量極其稀少,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
人道之中,便是貴為天子,也不能夠為自己延壽,但是若是文治武功,威名赫赫,則傳名後世,成為一種圖騰象征,發揮自己的影響,某種意義上而言,也是活著。
人道之中,除卻天子之外,還有著書立傳的諸子百家,他們的學說無視時空的阻隔,只要超凡勢力拋棄的地方,就能夠茁壯成長,並且長成人道,分邦建國。
諸子壽算亦不多,與凡人一般,但是其中開創一脈者,影響力可與聖人比肩。
人道的出現與發展,實在是中古及近古以來最大的變化,只不過被道門內亂及佛道之爭所掩飾,等到人道成長起來之後,才恍然發覺他們已經成氣候了。
不出意外的話,下一場諸天大劫,會是超凡力量與平凡力量的抗爭,順應了天地靈機逐漸歸於平凡的趨勢,也是人道發展的必然結果。
只不過,這些都太遠了,很難想象,吳毅僅僅是看見一氣宗掌門清臒的面容,腦海之中就浮現出如此多的內容來。
其實從側面之中,也能夠反映出,吳毅開始思索死生之事了,一直以來,他都沒有思索這些,要麽是因為忙於他事,要麽是因為自信自己年歲小眾人者甚多,並不在乎。
只不過,吳毅現在思索的死,與常人所謂的死,完全是兩個概念,既是本源的隕滅,也是時空長河的停滯,更是命運長河的虛無,而不是簡簡單單,肉體的消亡。
毀天滅地,追星趕月,這些以往在腦海之中覺得不可思議的詞匯,眼下與之前的理解也全然不同。
或許,這就是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