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真欺負人!
拋開超強實力之下的碾壓不談。
這個問題在目前的大燕朝,分明是一個需要極高的戰略眼光和對歷史走向有清醒認識的有識之士才能勉強回答一些,而且還需要朝廷當局認可才行。
況且這個問題又沒有什麽準確的答案,老子即使答得靠譜,你上官若雪非要說答得不好怎麽辦?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個問題雖然大燕朝的人眼下不能很好回答,但沈歡還真知道一些,那就是後世那個時空的明朝就很好的回答了這個問題,並對此付諸了實施。
沈歡故作為難的清了清嗓子,“上官小姐,你確定這個問題很簡單?”
上官若雪暗自一笑,“當然簡單!”
“這個問題其實”
沈歡鄙視了一眼心口不一的上官若雪吊著胃口道,“這個問題其實我知道!”
“說來聽聽!”
上官若雪顯得相當好奇,本來以她的本意是想拋出這個連滿朝文武和自己爺爺都沒有很好辦法的問題,來讓沈歡知難而退。
沈歡是一個什麽人,在蕭如冰這件事情慢慢展開的時候,上官若雪或多或少也開始對他有了一定的了解,只不過這種了解來源於過去,來源於大多數人,她相信一個以前不關心任何政事,只知道死讀書的書呆子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回答得上來的。
沈歡自然知道上官若雪的想法,他呵呵一笑,“這個問題嘛,那還真的很簡單,大燕朝如果想妥善的解決這個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遷都!”
“遷往哪兒?”
沈歡再笑,“當然是北方了!”
對於這個答案,朝廷既然有所討論,那朝廷中自然也有人提到過,甚至上官若雪自己都想過。
但遷都畢竟不是一件小事,特別是對於古代條件來說,那真是一件天大的事情。
因此,除了亡國或敵國入侵無力抵抗以外,還真沒有多少君王願意隨意改變自己都城的位置和風水。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遷都、新建一座都城那絕對是一件勞民傷財,毀損國力的事情,朝中和民間反對的聲音肯定鋪天蓋地,勢大如山。
當然這裡面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只不過敵不過世人的短視罷了。
不過眼前的沈歡能迅速的說出這個答案,也算見識不錯了,當然也不排除他以前在哪兒道聽途說了解過一些這方面的情況,所以上官若雪繼續追問道:
“沈歡,你知道要遷都有多難嗎,你又怎麽去堵住朝廷和士林中那些頑固守成派的嘴巴?”
沈歡淡淡一笑,“我當然知道!的確,遷都很難,困難也很多,但只要封景珹和他的朝廷有這個意願,我們就可以先在朝廷和民間造勢,讓世人慢慢的接受這個想法,然後徐徐圖之,一年不成,三年,或者十年,我相信只要大燕朝的人願意為之不懈努力,遷都就一定會實現,到時朝廷的重心就在北方,邊關離京城只有幾百裡甚至幾十裡的時候,我想用舉國之力去抵禦北方的瓦刺應該就會變得輕松許多的。”
這些都沒有超過上官若雪的思考范疇,不過她的好奇心卻被無限的提了起來,在深深的看了沈歡一眼後,她繼續問道:
“那我們應該怎麽樣去造勢呢?”
“嗯,問得好!”沈歡點了點頭,“要造勢嘛,那肯定得從皇帝封景珹和他的皇族開始。”
“他們開始?”
“不錯,由他們先提出來。”
“用什麽措詞?”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沈歡深吸了一口氣,神色鄭重的道。
“咚!”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短短十個字如同重錘一般狠狠的敲打在上官若雪的心上,讓她險些不能自由的
呼吸,這是多麽鐵血,悲壯,完美的措詞,能想到這句話的人其本身又得有多堅毅的性格和強大的內心!
上官若雪呆了一會兒後再看沈歡時眼神變得柔和了許多。
“要是黎民百姓不相信這句措詞怎麽辦?”
“用實際行動證明給他們看!”沈歡沉默了一下道。
“怎麽證明?”上官若雪的語氣顯得有幾絲急促。
“要證明也很簡單,那就是在今後在每一次國與國之間的交往或戰爭中做到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並把這句話寫入國策,用實際行動證明給世人看,也包括這次的瓦刺求親,只要封景珹能強硬的做到這一點你又何愁民心不往他身上靠呢,這樣遷都就變成了可能。”沈歡直接把大明朱氏王朝的組訓給搬了出來。
這些還真不是沈歡吹的,而是大明朝活生生的例子,如果你去翻看大明朝的戰爭歷史,你會發現明軍無論多麽慘烈,面臨的情況有多麽危急,他們都不會用女人去換取和平,更不會割地賠款。
雖然明朝的皇帝有好有壞,內政也因為宦官專權,黨派傾軋等讓世人有所詬病,也有土木堡之變的恥辱,但明朝的每一個皇帝, 卻沒有一個是軟骨頭的,你看如崇禎皇帝天子殉國,你看如正統被俘卻決不求饒,你再看如隆武戰死沙場,你再看如紹武被俘,絕食自殺。
明朝每一個皇帝身體裡流淌的血液都是堅貞的,鐵血的,他們在用自己的生命去捍衛他們的朱氏祖訓的同時,也給世人特別是當時的軍隊樹立了一個非常完美的榜樣,明朝軍隊的單個戰績在世界上不是最好的,但是明朝卻實是古代世界上所有歷史超過了百年的帝國之中,唯一沒有與其他國家或勢力簽定任何不平等條約,也是唯一從不向任何勢力屈服的王朝,哪怕是暫時的明朝軍隊也是世界上在國家亡國後,抵抗時間最久的,他們堅持抗擊清庭長達三十八年之久。
這點可以從那句響當當的反清複明口號中窺見一般。
從這點上來講明朝比大宋和辮子朝強一萬倍,這也是沈歡作為一個軍人對明朝推崇備至的原因。
沈歡的這句話雖然不長,但聰慧的上官若雪還是迅速的理解了其中的含義,甚至她都能清楚的想到了遷都的最終結果,那就是經過幾年或者十幾二十年後遷都成功的必然,當然這也是要建立在封景珹的意願之上才行。
說心裡話,沈歡這個回答很妙,而且是非常的妙,同時這個回答也顛覆了上官若雪對沈歡以前的那種固有的看法,因為她知道這些話絕對不是一個死讀書的書呆子所能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