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 此前當很多人,聽到萬公子在會議上提起的這個說法的時候,很多人都是嗤之以鼻的態度。
因為萬公子在會議上提出的想法實在是太玄幻了。
他所謂的這個D2C模式,可並不是傳統的飛刀模式。
病人就家屬出錢,然後當醫生處於假期的時候,他可以飛到某地,給病人完成一場手術。
萬公子提出的想法是,醫生可以完全不用離開自己熟悉的工作環境。
比如京城的專家,他就可以在京城的醫院,給遠在ABCD城的病人,完成手術。
要知道傳統的飛刀模式,是這樣操作的。
比如A醫生,是消化外科的專家,最擅長的就是腸胃部分的手術。
而在B城,某醫院,剛好又一名病患,所患的腸胃部分疾病非常麻煩,本地的醫生沒有把握能夠手術根治。
這個時候,這家醫院的醫生,就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建議病人家屬去找A醫生,因為A醫生是這個領域的大拿。
而病人因為長期抱病身體虛弱,根本沒辦法前往A醫生所在的京城某醫院進行開刀手術。
於是只能通過主治醫生,聯系到A醫生,請A醫生過來B城進行飛刀。
其實飛刀手術看似價格昂貴,但比起前往京城住院治療,成本還是低廉的多。
最關鍵是後期康復,因為離家近,會非常有利。
而A醫生來B城做手術,自然是不可能,只因為這一個病人,就專門飛過來一次的。
這個時候B城的幾家醫院,腸胃科的醫生,基本會把手頭上的疑難雜症患者,他們沒有把握治療的患者匯總。
然後等A醫生來B城的時候,統一邀請A醫生給這些病人全部做了的。
所以A醫生來B城一趟,其實可能會連軸做最少三場,甚至是四場,五場手術的。
一趟下來,
最少是要賺十萬塊的。
不過說實話,這樣一來,因為要趕場,並且舟車勞頓的情況下,醫生的狀態並不可能是最佳狀態。
所以做手術的時候,難免有些細節就會處理的非常潦草。
雖然是把關鍵環節給做好了,但有時候一些縫合,或者是傷口切割的方面,可能就不會那麽美觀。
而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細節,其實對病人後期的恢復影響都是非常大的。
當然如果你又足夠的錢,當然可以花高價,請專家來專門給你一個人做手術,這樣醫生的狀態可能就會保持到最佳了。
這就是傳統的飛刀,也就是萬公子口中的D3C模式。
而這次萬公子提出的理念是,他要簡化這個D2C的過程。
隨著現在5G網絡的搭建,他想要的是完成醫生可以遠程遙控完成手術的這一步。
也就是說,京城的專家,可以不用離開京城,可以在京城的手術室裡,遙控給魔都手術室裡的病人完成手術。
這樣的想法,在很多人看來,這不特麽完全是天方夜譚嗎?
沒錯,現在我們國內5G網站搭建確實是如火如荼。
再過幾年,5G在國內也就可以普及了,老百姓都可以用上5G了。
5G的速度,確實是比現在的4G快了十倍不止。
可問題是,你就算又5G的網絡,可你也沒有相應的設備啊?
確實現在老美這邊又達芬奇機器人,可他們的達芬奇機器人,適配咱們華國的5G網絡嗎?
要知道咱們的5G網絡,老美那邊可是一直不承認的。
他們不光要求自己國內,還有他們的盟友不允許咱們參與他們的5G建設。
甚至要要求他們所有的電子設備,不允許使用咱們的5G端口的。
這概念,就和早前的電動車充電插頭之爭是一個意思。
當年米國,歐盟,還有咱們,在這電動汽車的充電標準上面可是執行著三個標準。
到底使用什麽樣的充電樁,什麽樣的充電接頭,即便是到現在也沒有統一。
因為這裡面,代表著巨額的利潤。
而其實5G也是一樣,老美到現在也沒有承認咱們的5G標準,那就更不用提電子設備的5G介入端口協議了。
所以你說直覺感官公司會為了咱們,專門設計一款適配的手術機器人嗎?
再者說了,這手術機器人開機一次,起步就要四萬塊。
這還是普通手術的價格,如果是進行非常複雜的手術,那基本都要十萬塊起步。
有這錢,都可以請醫生直接飛刀現場做手術了。
誰還願意給你做什麽網絡D2C啊?
要是在網上做,還要給網站抽成,那大家還不如直接飛刀現場去做呢!
可是萬公子卻並不這樣想。
因為此前肖鋒已經給他說起過了黃海濱這邊的突破,而且也給萬公子描繪了黃海濱這台手術機器人如果成功之後,會帶來什麽樣的影響。
而這時候萬公子的野心,就再也忍不住膨脹了。
這尼瑪,有了這設備,那他想要打造的雲醫院,豈不是就有可能會變為現實啦?
現在國內醫患矛盾又多緊張?
因為大家都知道,有些醫院和醫生,真的是不講醫德。
以前你去醫院看感冒,二十年前也就是十幾二十塊錢的事,醫生大概看一下,告訴你自己去藥房買點藥,回去吃藥就完事了。
十年前,醫生會告訴你要輸液,打吊針,雖然是涉及過度醫療成分,但充其量也就花個百十塊錢就完事了。
可現在呢?
就算你知道自己是感冒,可你去醫院,特麽的,他們讓你驗血體檢,B超X光全特麽來一遍。
光是檢查費用就三五百,然後在開點藥,打倆針,去一次醫院,看個感冒一千多塊就沒了。
這還只是感冒,這要是有點其他的問題,沒個三五千,上萬塊,你根本就出不來。
就比如此前被曝光的某醫院的醫生,見了病人就直接告訴你要做心臟支架手術。
一個手術支架出廠價就一百多,可是到了醫院就變成一萬七。
最後一年下來,他光是靠給病人放支架,就賺了七百多萬。
最後還是因為在科室內部分贓不均,才被自己人給舉報了。
而這事曝光出來,可以說是全國震驚。
原來醫生都是這樣的?
那些原本不需要心臟放支架的病人,也都被忽悠著放了支架。
可你知道放了支架的病人,生活質量會下降多少嗎?
以往不放支架的時候,病人還可以做適量的運動,可是一旦放了支架,病人就完全不可以做任何劇烈運動,甚至還要終身服藥。
可以說病人後半輩子的生活質量,就完全被這樣的黑心醫生給毀了。
而國內的醫院,因為某些不可說的原因,即便是到現在也沒能采取醫藥分離的措施。
所以醫患矛盾,其實再根子上,就是不可能緩解的。
其實如果站在醫生的角度,倒也是可以理解的。
一個醫生從上大學開始,別人四年大學出來就可以工作賺錢了。
可是好的醫生,基本要碩博連讀,基本在校就要八年,然後還要又兩年的實習期,之後還要面臨醫師考試等等一個過程。
所以說從他開始學醫,到最後成為醫生獨當一面,就需要十二年左右的時間。
而咱們國內因為特殊環境的緣故,給醫生的薪資又並不高。
要知道在國外,一個醫生只要拿到牌照成為正式醫生,那薪資待遇是絕對不差的。
起步就是高級白領的水平。
可咱們國內呢?
成為一名三甲醫院的醫生,基本工資兩千多,加上獎金,也就是六七千。
這還是大城市三甲醫院醫生的水平,小城市就只能拿的更少了。
這點工資,你說對得起人家十幾年的寒窗苦讀嗎?
更何況,現在什麽物價,房價水平?
社會那麽浮躁,你讓醫生就拿著這麽點工資,安貧樂道當**做貢獻,這不是開玩笑呢嗎?
所以當又外來的誘惑出現的時候,又有幾個醫生能夠守得住本心?
不過畢竟不是所有醫生,都願意隨波逐流的。
蓬萊閣APP的出現,就給醫生們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平台。
以往大家只能被局限在自己的醫院裡,接單問診。
而現在大家可以在平台上,面對來自全國各地的病人。
而且在這裡,你無需面對醫院內部的問題。
比如在醫院,要講究論資排輩,要講究經驗,人們到醫院更願意相信那些頭髮白的老醫生,因為認為他們會更有經驗。
可實際上,很多年輕醫生的水平也並不差的,甚至有天賦的醫生,其實比那些老醫生更厲害。
畢竟有些老醫生,其實也就是摸魚的水平而已。
但在現實的醫院裡, 人們誰也不願意找年輕的醫生。
而在蓬萊閣APP裡,就完全沒有什麽論資排輩的說法。
醫生的水平,可是全靠平台請來的專家評定打分,還有靠病人的評論打分的。
平台請來的專家不是吃素的,而且甚至請來的還是國外的專家,定期輪換的。
這樣就減少的國內醫生,靠拉關系評級的機會。
而這裡的病人反饋,可更不會像某寶上一樣可以刷評論的。
這裡都是實打實的病人評論,因為病人評論可是要確實提交被該醫生診斷的記錄。
而且最後到底病看沒看好,花了多少錢,醫生服務態度如何,這些都是病人要提交的。
所以在這個平台上,醫生完全是靠技術吃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