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2月10日下午4時,在斯德哥爾摩音樂廳內,坐滿了2000多名包括瑞典國王、王后、議長、首相、部分政府大臣以及著名科學家、作家、社會名流和各國駐瑞典使節等嘉賓。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葉華等坐在授獎台上。
在諾貝爾基金針主席簡介葉華教授的成就和貢獻後,葉華老師在莊重、悅耳的王室音樂中,精神煥發地走到講台中央擴音器前,用流利的漢語發表演講,顯示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對科學未來的真知灼見,對偉大祖國的深情厚愛。葉華老師話音剛落,全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隨後,瑞典國王分別向葉華等諾獎獲得者頒發一份有題詞的證書,一枚帶有諾貝爾頭像和銘文的金質獎章以及一張獎金250萬瑞典克朗支票(約22萬美元),然後授獎儀式在瑞典國歌聲中結束。
除了場外的幾百個鐵粉,葉華的父母兄弟全到現場了。葉秀峰和黃美麗眼裡滿是希望,葉母滿臉笑容對現場的采訪記者笑道:“我很欣慰,也很樂觀。華仔很厲害的,我們家華仔並不滿足三個諾獎,我們的目標是,拿遍所有的諾獎........”
看到葉華被鐵粉們團團包圍著回了酒店,一個卷發中年男人拿著錄音筆上前問著葉母:“黃女士,葉華先生使用激光冷卻捕獲粒子,在研究極低溫度和強磁場中的半導體時發現了量子霍爾效應,這是當代凝聚態物理學令人驚異的進展之一,還有在更強磁場下研究量子霍爾效應時發現了分數量子霍爾效應,這個發現使人們對量子現象的認識更進一步,為此他才第三次單獨獲得這次諾貝爾物理學獎。你確定他還有這麽多重量級的發現嗎?”
聽了旁邊葉華安排的翻譯,葉母依然抱著兩手傲嬌回答道:“我們家華仔無所不能無所不知,全知全能全善!”
“噗!”聽到對方的翻譯,卷發中年差點吐血“你真以為他是深啊?!”
有其子必有其母,葉母不慌不忙道:“在我們眼中,他就是萬神之神!”
“........”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使這一切名正言順。天空衛視、鳳凰衛視、美聯社、紐約時報等媒體爭相對這次史無前例的頒獎進行大肆報道,多家媒體主要關注葉母的評論,粉絲們也盡快寄送了仰慕信。隨團的三百多鐵粉們在回其他粉絲的信中寫道:“我們毫無疑問的參與了一個歷史見證時刻。”她們對於自己愛豆的維護也十分明確。
一個月後,大馬島的航天中心把葉華太空望遠鏡拍攝的葉華一號大彗星和夢幻飛機帶著暴風雪航天器進入深空的多張圖片公布於世,即葉華控制暴風雪宇宙飛船開發太空的第一步。
瑪麗公主幼子博克為這次巡天計劃設計了一個標志,是葉華的剪影,科技大學的期刊敘述:“據說,設計時重新調整了葉華的超大個子,因為高身220體重400斤的葉華,滿身肌肉疙瘩的真實形象被認為‘超龐大’以至於不得不縮小一點出現在宣傳冊上。”
在接下來的五個月的時間裡,全球多個航天中心開始關注了這顆遙遠的葉華一號大彗星,並在15所物理學院開設了專題課程,然後是30所、75所甚至更多物理學院。暴風雪航天器登陸遙遠大彗星對全世界天文研究和航天事業產生了核爆式的影響。NASA甚至在《國民評論》中刊登專題評論、在各個物理精英機構舉辦了數不清的研討會,第一年在芝加哥大學,緊接著是哈佛大學,然後是喬治敦大學、斯坦福大學。
對葉華一號大彗星的研究人數在逐年增長。隨著人數增長的還有哈勃望遠鏡和航天探索的投資。1977年設於美國亞歷桑那州霍普金斯山的第一座多面反射鏡望遠鏡(MMT)首次運行。憑借計算機的輔助,許多來自反射鏡的影像可結合成單一影像。該望遠鏡一排6片,直徑1.8米的反射鏡,可聚集到相當於直徑4.5米單片反射鏡所聚集之光線。看到大馬島的葉華太空望遠鏡和暴風雪航天器都已經進入深空,那群激動人心的捐助者使NASA不僅僅是重要的航天組織,還是國家的榮譽,他們等待進入深空的機會已經很久了。
在保守派航天經費管理機構、斯卡維基金會、奧林基金會和布拉德利基金會以及鹿溪基金會的支持下,包括會員費在內的預算超過了10億美元。同樣重要的是,越來越多的科研精英開始在NASA工作。NASA開始認真對待這些最初他們覺得是葉華是外來者、而現在看來其實掌握實權的內部人士。最初華人在北美受到排斥,到現在能夠使這華人的忠誠轉化為一份證書,裡艮正付的官員甚至視那些華人精英為其一員能否得到利用而快速批準入籍蓋章。
首先得糾正一下問題,葉華太空望遠鏡發現該大彗星上有固態水和蛋白質的跡象,大馬島用夢幻飛機送進深空的暴風雪航天器的目的不是“登陸彗星”,而是與彗星交會並釋放航天器改變彗星原本的軌跡,試圖捕捉到火星建立強大火星城市,對葉華的火星計劃的影響是核彈級的。
“暴風雪”任務毫無疑問將是載入人類深空探測史冊的一次任務,它創造了N個第一:第一個進入繞彗核軌道的航天器、第一個與運行方向接近木星的彗星航天器、第一個大馬島自主製造的穿越主小行星帶的航天器、第一個以非化學能為主能源的運行遠及木星軌道的航天器、第一個能夠捕獲並利用彗星的超大功率的航天器..........
至於說靠譜麽,任務目標已經實現了大半,就等最後一落了,您覺得靠譜嗎?在這裡全世界的人都不敢相信這航天器能降落順利,更何況是捕捉這麽大的彗星。
而那些歐美科學家們則認為葉華在做白日夢。因為,不算捕獲,捕獲拖到木星軌道要很大的速增量啊,這麽大的速增量在這麽大的質量(隕石肯定很重很重了)下需要很多很多燃料的(比隕石本身還重),這些燃料也有重量吧……無底洞……總得來說,現在的化學動力火箭基本沒法完成的!
捕獲葉華一號彗星對於其他人來說難度太大了,因為一般彗星的偏心率較大,如果捕獲到火星,所需速度增量很大,而彗星的質量也很大,要讓很大的質量獲得很大的速度,就得有很大的燃料消耗了,現在的小比衝的火箭發動機基本沒戲,即使是大比衝的小推力發動機,所需攜帶燃料質量也極大,這麽大的質量,何況還得飛到彗星呢,那也是不少的消耗啊。
雖然化學能很難捕獲彗星,但是葉華有115號元素鏌,讓它在與木星一些軌道附近和火星接近的彗星還是很有希望捕獲回來的,這方面的研究在大馬島的科學院很多,是完全有希望通過大比衝的大推力發動機將其捕獲到火星中的。
葉華在大馬島顯然已經能夠控制超重元素,而且在兩年前就用超重元素試驗作為宇宙飛船的燃料,只要有足夠的材料就穿梭於宇宙星際之間,他的飛船可以實現瞬移、懸停、以超光速飛行的高等技術。那些在其他恆星的物流運輸公司上班的機器人,它們駕駛超級宇宙飛船,穿梭於宇宙星體間,運輸葉華所需要的各種稀有金屬和稀土材料。除了運輸地球上的黃金,它們還會去其他行星運輸用於建造超級宇宙飛船所需要的超重金屬材料,比如現成第115號元素,以後就不用花大力氣去合成這能量。
元素表在92號鈾Uranium以後的重元素在自然界中難以穩定存在,104號鈩Rutherfordium及以後的元素被稱為超重元素,壽命短暫,迄今所有的超重元素均為人工合成。不過按照“穩定島”理論,隨著新合成的元素越來越重,它們會變得越來越穩定,自然狀態下存在的壽命也隨之延長。
采用鏌作為宇宙飛船(飛碟)的燃料,通過放大重力波來實現飛行,並通過控制來彎曲時空本身,以實現接近光速飛行,而不是現時人們所認知的線性飛行模式。鏌是重力A型波的重要材料,憑借重力A型波飛碟可以彎曲時間和空間,而且這種推進系統還可以實現隱形飛行!
元素“鏌”在質子轟擊下產生反物質,反物質被直接輸送到管尾和一種氣體相融合,氣體物質與反物質相互湮滅,全部轉化為能量。湮滅產生的熱量通過熱能轉化機100%被轉化為電能。同時創造出飛船自身的重力場,與星球的引力場相互作用而驅動飛船。由於“鏌”元素的核子力場被放大,扭曲周圍的引力場,相關空間與時間場隨之扭曲,這樣飛船就可以縮短空間的距離。
飛碟底部有三個可自由調節角度的重力波放大器,三個重力波放大器來調節重力A型波的頻率和周期,來抵消掉地球產生的重力B型波。飛碟懸停模式時,飛碟懸停只需要一台反應爐,用以抵消引力就可以實現。飛碟飛行模式下,一台反應爐負責抵消引力,另外兩台朝需要前往的方向製造引力場把飛行器帶走,整個過程就像滑動一樣。當飛碟推進器開到最大功率時,重力A型波在飛碟周圍包住船體,形成重力場氣泡。而光線被重力場隔離在外面,因而實現隱形飛行。飛碟在星際穿越模式階段,飛碟的反應器的功率加大,由“鏌”創造的重力A型波的強核子力場產生,用來彎曲時空,然後飛碟跳躍到最近的空間點。通過這種方式,飛碟可以一次性地跨越星際間的距離,避免了以光速限定的線性飛行模式。這完全顛覆了愛因斯坦的光速理論。
大馬島古琳女王連線葉華開了多次電話會議詳細討論了暴風雪這個首次捕獲彗星的大膽計劃。就像考古學家用他們的工具對準地球上的物質以此來尋找關於地球遙遠過去的線索一樣,研究漂浮在太空中的古代遺跡也可以幫助揭示早期太陽系的關鍵秘密。
但當對象是一顆橡膠鴨子狀、以135, 000公裡/小時的速度在太空中翻滾的彗星,而考古學家是一個房子大小的變形金剛一樣的合成機器人,其需要以某種方式降落在上面時會發生什麽呢?這是大馬島科學家們所面臨的兩難境地,因為葉華給他們布置一項研究葉華一號彗星的史無前例的任務。
雖然以前也有過彗星飛掠的先例,但在暴風雪號任務剛開始的時候還沒有人進入過彗星軌道更別說嘗試捕獲了。對於大馬島航天局來說,接受這一挑戰的原因在於,彗星本質上就是一個時間膠囊,其上面凍結的大塊冰、岩石和塵埃等物質鎖住了45億年前太陽系形成階段的關鍵物質。因此,除了研究彗星表面之外,深入研究彗星的地下物質也可以幫助揭示關於地球和太陽系其他行星是如何形成的答案。另外,當它靠近太陽並開始釋放其高度安全的物質時還形成了其標志性的尾巴和被稱為彗發的大氣。
但怎樣才能抓到它呢?葉華對“暴風雪”探測器從地球到木星軌道的旅程做了細致的計劃,但很顯然合成的115號元素還是太少,在飛行過程中仍有許多工作要做。當時沒有足夠的115號元素推力使其進入木星的軌道,取而代之的是,暴風雪於1982年12月搭載夢幻飛機升空後,暴風雪在深空中用115號元素進行了一次隱形飛越直達葉華一號彗星。著陸後,任務控制中心一直在調整暴風雪的在彗星上的探測和開發,因為自帶了量子通訊衛星和量子計算機,來自地球的指令可以實時到達變形金剛一樣的航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