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L藥丸》第77章 錢在哪?
  畢自嚴說完百萬兩金花銀的弊端後,又示意呂維先看他遞出的奏折。

  呂維看完後,恨不得將魏忠賢抓起來一把捏死,甚至也想一拳錘死天啟。

  皇帝有各種產業收入,小金庫充裕,怎麽會窮到這個地步?

  沒別的原因,理財能力簡直差的令人發指。

  不說皇帝給魏忠賢本人的賞賜,魏忠賢可是有公爵的,公爵就有爵祿歲俸,還有賜下的田地。這些田地都是皇莊,皇帝的私產,既能收稅也能上收租子,其中租子才是大頭,稅只是小頭。

  不提魏忠賢,魏忠賢的兩個侄兒一同得到侯爵,加起來就得到三千頃膏腴土地,再加上升爵時的賜銀、歲俸,這兄弟倆僅僅是爵位、賜田收入,每年最少就在一萬兩。

  任容妃是魏良卿的乾女兒,魏良卿素來受寵,爵位封的早;魏良棟今年六月才開始獲封爵位,天啟一口氣就賜下三萬七千多兩銀子算是補償。

  王恭廠大爆炸死亡五百多人,天啟前前後後兩筆錢扣扣索索拿出來才一萬八千兩,只有魏良棟‘感情補償銀’的一半!

  以魏家的權勢,用不著四處侵佔土地,周圍有的是百姓舉田投獻寄托在魏家名下,他們寧願給魏家交租子,也不願給朝廷交稅!

  所以魏家現在佔有的土地,最少也有一萬頃!

  魏忠賢個人私產,畢自嚴也給大致估了個數,用一句堪比‘昔年馮寶’來形容,呂維不知道馮寶是誰,更不知馮寶抄家抄出來多少銀子。

  隻覺得惱怒,明明印象中不存在魏忠賢抄家抄出多少銀子的信息……如果真抄出來,以精神東林黨、精神閹黨之間的大亂鬥,早已嚷嚷的世人皆知,自己怎可能不知道?

  可魏忠賢的錢最後去哪了?

  畢自嚴言下之意幾乎明擺著,戶部今年虧欠三百萬,只要在年底清算掉魏忠賢一黨,就能補上這筆窟窿!

  清算掉閹黨容易,可自己這個草台班子能執掌朝政?

  選魏忠賢做代理人,實在是為了穩定朝綱,不使混亂蔓延、加劇;也是為了填補錦衣衛精乾力量折損後的空白,希望魏忠賢能大力整飭、裁汰驚弓之鳥的錦衣衛,恢復錦衣衛的職能、威懾力。

  呂維一時不語,心思也不在財政開源、節流上了,轉而詢問:“昔有盧象升舉薦徐卿伯,今我正缺棟梁之才,諸位有合適人選皆可舉薦。”

  徐光啟率先開口,頗為急切:“臣舉薦好友李之藻,凡臣所知泰西之學,李之藻俱精熟於心。其以南京太仆寺少卿罷官,今在家治學。寧遠大捷轟擊建奴立功之炮十一門,其中十門為李之藻歷官工部時仿造,一門最精良者乃是當年臣與李之藻等好友湊款所買紅夷大炮。”

  他幾乎是在場歲數最大的官員,他的朋友歲數自然很大。

  呂維展臂,一枚竹簡吸入手心,左手握持,右手食指在竹簡上一抹:“青陽道主詔曰,聞原南京太仆寺少卿李之藻精熟西學、歷法,今征之。”

  竹簡遞給徐光啟,呂維又問:“還有何人?”

  畢自嚴開口:“外臣舉薦二人,當首一人乃是原兩廣總督何士晉,因不附魏忠賢,被汙革職。何士晉在任督兵擊賊有所建樹,更令外臣敬佩在於何士晉敢於征繳商稅,減平民稅賦,且合情合理,士民鹹服。”

  “另一人乃兩淮巡鹽禦史陸士科,其清查鹽窩厘清綱引,預計今歲可得鹽稅五十余萬兩;去歲鹽稅十萬兩,前年七萬兩,再前一年六萬八千兩;天啟二年崔呈秀巡查鹽務征鹽稅三十六萬兩。

在此之前,鹽務敗壞,時有拖欠。”  畢自嚴說罷,呂維伸手抓住兩枚竹簡,先寫出征召何士晉為天官的符詔,陸士科這裡稍稍停頓,寫道:“青陽道主詔曰,聞鹽稅改革頗有成效,頗喜,賜通關竹符。”

  巡按禦史這個職位不能再升,巡撫、總督要殺人,還要上奏,朝中許可後才能動手;巡按禦史只有七品,殺人就殺了,殺了都沒必要給朝廷匯報,完全可以等任期結束,或在特定時間裡回部述職時再說……巡按的權威就來自於這不受限制的殺人權,逮住理由就能殺,誰都救不了。

  余下盧象升、徐卿伯並不開口,呂維目光落在周道登身上,周道登笑著攤開雙手,頗有兩袖清風的架勢:“道主,臣出些主意還行,這舉薦賢良之事,還是不要為難臣了。”

  呂維無奈苦笑:“我又不怕你們結黨,怕什麽怕?現在你們誰能呼朋引眾將這朝野管的密不透風,我高興還來不及,怎會猜忌?”

  周道登口吻冷淡:“臣素無識人之明,朝中所識之人皆以為臣軟弱好欺,故無刎頸之交。”

  徐卿伯詫異看了看周道登,周道登名聲在官場後進眼中是很好的,起碼很乾淨,也不掰扯是非,幾乎是個標準的翰林官。只是萬歷末期以來翰林官不斷卷入朝中鬥爭,一茬茬的被碾碎、收割,能保證渾身乾淨的沒幾個。

  正因如此,那些陷入黨爭被碾碎的前輩翰林們,眼裡周道登就是個怕事的人,對天下興亡、正義,朋友義氣什麽的,漠不關心。

  見再無人開口舉薦,呂維目光落向徐卿伯:“盧象升舉薦你,我信盧象升,自然也信你。現在朝廷缺錢缺糧,你可有什麽有用的消息?別怕捅出什麽簍子,這大明朝處處是窟窿,處處是膿包,總得一個個戳破膿包, 一點點擠出膿血。”

  “是,下官就任湖廣道巡按禦史時,空閑時曾清查田畝舊檔。”

  徐卿伯深吸一口氣,似乎在為自己鼓足勇氣:“一條鞭法前,湖廣黃冊記載田畝八十萬頃,又清查檢地,一度高達二百萬頃。後又數年,跌落八十萬頃,保持至今。故,下官以為若檢地於天下,重編黃冊,國稅必然大漲。”

  “呵呵呵呵呵~!”

  周道登忍不住呵呵做笑,對呂維拱手:“恭喜道主,竟然能有如此耿直之臣。”

  呂維也是苦笑應著:“檢地之事,早晚必然施行。只是新軍還未編練齊整,遼東邊患未除,貿然檢地,會逼反天下。”

  “下官也知檢地動搖國本,然此乃強國之根本大策。”

  徐卿伯說著又長拜:“今天下宗藩滋生不絕,每年需用銀一千五百余萬,佔國稅五成,天下士民、朝廷飽受其害,還請道主頒布新法,放還宗人自由,使之自食其力。”

  柿子要見軟的捏,歷代皇帝怕背罵名,不舍得對財政最大包袱下刀子。

  可天上降世的神仙,哪裡會有這方面的顧忌?

  盧象升也跟著說:“道主,今後道主子孫何止百萬?是要依大明慣例贍養,還是放歸民間自食其力?若是贍養,規格自不能低於大明藩王,可天下百姓如何能承擔如此重負?若是放歸民間自食其力,堂堂仙裔尚且如此,卻又贍養大明宗藩……這豈不是羞辱仙裔?並辱及、怠慢於道主?故臣讚同徐卿伯提議,懇請道主頒賜符詔曉諭天下,為萬民減負,為朝廷增收!”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