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L藥丸》第128章 議和
天啟七年正月初七日,建奴東征的後繼部隊由代善率領度過鴨綠江,與莽古爾泰合軍。

雲從島,呂維跟著盧象升巡查各營士氣狀態,漫步走冰雪中,心中不安,說:“京中訊息已斷絕五日,我恐有意外變故。”

“或許是旅順周邊受建奴疑兵驚嚇,影響了流轉。”

盧象升勸一聲,並說:“建奴主力集結於此,不日將會進攻,還請道主忍耐數日。”

“盧卿安心,我不會意氣用事。”

呂維說著抬手握拳,現在估計登萊方面的大軍才揚帆出海,袁崇煥也派了一位遊擊將軍周文鬱從覺華島乘船出海趕赴旅順待戰。

登萊、山東方面能有水陸大軍近五萬,這是徹底改變朝鮮地區敵我兵力對比的重量級砝碼。

皮島、雲從島明軍堅守不住,建奴又偵得駐扎濟州島的明軍總兵楊國棟與毛文龍有仇,曾算計過毛文龍,想要接替毛文龍來東江鎮。

明軍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的作戰風格才是正常的,柳河之戰、寧遠之戰都證明明軍缺乏野戰勇氣。

建奴也願意看到這種景象,一邊在海岸立營扎寨封鎖皮島、雲從島,另一邊大肆抄掠控制范圍內的錢糧。

以朝鮮的底蘊,也夠建奴以戰養戰過個好年。

同時繼續相持下去,會增大兩股明軍之間的不信任感,濟州島的楊國棟不願救援毛文龍,那濟州島被圍,毛文龍會不會救援濟州島?

毛文龍不救,那建奴調頭再圍攻皮島,濟州島的楊國棟、上下明軍都將抵觸、不願救援毛文龍。

就這樣,兩股明軍被分割,建奴來回虛張聲勢,有模有樣施行著‘離間計’。

不管是皮島的毛文龍腦袋,還是雲從島的物資,又或者是濟州島的袁樞,都是他們想要的。

也知道登萊援軍會隨時抵達,時間拖得越久,登萊軍主力部隊增援的可能性就越大。

為了盡可能集結一切可以投入的力量,建奴方面開始與朝鮮積極接觸,謀求朝鮮退出戰爭,暫時簽訂一份和平盟書。

對於建奴,朝鮮是又恨又怕的,直接簽署盟書又有背叛大明爸爸的恥辱感;對於大明,朝鮮是敬畏有加,就算有恨恨的也是大明前線的將軍。

為了軍功,當年援朝期間的將軍們普遍有兼並朝鮮的思想,這可是實打實的拓土開疆軍功。

一句祖製不能違背,大明的皇帝沒說話,將軍們也只能乾瞪眼。

不過話又說回來,不能恨大明爸爸,恨一下畏戰、避戰的大明將軍們……也應該是可以被諒解的。

就這樣,朝鮮國王不斷向濟州島、皮島、雲從島守軍發出建奴即將集結軍隊發動決戰的信號,另一邊又向北京日複一日送發哭訴、委屈、悲憤的國書,講述種種無奈,希望大明爸爸能原諒朝鮮的苦衷。

朝鮮為了拖延和談時間,出了一個讓建奴為難的條件。

他們想要叛將薑弘立的人頭,薑弘立曾率兵萬余以仆從軍的身份參與薩爾滸之戰,除小部分朝鮮兵將誓死不降外,薑弘立率領大部分朝鮮軍隊成建制投降。

本以為薑弘立為建奴屢立軍功,能讓建奴方面為難很久,出乎朝鮮君臣想象,前後不到三天的時間,薑弘立及朝鮮仆從軍主要將領的頭顱一起送到了江華島。

這是個很合理的和談要求,薑弘立這幫叛將被建奴處決,意味著今後建奴再入侵朝鮮,朝鮮方面不會滋生太多的叛將。有如此前車之鑒,建奴下一次入侵朝鮮絕不會如這一次輕松。

殺掉薑弘立等朝鮮叛將,等於建奴在釋放以後不進攻的誠意,真正的誠意。這起事件影響力未消散前,建奴很難再得到朝鮮中高層的支持。要收買奸細、軍政文武,也是事倍功半難有成效。

得到薑弘立等叛將的頭顱,朝鮮君臣也有了向大明交待的東西,他們已經盡力了。

初九日時,薑弘立等叛將的首級及朝鮮國王告罪血書送抵濟州島袁樞手中,同來的還有一支朝鮮水師。

朝鮮一半的水師在江華島,另一半兒水師在主將‘義憤’、‘不滿議和’情緒下,率部出走歸屬在明軍指揮序列。

這種‘意外’變故,建奴知道是個怎麽一回事,也不好發作;就如各處蜂起的朝鮮義軍一樣,是朝鮮國王也管不了的事情。

十一日時,薑弘立等人的腦袋繞了一大圈,來到雲從島。

大概八天前的晚上,這幫人還在岸上軍營裡吃肉喝酒思考前途……轉手就被建奴賣了。

朝鮮戰場前後持續將近一月,遼南沿海東江鎮編制內的守軍也發動全線侵擾,企圖牽製、斬斷遼沈、朝鮮之間的聯絡。

袁崇煥也派趙率教帶領九千余騎奔赴三岔河口探查敵情尋覓戰機,林丹汗得到大明援助的器械,這次出動兩萬騎侵攻依附建奴的喀爾喀部。

蒙古東部爭殺不止,倒也為建奴擋住了西面的林丹汗;黃太吉親率萬余騎南下,在遼河東岸虛張聲勢,趙率教出於謹慎沒有進軍……相同兵力之間的野戰,滿桂橫衝直撞沒什麽不敢打的,趙率教謹慎不願意打。

袁崇煥連續向北京索要援軍,不求京營新軍,怎麽也要調宣大萬騎、薊門山海關兩萬步軍才行。

這麽大范圍的調兵方略早已超出了袁崇煥的管轄范圍,他只有進言索要的資格。

然而京中發生皇極殿事變, 一片風聲鶴唳,哪裡還管的了遼東方面?

袁崇煥得不到預期的三萬援軍,那遼鎮的軍隊只能派出趙率教九千騎,周文鬱兩千人。再多的話,會影響遼鎮安全。到時候就不是袁崇煥去救東江鎮、朝鮮鎮,而是該考慮誰來救他。

這種情況下,袁崇煥、遼鎮上下也普遍不想去危險的遼河以東作戰。

袁崇煥依舊保持與黃太吉之間的書信往來,談論議和之事,及黃太吉放棄王位年號,改用汗稱號,還有議和後的邊界問題、邊貿問題,藩系是否參照朝鮮內藩待遇,以及降將遣回等等需要扯皮的事情。

另一邊袁崇煥也沒停下,更是加快了錦州、大凌河堡防線的增築工程。

他越是積極修築防線,黃太吉也越是放心。

就這樣,遼鎮、朝鮮、蒙古勢力難以卷入,登萊援軍不知何時能到的情況下,完成休整、器械準備的阿敏、代善、莽古爾泰終於對雲從島發起了決戰。

決心先取雲從島物資,再解決皮島毛文龍、濟州島楊國棟。

這可苦了萬余朝鮮仆從軍,再次充當先鋒,搬運盾車、清理雲從島外圍低矮冰牆,擺明了是要被消耗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