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L藥丸》第21章 僧道政策
  洞天世界內,呂維依舊在靈泉邊接見盧象升、袁樞。

  兩人各帶著一疊公文前來,還有厚厚的資料數據,呂維先翻閱盧象升的公文,題目是‘厘清天下僧道數額疏’、‘論征道德之士侍奉天門策’、‘淺論宮觀寺廟藏經處置’,一共三份公文。

  依照大明律例,天下僧道數額有限,北京兩千人,南京一千人,每府四十人,州三十人,縣二十人,皆是定額。但歷朝歷代管理不嚴,道籍、僧籍增發、濫發,特別是為了短時間內湊錢,更是放松僧道考核。

  畢竟僧道不事生產,考核通過,就能免去丁錢,所以要交十兩銀子才能拿到合法的度牒、僧道名籍。

  盧象升的第一道公文並無更改之處,只是重申大明律中僧道相關的管理條例,命令地方徹查。

  勒令天下僧道分成三批輪流入京參與考核,考中者重新授予度牒,考不中者杖刑後還俗;無合法度牒的僧道悉數還俗,違者與其師按例一同治罪;一戶男丁少於三人的,嚴禁出家,私自出家與其師一同治罪。

  女子年紀小於四十歲的,不得出家為尼姑。

  又重申僧道收錄弟子的管理條例,年十四以上,二十歲以下,家中父母、祖父母同意,並有多余兄弟侍養父祖的情況下,才能申報當地縣衙後,拜入僧道門下。學習經典五年後,入京參考。若延遲、推諉參加考試的時間,本人連同其師一同治罪,普遍都是杖刑。

  還嚴重申明女眷私自不得入宮觀寺廟參拜,否則相關僧道、女眷,及其家中戶主一同杖刑。只有戶主、男丁陪同下,女眷才能入寺參拜,以避免淫行或相關有傷風化的流言。

  另有一條尤為重要,一切有違法犯罪記錄的人不能當僧道;若私自剃發入道,本人及收留他們的僧道、主持,一律充軍。

  最後一條也有意思,漢人出家的僧道不管有沒有度牒,只要學習番教一律發配附近衛所充當勞力;若漢人冒充番人,發配永遠充軍。永遠充軍,顧名思義,永久性發配邊遠地區充軍,這輩子只能老死邊地,不在赦免之列。

  這一道公文有理有據,只是重申大明律的內容,呂維也不覺得有什麽該改動的方面,就伸手蘸墨,食指在公文上一抹,一個‘準’字出現。

  接著是第二道公文,用意淺顯,即以‘自願’的方式,征發天下僧道中的青壯年來京為呂維服役,即侍奉天門。

  按僧道相關律例,整個大明朝合法的僧道應該有將近四萬人,但實際從事僧道職業的人口少有二十萬,多有三十萬,甚至四十萬。

  盧象升的第二道公文,就是從現在的僧道中選拔年輕力壯的來京城效力,減少厘清僧道名額過程中的阻力。

  毫無疑問,天下僧道自然不喜歡花錢跑那麽遠路程來北京考試、看人臉色當孫子。將他們中年輕力壯的那部分抽到北京來,即便不滿,也很難鬧出大禍患。而且收編這部分年青的僧道,利於震懾、瓦解、吸收各地僧道。

  官府不方便管理僧道,一支直屬於仙家的天兵,懲處各地僧道,是上到朝廷,下到百姓都沒話說的事情。

  就征發名額,盧象升只是提議十五征一,從四萬合法僧道數量中選擇兩千五到三千人。並認為這項制度持續十年,就可全面執掌天下僧道,保證天下任何一府、一州、一縣、宮觀、寺廟裡都有在天門前侍奉、效力的人。

  毫不猶豫,呂維也懶得去深想這項制度造成的衝擊,

當即寫下幾個大字:“佳,速辦。”  越是經濟繁華區域,越是僧道泛濫重災區。

  北方一些貧困州縣連定額的上限都湊不齊,但這項征募對象是合法的僧道,那南方泛濫的僧道隊伍裡,絕大部分人會失去這個機會。

  這年頭窮人沒資格當僧道,這是有錢人的兼職。

  幾乎任何一個僧道都是當今時代的知識分子,能吃好喝好的殷食人家出身。放到漢唐時期,這就是典型的良家子、府兵來源。

  雖然很不想搭理僧道這堆爛攤子,可自己打著仙家旗號,這本來就該是自己的根基力量。不去捋順、收拾這個盤口,反而會引發很多不好的現象。

  至於天師道張家,大明朝皇帝眼裡這就是個擺設,洪武皇帝一句話就廢掉其天師名號,即原來道教領袖的地位。

  最後一項是京中各宮觀寺廟內所藏的經書,這個很棘手,朝廷方面也不敢動手處置,到底這些東西是正統還是非法,都得看呂維這個仙家的意思。他說沒問題,這些經書就還是正統經典,他若不認可,那會引發極大的波動。

  呂維可沒能力編著邏輯嚴密又有思想深度的經典,也覺得這些經典、歷代僧道筆記、藏書什麽的應該對字典後續推演無極真氣有所幫助,就做出批示:悉數運入天門內。

  處理完這三份公文,呂維好奇詢問:“在此之前,朝廷如何管理僧道的?”

  盧象升雙手捧著公文,端坐:“回稟仙家,自高祖皇帝以來,嚴禁僧道發展,歷朝歷代皆有管制。永樂年間嚴禁僧道修建廟庵;宣德年間勒令關卡河津,凡遇雲遊僧道,一律緝拿遣送原籍發問;成化年間勒令僧道父母在世無人贍養者,一律還俗奉養雙親;嘉靖年間清查廟庵,令壯年僧尼道姑還俗嫁人,抄沒廟庵。大興隆寺毀壞,勒令永不許修複。”

  “隆慶年間,革正一真人名號,繳納真人府印,隻許世襲上清觀提點一職。”

  唔,在老朱家手裡,老張家丟了世襲天師名號後,又把縮水的真人名號給丟了。

  盧象升並沒說萬歷年間又恢復老張家真人名號,有意篩選說:“至萬歷年間,革去萬壽、廣善二壇,使僧人戒法。又令五城禦史查京中內外各寺觀庵院、有遊食僧道、驅令回籍、仍比照居民保甲法、置立油牌、開寫年貌籍貫以便稽查。其有私自簪剃、及不穿戴本等冠服者、訪拿治罪。”

  “並重申洪武年間律例,使僧道親至僧錄司、道錄司考核領取度牒,不得再使禮部刊發空印度牒於州府,再行那方便、濫發之事。”

  盧象升最後說:“究治無良僧道,實乃大明立國以來之根本國策。仙家欲大治僧道,朝中無掣肘之說。”

  呂維聽了呵呵做笑,擺手示意盧象升、袁樞不要拘束,讓他們品嘗桑葚,笑說:“朝廷就不怕養虎為患?”

  盧象升、袁樞兩人拘束,議論正事時也沒有邊說邊吃的習慣,袁樞笑著回答:“朝廷自然怕虎,可更懼仙家。”

  呂維更是輕笑:“說的有理,你二人隨意一些,真不必拘束。人世皇帝推崇苛嚴禮儀,以區分君臣有別,究其原因,不過君臣皆是凡人,只能以禮儀樹立君威。而你我仙凡有別,於我眼中,你二人辦好事情就是最大的謙遜,眼前吃喝禮儀,不過錙銖微末之事,隨意些好。”

  話說到這個份上,袁樞、盧象升也只能硬著頭皮伸手取拿桑葚,俱是感動。

  袁樞遞上自己的公文請求批示,並長拜頓首:“仙家,古有陸郎懷橘,外臣鬥膽效仿,還請仙家成全。”

  呂維不以為意,翻看公文,笑著說:“我還當是什麽事,今後每月逢五、十之日,你二人都能拿一籃靈果回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