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L藥丸》第100章 做預備
  這半月時間裡,內閣次輔韓爌從晉南趕來走馬上任。

  洪承疇也以天司參議的身份兼任順天府尹,這可把黃道周這夥人高興壞了,呂維先後啟用的人普遍和魏忠賢、閹黨有隙。

  可高興歸高興,黃道周這撥人也沒啥動作,生怕觸怒呂維。

  觸怒皇帝沒關系,反正不一定會死,觸怒呂維絕對會死;恭維皇帝不一定有好下場,往往聲名狼藉,恭維呂維有可能會長生不死。

  兩相對比,上下也都知道該怎麽做選擇。

  尤其是田爾耕謀反案例,次輔黃立極下台,除首輔顧秉謙外,另外三個內閣下獄,科道官陸續被逮捕八十人,現在案情還在進一步審問中,詔獄人滿為患,罪囚已輸送到城外軍營看管、勞作。

  刑部一副追究到底的架勢,誰不怕?

  謀反案這種事情大家都看的明白,逮進去後連說理的地方都無,還會牽連子侄、友人。

  這可不是閹黨炮製楊漣那夥人的逆黨案,這是貨真價實的謀反案,殺的人頭滾滾,也不會有幾個旁觀者喊冤。

  孫傳庭也來了,正連日與呂維商議衛所制度及耕戰之事。

  商議的內容不限於耕戰,擴展到衛所軍田清查,以及徐光啟很多年前的一道奏疏。

  徐光啟很多年前就在思考怎麽處理日益壯大的宗室人口,終於想到了個辦法,那就是給中低級宗室田產,讓他們治理產業自謀生路。

  田產從何而來?兩種方式,第一是撥發官田給宗室,第二是折算宗室的俸祿,用幾年俸祿購買民田,每家一二百畝田地,精心治理,怎麽也是個耕讀之家,溫飽、體面、自由都有了。

  可官田的租子是地方衙門收入大頭,這是在要地方官員的命。

  沒了官田的收益,這幫人還怎麽過花天酒地的生活?還怎麽迎來送往維持體面?還怎麽購置產業造福子孫?

  地方官員吃相難看到了什麽地步?歸屬禮部的各地學田,其地租本該用在官學辦理之上的,官員們侵佔、挪用如故。

  所謂的士林輿論,看看就行了,對地方官員毫無牽製作用。

  官員這邊暫時不好動手,軍田就方便了,侵佔軍田的是衛所軍官家族,或者是從這個軍官體系分離出來的豪強之家。對付這幫人沒有輿論壓力,清理了軍田,就能分出部分軍田安置宗室。

  可中下層宗室數量雖然很多很多,但佔據朝廷開支的份額卻不多,遠沒有藩王的藩田收入、俸祿高。

  所以徐光啟的早年提議連個水花都無……如果深究徐光啟那道奏疏,惡意滿滿,真要執行,那解決的可就不是中低層宗室的問題了。

  一邊編訓新軍,一邊敲掉各地藩王,才是呂維接下來的目標。

  戶部改革、遼東戰事、西南戰事,都是次要的,能穩住不惡化就可以了。

  京中的勳戚被他們自身的產業羈縻,缺錢時伸手逮住宰了就能吃肉;藩王有名義,財富,乘現在中樞掌控力在,就該早早敲掉,緩解地方壓力。

  運氣好,乾掉各地藩王釋放的生產力,就能挺過小冰河期最嚴酷的十幾年。

  不然運氣太差,局勢全面失控,這幫藩王被人鼓動起來,那就有些麻煩。

  兩相對比,隻好提前解決這個麻煩,化阻力為助力。

  乾掉藩王、郡王等高階宗室,沒收土地、資產收歸國有;然後以安置中低層宗室的名義,清查衛所軍田,把軍田摳出來轉給中低層宗室,

增加收入。  不說洪武時期,永樂元年衛所征收的子粒糧每年有兩千多萬石,僅僅五年後,變成了一千四百三十七萬石。

  正統八年,軍屯上繳子粒屯糧比例下降為原來的四分之一,下降的原因就是拖欠嚴重,嚴重影響衛所官的考核、升遷、評職,當年只有二百七十六萬石。

  正德時期只剩下一百萬石左右,隆慶和萬歷年間,大檢地後才又回升到三百萬石左右。

  衛所軍田,這可是元末大混戰時軍屯開發的上好田地,那是個戰亂波及,農民都忘了種地技能的年代。北方處處荒蕪,衛所軍走到哪裡軍屯就施行到哪裡,佔據的都是當地容易開發、原本就是良田的荒蕪土地。

  這批田地被侵佔,朱家皇帝心不心疼沒人知道,反正呂維心疼。

  按他的意思,軍田清理過程中,侵佔軍田的家族要麽交出軍田,要麽交一筆罰金,繼續持有軍田,改軍田為永業田,成為民田;總能摳出一大批公田來,既能安置中低層宗室,還能招徠流民使之屯種成為佃戶。

  清理軍田,是個地方官員、朝廷都受益的事情,受損的那部分人先天不佔理,也是實力弱好欺負的。

  這幾乎是利國利民之事,不利的只是那批世襲武官家族衍生出來的寄生蟲。

  孫傳庭是山西人,山西、河南是藩王重災區,嘉靖時期,山西一省的收入不夠山西宗藩俸祿支出;河南一省收入也不夠。

  需要從外省調運……值得一說的是,山西、河南宗室爵祿年年拖欠,往往有宗室越級上訪,跑到京城找皇帝哭訴的事情。皇帝很感動,勒令戶部補發……二十一年後又有宗室跑到皇帝面前哭訴, 當年補發一次,又拖欠二十年,活不下去了才非法上訪。

  拖欠宗室的俸祿哪去了?朝廷承擔這筆支出,也發出去了,沒落到宗室手裡,在誰手裡?被誰吃了?

  所以,這也是個牽一發動全身的事情,只能拆東牆補西牆。

  即,乾掉藩王,導致地方蠶食宗室爵祿的官員們丟失了一大筆收入;然後清查軍田,增加地方衙門管理的公田數量,保證這幫衣冠禽獸能吃飽肚子賣力乾活。

  反正田地就在那裡,這些官員也帶不回老家去。

  凡是田地都有魚鱗冊可查,等解決遼東問題,再從容收拾地方官員。

  天啟元年以來財政緊張裁撤了一半以上的冗官,往往一個府有知府、通判之外還有五六個同知;戶部縮減俸祿支出時,巡道官都縮減了,府一級的同知更是大力裁撤。

  這是個不缺備用官員的時代,只要騰出手,就能一批批的殺,直到選出一批能做人事的來。

  呂維不拿貪官的命當命,孫傳庭會把這批人的命當命?

  呂維有耐心等待時機收拾官員,孫傳庭有耐心?

  孫傳庭從來就不是一個心慈手軟的人,商議好軍田清理之事的各方面注意事項,呂維就放任孫傳庭去招募人手。

  這麽大的事情孫傳庭必須籌備一支專業的幕僚團隊,還需要訓練一支如狼似虎的親兵。

  不然清理軍田時,孫傳庭這幫人突然被土匪團滅,那就不好玩了。

  作為配合,呂維也督促周道登加快自然經科的推廣,先弄出一批數學合格的士子。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