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L藥丸》第154章 遺產稅
夏稅入庫,呂維也結束了觀政官的履歷,榮升正九品,和一大批升官的正九品觀政官返回北京充任禮部抄卷官。

這也是吏部沒辦法的事情,大明九品官製裡面,正九品的崗位太少,無法安置二百多名按比例晉升的正九品觀政官。

隻好塞到禮部那裡去幫忙抄卷,忙完這個事兒也就八月、九月了,期間再從容安排崗位。

藩王們被清掃一空,藩王、郡王的王府官吏是吏部派遣的,也都等著安排崗位,吏部是真的忙。

馮夢龍跟著入京,擔任今秋北直隸鄉試巡道官,專門負責糾察考生風紀,往年都由禦史乾這類事情,原來隻管考生鬥毆、狎妓之事,懲處的也不嚴重。現在馮夢龍不管考生狎妓之事,也不管鬥毆之事,隻管考生玩弄書僮、小唱、契弟這類破事情。

逮到一個抓一個,革除功名妥妥的。

入京後,馮夢龍也出版了兩本隨記《錦衣見聞錄》、《官場現形記》。前者記錄呂維以錦衣衛身份巡視京南水利工程時的各類經歷,止於山海關封賞畢自肅一百銀圓;後者記錄北直隸厘清戶帖、稅務時各處官吏忙碌的情景,摻雜大量佃戶、貧民淒慘生活描述,也記錄了一筆筆被清剿官吏、豪強的記錄。

呂維懶得去管這兩本記錄他微服私訪的引發的軒然大波,官吏士民的讚歎也好,惶恐也好,又或是詛咒,都無關輕重。

除非真有不怕死的造反,只要不造反,你要麽按規矩納稅,要麽被抄家。

軍隊才是收稅的保障、底氣所在,當官吏發現治下豪強好欺負、油水更足的時候,有幾個還會去碰佃戶、貧民?

京中貴戚緊縮著脖子深怕被朝廷揪住把柄,京官如此看待貴戚;從吏部派發到各處的新官,難免會沾染京中的風氣,將治下豪強當肥羊看待。

如果殺治下豪強能算政績的話,官員們可不會對所謂的士紳階級心慈手軟。

別說京中有新軍支撐,就在偏遠地方上,一個手段剛硬的知縣鐵了心要收拾豪強,也能破門滅家。

原因無他,朝廷積威而已。

抑製土地兼並的討論、政策制定,始終是政治正確;歷代亡國的原因總結下來無非天災土地兼並,製止、打斷土地兼並,是有識之士的共同看法,往往也有相應的舉政措施。

支持土地兼並的言論,這年頭是站不住腳的,沒人敢喊出來。

實際上官員士紳反對兼並……反對的不是自己兼並,是經商起家的商人們兼並土地向大地主過度發展。

反對兼並,是一種嘴上喊著你不能兼並,實際自己依舊在兼並的勾當,口是心非言不由衷。

為反對兼並,歷年不斷制定、議論的許多小手段,都有些不夠看,典型的如徐階家中兼並置辦田產二十四萬畝。

這次呂維入京,除了和畢自嚴算帳外,還要討論遏製兼並的政策。

推恩令,效仿西漢推恩令,在遺產稅的基礎上制定的一項均分繼承法令。

豪強之所以為豪強,是因為宗族聚集在一起,使之能取得與地方官府對話的資格,有討價還價的資格,能少受剝削,又能依仗體量欺負佃農。宗族之所以能聚在一起,就在於土地普遍集中在嫡脈手中,庶流只能配合著嫡脈,相互幫襯、提攜維持體面生活。

同時律例裡嚴禁蓄養私奴,豪強豢養的書僮、家仆,要麽是長期、短期的雇傭工,只有經濟主從關系,沒有人身從屬關系。

現在的各種家奴,簽的書契、文書,和收養義子、義女的手續一模一樣。

這樣的家奴,到底是家奴,

還是義子,就看雙方怎麽看,從法律上來說現在各處的家奴,都是義子,詳細推敲,也是具有一定繼承權的。內閣、公卿們還沒瘋狂到給家奴明確授予繼承權的地步,只是再次重申律典裡的收繼、收養規定。

真按著大明律來辦事兒,只有無後的情況下,才能收繼同宗親屬的侄孫為後,不能收養外甥為嗣子,也不能收養毫無關聯的人為嗣子。

大明律就是擺設,用的上的時候用一用,用不上的時候放到一邊供著就行了。

現在要從豪強、貴戚身上咬下一口遺產稅來,就繞不過收繼義子這一關。

遺產稅針對的是勳戚、豪強,根據家產規模劃分等級。出現遺產繼承時,嫡子、庶子、義子為三個階梯,要麽繳納一定比例的遺產稅,遺產由嫡長子繼承;要麽遺產按比例由嫡子、庶子、義子瓜分。

遺產稅不高,只有總資產的一成;如果選擇均分繼承,那麽嫡子均分七成,庶子均分兩成,義子均分一成。

但凡是豪強、貴戚之家,誰沒幾個世代恩養的家生子?

要麽繳納總資產一成的遺產稅,要麽均分遺產,讓無血緣關系的義子分走一成。

要避免資產繼承時出現稀薄,那豪強、貴戚們只有一個辦法,隻生養一個嫡子,不收納義子,就能避免遺產稅的同時保證資產全額轉移到子輩手中。

就這時代的夭折率,三個兒子才能保住香火,兩個兒子都不保險,隻生一個嫡子……那絕嗣的風險很高。

所以繞不過去,只要頒布這道政令,豪強、大地主、大商人、貴戚的產業就會出現分裂現象,減緩兼並速度。

土地兼並,最難的永遠是十畝地到百畝地這一環節,這得看摸不著的運氣;有了百畝地,熬到千畝地,這是個積蓄的過程,看時間。產業越多,增長的速度就越快,增長的幅度就越大。

按照遺產稅分割大戶為小戶,在佐以嚴格的戶籍法,使多余的成年子嗣單獨列戶,避免出現四世同堂,上面一個老爺子,下面掛幾百口的事情發生。

秦漢就有成熟的戶籍法,一戶只能有兩個成丁;你生養再多的兒子,你戶口下除了本人成丁外,只能再掛一個成年的兒子;其他成年的兒子只能推出去單獨列戶。

肢解大戶,大戶有反抗手段?

推恩令肢解大的王國、侯國,這些諸侯王有反抗手段?

或許有反抗的心思,可手心手背都是肉,你反抗,你的一幫兒子就鬧的你寢食難安!

呂維很疑惑,這會不會直接逼反南京的留守勳戚?

那些勳戚才是真正的有錢人,比北京這裡的有錢、有勢且滋潤的多。

應他的疑惑,畢自嚴出示一份名單,雙手遞上:“道主,這是在京公、侯、伯聯名起草的請願書,懇請朝廷收繳遺產稅。”

一側李長庚笑說:“遺產稅本是英國公提倡的,賴主上天威,勳戚惴惴不安,才出此下策試探朝廷。”

收遺產稅,說明朝廷對勳戚沒有趕盡殺絕的意思,即便改朝換代,勳戚不鬧騰,還是能延綿下去;拒絕收遺產稅,意味著朱家藩王的前車之鑒,就是天下勳戚們的榜樣。

武周代唐,殺了多少李唐宗室?又殺了多少關隴貴族?

反正北京的勳戚們還想富貴生活,不想被清洗出局;至於遺產稅政策頒布後,地主豪強們、南京留守勳戚們怎麽看……這和北京勳戚有啥關系?

呂維總覺得勳戚們提出的‘遺產稅’目的不良,最壞也就是逼反一些人。

自己能想到,這幫老頭自然也能想到,他們似乎巴不得有人跳出來造反……

新軍、舊軍每年將近兩千萬的軍餉,不用來殺人、打仗,豈不是太浪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