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L藥丸》第139章 9邊改製
戶部、兵部聯合提議更改兵製的標準單元,是有許多客觀因素的。

每營八百人建制,更符合戚繼光整編薊鎮新軍以來的戰術,這本就是明軍上下熟悉的指揮單元、兵力數據。

找指揮八百人的指揮官難度不大,普通勳衛出身、三四品世襲武官家族就能提供大批合格指揮官。

熟練指揮三千二百人的標一級高等級軍官,就沒那麽簡單了,強行以標為戰鬥單元,很難找到合適、足量的高等級軍官。

這個問題在徐光啟二次擴編京營時就遇到了,原本十個標將是從各處網羅來的青年俊彥,或者參將一級調任充任的,勉強湊夠人數。徐光啟二次擴編時,以徐光啟的眼光,短時間內竟湊不到合適的指揮官。

徐光啟寧願空著也不濫竽充數,所以降低新軍軍製的指揮難度,是全面推廣的必要一環。

最後一個因素就簡單了,就是為了靈活構築戰鬥單位。

如參將、遊擊、守備都司,實際上這從高到低的三個軍階並無相互隸屬關系。

參將大概統兵三千多人四個新軍編制的營,專門負責臨戰狀態時的支援,在轄區內理論上是能自主決定增援與否;

遊擊統率大概三個新軍營,是真正的機動兵力;守備都司就如其名,負責一線固守,統率兩個新軍營。

按照規定,守備都司臨戰只能防守、死守,不能跨出轄區一步,跨出斬敵有功也是大罪,要死只能死在轄區裡。

總兵官先不去說,再說副將,副將普遍也沒有統轄參將、遊擊這類的權限,副將大多統率本鎮奇兵,即精銳突擊力量。兵力雄厚的大鎮,奇兵編制就大一些,或由多個副將統率,最小也有千余人編制的奇兵。

這就是明軍各邊此前的指揮結構,督撫是越過總兵官直接與副將、參將、遊擊、都司守備對話,各級指揮官之間不存在嚴格、明確的隸屬關系。所以你是總兵官,你拿一個都司守備也沒辦法,更別說是隨意替換。

如果新軍編制單位下降為營,就能貼合邊鎮實際邊防需求,以相對平滑的方式完成全面整編。

沒錯,戶部、兵部一邊限制新軍的規模,一邊還要用新軍的編制體系一舉整編九邊各鎮。

工部已進入瘋狂生產狀態,呂維眼中正常的流水作業、質檢把控,在工部、兵部、戶部看來已是很難得事情,這種狀態必須要保持。保持的時間越久,火銃之類的器械生產速度、質量會有序提升,相對成本都會下降。

保持工部現有的生產力,陸續完成新軍的列裝,以及九邊軍隊的改編。

改編九邊軍隊不存在障礙,朝廷越是打勝仗,地方、邊鎮的阻力就越小。

可這樣一個營忽略新舊裝備糅合過渡期,也忽略舊有兵員改編的成本,隻計算沒有軍餉支出,能有多少錢?

按戶部的意思,每月八錢月餉,臨戰狀態加增到一兩、一兩三錢,隻計算軍餉,一個營正常情況下是九百兩軍餉,五百石米,再加上馬料錢,各項補助,合計每月一千五百兩。

只要保證工部目前每月六十萬兩的原料投入的技術上,兩年時間內就能全面完成九邊舊軍的改製。

九邊需要改編的軍隊有多少?

遠不如明初二百多萬衛所兵,只有五十三萬左右;舊軍改製為新軍,大約是六百六十二個營,計九十九萬三千兩月餉,一年軍餉近一千二百萬。

這是舊軍改製,不需要走新軍餉,那大明朝的正稅,能不能養得起這支改編後的九邊軍隊?

可以的,不計算新軍餉包含的遼餉加派、雜項分攤這部分額外稅收,大明正稅每年收益約在兩千五百三十萬,舊例一千六百四十一萬兩起運於京城、九邊、藩王府邸,余下一千零六十九萬是地方存留。

地方存留即用在官員俸祿支出,也用在平穩米價、地方水利、招募鄉兵等等方面。

朱聿鍵一口氣勒死全部入京的藩王、世子,本以為會激起天下宗藩的反抗,或天下士民的嘩然……他失望了,輿論對此無動於衷;呂維也高估了大明藩王們的名聲,他眼中的皇極殿之變,一點浪花都沒有,反倒地方上一起清算宗藩。

冬天還沒結束,禮部及三法司、地方三司、督撫衙門就一同忙碌的團團轉,將各藩宗室抄家,盡數北遷到北直隸,進行密集安置。

宗藩爵祿、米俸不用再支發,所以各地起運的這部分錢糧……都是可以用在軍費上面,一千六百四十萬,九邊改製後支出一千二百萬,還剩四百四十萬。

工部全力運轉,每月支出六十萬,隨著工部控制的礦場、冶煉場陸續開工、擴增,這筆支出還會陸續下降,甚至扭虧為盈。

以這四百四十萬,支撐京官的俸祿、工部的持續投入,勉強還能湊合,年底大概還缺一百萬左右。

只要呂維這裡控制新軍數量,把預算控制在五百五十萬之內,那大明朝就能在稅收上完成一輪革新,徹底擺脫過去年年拖欠的可憐形象,戶部度支體系重新樹立後,各處不拖欠,軍隊有戰鬥力,那還有什麽好怕的?

還有很多的細帳沒有計算,比如天下藩王究竟查抄了多少金銀?

這筆錢名義上還是朱家的,是不能進地方、戶部庫房的, 可實際負責查抄的就是這些人,究竟被割走多少也很難查清楚。

反正大部分有名目的珍奇古玩、金銀器皿之類的東西都會陸續押解到皇城十庫,有這麽大一筆錢握在張嫣手裡,張嫣又不怎麽奢侈,反倒放縱宮人經營皇莊經濟……這等於是戶部太倉的補血站,這麽大的一筆錢糧就握在宮裡,戶部、兵部的人也就敢大手筆做事情。

呂維還沒去想的九邊改製工作,這幫人算了算錢糧,就這麽定了下來。

而且……隨著藩王體系被一舉摧毀,大量的藩田收繳,意味著今年地方上普遍會有較高的收益,佃戶生產積極性也會提高一些,地方起運的錢糧數額不會有變,但地方能度支的存留項目會有增收,糧食產量也相對有了提高。

只要督促地方鼓勵開荒、水利等工程,不出幾年就能獲得一批擅長屯田、水利的官員。

帳目算到最後,呂維也就不擔心了,乾掉藩王,大明朝真的就不缺錢了。

這大概就是月入五千,養女朋友和不養女朋友的區別。

還有皇宮裡究竟有多少錢,已經是個謎,許多查抄的珍寶無法衡量其價值。

僅僅是乾掉藩王這一次,折算白銀後,宮裡究竟能收益兩千萬,還是三千萬?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