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宋第一槍》第219章 改朝換代
蔡靖嚇得騰的站了起來,他終於明白郭藥師是真的要造反了。

 郭藥師哈哈大笑道:“不錯!這些宋人才是我們的大敵,來呀!將這個蔡靖抓起來,當做我送給金國大王的禮物。”

 眾人往上一闖,將蔡靖綁了起來。蔡靖破口大罵,拒不投降,結果被人家用破布將嘴堵住。

 郭藥師意氣風發道:“來人,給我將蔡靖家人還有呂頤皓全部抓起來!”

 常勝軍的將領們大叫著衝了出去,將尾隨而來打探消息的蔡松年抓住,接著衝進布政使衙門將呂頤皓也抓了起來。

 接著郭藥師派人出去和完顏宗望聯系,獻出了燕京城。郭藥師一投降,他的手下舊將易州守將韓民毅也跟著獻城投降。

 六萬金兵一下子衝過燕山防線,衝入了大宋的腹地和前來支援燕山的中山,真定,河間府的援軍撞在一起。

 東路軍佔領了燕山,西路軍的完顏宗翰也就是大王子粘罕,也攻佔朔州和代州直奔太原而去。

 一直在太原和金兵談判的河北河東宣撫使童貫,得到消息之後,二話不說就要逃跑。

 知府張純仁,緊抓著他不放,一定要童貫駐守太原。童貫氣的破口大罵:“什麽都讓我這個宣撫使來做?那朝廷還要你們這些知府,和將帥幹什麽?”

 童貫致意要跑,為了安撫一下張純仁,還是留下一半兒的宣撫使軍隊,代替自己在這裡駐守,然後自己飛快的跑回了開封。

 郭藥師和金軍在燕山發生僵持,一時讓金軍不能南下,開封城中還是很高興了一番。趙佶甚至想要封郭藥師為燕王,讓他完全掌控燕雲十六州,成為自己的屏障。

 可惜好事不長,十二月份突然傳來郭藥師投降,燕京失陷的消息。這一下嚇得趙佶從龍椅上跌落下來,差點暈厥了過去。

 眾臣一陣慌亂,他們趕緊上前灌藥急救,趙佶醒來之後二話不說讓人準備紙筆,內侍呈上紙筆後,趙佶寫道:“皇太子可即皇帝位。”說著趙佶禪位,自己就要逃跑去應天上香。

 趙恆登基之後,立刻封主戰派的歐陽珣為觀文閣大學士,李剛為兵部尚書,主持開封的防衛。

 歐陽珣一上台就啟用主戰派的梅執禮,李若水等人七人為閣臣,加上歐陽珣和李剛一共9名閣臣,共同主持開封的防務。

 歐陽珣和李剛畢竟只是文臣,要想打仗少不了將軍們的幫助,於是歐陽珣想到了高寵。

 不過高寵現在只是7品的華陽軍都指揮使,而且他的年紀有效不能服眾,加上軍中一直是童貫和高俅等人的自留地,根本就沒有他們插手的余地,也讓眾人感到十分的為難。

 這時歐陽珣想到了高公泰,他將高公泰請來商量對策。高公泰畢竟是勳貴,如果真的接受了歐陽珣的好意,只怕事情過後也會受到猜忌,所以他還是婉言謝絕了歐陽珣的好意,卻再次推薦了自己的侄子高寵。

 高寵也知道自己的缺點,就向歐陽珣推薦了兩個人,一個是建州知州,也就是劉子翼的父親,原河北河東宣撫使參議官劉韐。

 如果這個人歐陽珣他們還能夠理解,另外一個卻是讓他們有些摸不著頭腦,他推薦第二人是巴州通判宗澤,這位65歲的老人。

 這個宗澤剛直豪爽,沉毅知兵。進士出身,歷任縣、州文官,頗有政績;不過六十的宗澤乞請告老還鄉,獲準授予主管應天府鴻慶寺的虛銜,遂退居家鄉義烏鄰縣東陽,結廬山谷間,擬著書自適以度晚年。後被人誣告蔑視道教,宗澤被發配鎮江“編管”。宗澤被編管期間,夫人陳氏病逝。

 宣和四年趙佶舉行祭祀大典,實行大赦,宗澤才重獲自由。宗澤先掌監鎮江酒稅,二年後才調任巴州通判。

 也就是說這個老家夥還坐過牢,他能有什麽本事能抵抗金兵嗎?

 不過在歐陽珣琢磨不定的時候,九閣之一的陳過庭突然想起這個宗澤。

 陳過庭在徽宗時以右司員外郎使遼,歸請加強邊備。宣和二年(1120),遷禦史中丞。時方臘起義,他認為蔡京、王黼、朱勳皆不能辭咎,宜正典刑,被貶黃州安置。欽宗即位,複為禦史中丞,為主戰派大員,九閣臣之一。

 宗澤在巴州的時候做了《古楠賦》、《重修英惠侯義濟廟記》,借景抒情,如泣如訴地表述了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並借漢末巴郡太守嚴顏隱喻自已,表達了願做“斷頭將軍”,決不做“投降將軍”的決心。得到了陳過庭的認可。

 陳過庭一拍腦門,開始推薦這個位宗澤,歐陽珣和李剛這才下定決心,將劉韐調入開封任開封四壁防禦使。

 宗澤也進入京城,暫時為宗正少卿。這個宗正少卿為從五品,協掌宗正寺事務。當時別有“大宗正司”管理皇族親屬,本寺為事務機構,職權較輕,故不專用宗姓。

 燕山的丟失讓真定,中山和河間的援兵陷入了十分尷尬的境地。真定援軍共5000人統領為董才,副統領劉翊。中山援軍10000人,統領為兵馬副總管王善,副統領韓世忠。河間援軍5000人,統領為通判王彥,副統領總管劉壁。

 得知了燕山失守的消息,他們幾個再也不敢大意,趕緊合兵一處,商量下一步應該怎麽做。

 依著董才和王善的意見是,趕緊帶兵撤回去,固守城池為妙。

 劉翊和王彥聽了卻是一皺眉,這兩個家夥貪生怕死,這就想跑,可是敵人都是騎兵,出了燕山就是一馬平川,你們跑的了嗎?

 王彥是河間府的通判,地位和董才,王善差不多,他咳嗽一聲道:“二位大人,我們現在已經到了這個地步,想安全的撤退是不可能了,只能將所有的軍隊都集中起來,然後和金人打一仗,消滅他們的先頭部隊,讓他們有所畏懼,這樣才能安全的脫身。

 不然敵人一追上來,咱們一定會發生潰敗,不說能不能抵擋住金兵的追殺,就是逃了回去,兵馬盡失,城池也守不住啊!”

 眾人聽了默默點頭,韓世忠道:“我同意王大人的說法。我們馬軍願意為前驅。”

 他的話音未落,角落裡站起一人,此人面目黝黑,就像半截的黑塔一樣,他大嘴一咧道:“韓大人手下都是馬軍用來做先鋒實在是浪費了。請大人在兩側遊弋,我們義勇營願意為先鋒。”

 眾人一看都不認識他,董才看他是自己隊伍中的人,問左右道:“他是什麽人?”

 劉翊笑道:“此人叫做牛皋牛伯遠,是高寵手下的義勇頭目,端的是一身好武藝。”

 董才猛地想了起來,當初在燕風樓就是他阻攔了五嶽寨的石銅,沒有想到竟然是他跟著自己的來了。

 “哼!一個小小地義勇也敢信口胡言,先鋒者肩負著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重任,而且還要首先和敵人接觸。你一個義勇做先鋒,豈不是讓金人恥笑我們?給我下去。”

 牛皋也不生氣道:“好咧!小人無狀,那還是請董大人做先鋒吧!”

 董才覺著自己上了這個家夥的當,這個混蛋願意去送死,自己攔著他幹什麽。這混蛋看著長得五大三粗,身材魁梧,就是一個莽夫;其實精的跟鬼一樣。

 董才冷哼一聲,沒有說話,他才不會受激將法,來去做這個先鋒送死呢?王彥眼睛呵呵一笑道:“我看這位牛伯遠倒是一位雄赳赳的大漢,我看就以我手下劉壁為先鋒,這個牛皋在他帳下聽令吧!。”

 在三個首領中王彥最是知兵;王彥年輕時性格豪放,愛讀兵書,後受父命赴京師,隸弓馬子弟所,經宋徽宗親試,授為清河尉。後入涇原軍中,兩次隨種師道討西夏, 立有戰功。

 靖康年間,金兵圍攻汴京。在河北戰敗而走的王彥看到機會,慨然棄家再次北上,討賊報國,投在河北招撫使張所帳下,被破格提拔為都統製。當時嶽飛在王彥麾下,任裨將。

 王彥的軍隊在敵後連戰連捷,金人十分懼怕王彥,懸賞購求其首。王彥為預防發生意外,夜裡經常換地方睡覺。部下為他抗金的一片赤心所感動,都在面上刺“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字,以示忠於王彥、忠於宋廷。

 八字軍的名聲逐漸傳播開來,兩河義軍紛紛響應,傅選、孟德、焦文通等都來歸附,隊伍擴大到十幾萬人,金軍屢次進行圍剿都沒有成功。

 此事的王彥還是中山的通判,也是眾人中不多的幾個懂兵法的;一心想要為國盡忠。眾人聽了紛紛同意,然後任命劉壁做了先鋒,帶領著2000大軍,還有牛皋的500義勇,率先北上找時機與金人決戰。

 金兵衝破了燕山的防線,一路勢如破竹,衝進了中原大地,特別是金兀術率領的先鋒大軍一路上攻無不取,戰無不勝,他們迅速的攻克了燕山的全部縣城。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