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貫隱隱一笑,說道:“本官聽聞這金槍班教師徐寧,祖上留下一件寶貝,是一副雁翎砌就圈金甲,這一副甲,披在身上,又輕又穩,刀劍箭矢,急不能透,人都喚做賽唐猊。東京城中多有富家子弟求見,造次不肯與人看。”
趙良嗣聽到此心裡明白,這童樞密是想求得這副寶甲,奪人所愛,隻怪適才說話太滿,若是童貫讓他求這寶甲來,該如之何?
“這副甲,他看得比命還要金貴,本官曾見西夏軍,遼人軍中多是馬上開弓放箭,那準頭卻比我宋軍弓手準成的多,早想尋這等寶甲在身。趙大人,這寶甲在那徐寧家中豈不是明珠蒙塵,若在戰場上,說不定還能救了本官性命,你說是也不是?”童貫眼睛眯起,低頭只顧自己喝茶。
趙良嗣不得不接下童貫話頭,說道:“那是自然,這自古寶劍贈英雄,若是這寶物落在俗人手中,不過是暴殄天物而已。”
“若是本官多了這副寶甲,北上伐遼之時豈不是添了一分勝算?”童貫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詢問趙良嗣。
趙良嗣想了想問道:“這徐寧也是一身好武藝,樞密使何不抬舉他,調了此人去那邊關拚個前程?他若懂得圖報,獻上寶甲,樞密使稍加點撥,讓他立些軍功,升官進爵,還不容易?他若不識這抬舉,便可讓他老死邊關,何時拿出那寶甲,何時讓他歸京團圓。”
童貫陰沉了臉色道:“我童貫豈是那等小人?傳揚出去,朝堂議論,我也不想聽到這等閑言碎語。”
趙良嗣心道,這大宋朝廷上怎的都是這等為官的?我在那遼國雖不是如意,卻也不曾被這般使來用去,若是大宋為官的都是這類,那這滅遼之計怕是危矣。只是被逼到如此境地,已然全無退路,硬了頭皮說道:“良嗣自去那徐寧家中相訪,先去探得這寶甲下落,成與不成,都不會談及樞密使。”
童貫聽了,滿意的點了點頭,說道:“如此,趙大人,本官就不便相陪了,先去歇息將養精神。”
趙良嗣聽了童貫下這逐客令,起身告辭出來,上了轎子,說道:“去那金槍手徐寧家中。”幾個親隨護了左右,問詢了大致路徑,有人指點道:“入得班門裡,靠東第五家黑角子門便是。”
趙良嗣也不怕天色將晚,隻想盡快促成那滅遼大計,隻爭朝夕,幾人一路而來,來至班門裡時,已是掌燈時分,親隨前去叫門,正巧那徐寧下了值更,剛剛回到家中,聽見趙良嗣來訪,急忙忙迎至門口。
趙良嗣看這徐寧時,果然一表好人物:六尺五六長身體,團團的一個白臉,三牙細黑髭髯,十分腰細膀闊。
趙良嗣進得院來,見這徐寧家中卻是個小小院子。徐寧將趙良嗣迎進正廳,坐下,早有丫鬟上了茶來,徐寧問道:“趙大人身系國事,繁忙得很,怎的有閑來徐寧家中,可是有要吩咐徐寧的?”
趙良嗣道:“徐教師,福禍雙至,難道不知?”
徐寧驚道:“趙大人此話怎講?我徐寧違法的不做,飯歹的不吃,只在這金槍班做個教師,不曾惹得禍事,何來的這說法?”
趙良嗣道:“本官也只是聽聞,說是邊軍有報,要請徐教師去那西軍傳授這鉤鐮槍法,若是徐教師有心去那邊庭上多立些軍功,轉日回來,便等升職封賞,這便是喜事,若是徐教師不忍離家千裡,去那戰場上搏命,落得妻離子散,這便是禍事。”
徐寧聽了心中發急,問道:“趙大人如何知曉這西軍要我去教這槍法?”
趙良嗣也顧不得和童貫所說,
隻得隱晦一些,編了個謊話說道:“本官與那童樞密相交日久,多有情誼,今日去他處相訪,正遇見樞密院來人與他相報,話語之中談及此事,被本官聽見,童樞密此時怕是正在提調公文。” 徐寧泄氣道:“若是這樞密院公文到了,徐寧去那邊庭便是,好歹身上有些武藝,若是能上的戰場殺敵,報效國家,也是本分。”
趙良嗣見徐寧竟是如此反應,倒是出乎意料,說道:“徐教師,哪能想的這般簡單?若是真去了,便是上了別人當了。”
徐寧詫異,問道:“趙大人,此話怎講?”
趙良嗣壓低了聲音,問道:“徐教師,莫不是得罪過什麽人?有些權貴之家,還是躲開為妙。”
徐寧想了想道:“若說這得罪過的, 倒也有幾個,只是時日已久,哪能還有這般記仇的?”
趙良嗣道:“那徐教師得罪的必是小人。”
徐寧道:“有那小王都太尉,殿帥府高太尉,還有那西軍種家子弟。”
趙良嗣訝異道:“徐教師因何得罪這麽多人?”
徐寧無奈道:“都是想求我家祖上傳下的寶甲,被小人推脫了,這才被人家記了仇的。”
趙良嗣道:“徐教師這寶甲,本官倒是也聽聞過,何不將他賣與這小王都太尉,或是殿帥府高太尉,那西軍種家也可,留在身邊反而招惹禍端。”
徐寧正色道:“趙大人此話差異,這祖上傳下之物,輕易與人,乃是不孝。”
趙良嗣勸道:“徐教師,這幾家你能鬥得過哪個?豈不聞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若真是公文下來,你倒是可一走了之,可這還有家小,若是那高太尉尋事發付了你,你走之後,家中可有人照料?”
徐寧聽了一驚,問道:“趙大人,你是說是這高太尉背後做的?”
趙良嗣搖頭道:“本官可不敢說,只是請徐教師想想那林衝,近日聽說那教頭周昂已被調離,那高衙內便去騷擾周昂娘子。”
徐寧聽了,心中吃了一驚,暗道:莫非真是這高俅,此人倒還真是最愛搜刮寶刀寶甲。想到此,朝了趙良嗣道:“趙大人既然來徐寧家中,定有相救之法,還想請教,若能救得徐寧一家,必有重謝。”
趙良嗣見徐寧吐出這話,說道:“徐教師,這提調公文必要經那童樞密之手,這調與不調,皆是童樞密一句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