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明好皇帝》第20章 前線慘敗
  王嶽走下台,將奏折拿到朱厚照的龍案上。

  打開折子,朱厚照看到這份軍報是宣府總兵張俊送來的,這個張俊是誰朱厚照完全不認識,不過裡面的內容卻讓朱厚照眉頭直皺。

  原來是韃靼蒙古,也就是東部蒙古部落首領達延汗,趁著弘治老爹駕崩,大明權力交接內部不穩的機會,率領四萬騎兵破長城,侵入宣府。

  宣府總兵張俊緊急抽調兩萬兵力,在沿途的山口要塞進行阻攔。

  這個達延汗是讀明朝歷史繞不過去的一個名人,這貨和朱厚照差不多,在十四接過了老爹的皇帝寶座。因為小小年紀就成為了大明北方最大的敵人,大明朝廷的親切的稱其為“小王子”。

  因為明朝政府對蒙古執行鐵通般的經濟封鎖政策,缺少生活物資的蒙古人生活很艱苦,達延汗屢次遣使請求明朝開放邊境貿易,緩解草原的經濟困境。

  隻不過在明朝內部走私貿易盛行,在龐大利益促使下,九邊以及山西地區的利益集團對朝廷施壓阻止皇帝開放邊境貿易。

  達延汗終於在弘治十四年和明朝翻臉了,開始持續不斷的大規模寇邊搶劫,對明朝邊境的民生和經濟造成了巨大的破壞。

  不過這個時候的大明九邊十三鎮擁有較為完整的編制,兵器糧草供應充足,是非常強大的野戰部隊,即便是出城和蒙古騎兵作戰也不落下風。

  小王子每次入侵,都隻能依靠騎兵來去如風搶一把就跑。萬萬不敢深入大明境內,因為一旦被九邊大軍合圍,那就是死路一條。

  一直到正德十二年,朱厚照禦駕親征和小王子正面交鋒了一場,才結束了達延汗的入寇。

  這次戰爭明朝這邊稱之為應州大捷,實際上雙方都沒死幾個人。

  在明朝初年,經過朱棣數次北伐,對北元蒙古實事降維打擊,北元從一個完整的國家被打落回了分裂的部落狀態。

  也就是說,小王子雖然名義上是東部蒙古大汗,實際上統禦的是一個松散的部落聯盟,內部權力鬥爭很厲害。

  朱厚照率領的明軍是正兒八經的野戰軍,在雙方力量持平的情況下,達延汗自然不敢和明軍硬懟,不管輸贏達延汗都將面臨慘重的損失。明軍死傷十幾萬,回頭就能補齊兵力,原地回血。

  而達延汗死個十幾萬人,立馬汗位不保,說不定韃靼蒙古都沒了。

  戰役過後,雙方退軍,算是和平解決了問題。

  但是很快明廷這邊突然收到了達延汗離世的消息,歷史沒有記載他死亡的原因,總之這位草原的梟雄自此離開了人們的視線。

  無論是正德還是達延汗,兩人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就是兩個英雄沒能真正的大戰一場。

  可惜在達延汗賭不起,沒辦法陪正德玩。

  沒人料到,僅僅30年之後,小王子的孫子俺答汗再次率領十萬大軍寇邊,這個時候的明軍竟然已經腐敗到不敢出城作戰了,隻能是堅壁清野,躲在城牆後面不肯作戰。

  俺答汗一路長驅直入,殺到了通州,就連保定都危在旦夕,嘉靖皇帝躲在北京城內安然無恙,但是京畿地區的百姓無城牆的保護,變成了蒙古騎兵劫掠屠殺的對象。

  這就是明朝中後期的庚戌之變,實際上已經告訴我們,明朝政府的腐敗已經蔓延到了軍隊,這次蒙古入侵隻是揭下了明軍的遮羞布。

  俺答汗的入侵,逼得明廷不得不停止了貿易封鎖策略,開放了邊境貿易。

  九邊軍鎮在短短三十年時間裡,

戰鬥力呈現斷崖似的下跌,究其源頭,竟然是從明朝鹽政崩壞開始的。  明朝建國之時,為了解決九邊軍費和糧草運輸困難問題,朱元璋直接以出售鹽引為代價,要求鹽商把糧草運到九邊供應大軍支用,運多少糧就按照市價拿多少鹽引。

  到了嘉靖年間隨著鹽政改革失敗,鹽業徹底崩壞,九邊十三鎮的軍餉和軍糧供應鏈也跟著崩壞,軍隊裝備無法更新,飯也沒得吃,戰鬥力自然一落千丈。

  明軍的戰力強弱,竟然和鹽政息息相關,隻能說朱元璋當年在設計國家財政分配體系的時候,沒想到這一出。

  朱厚照登基的這一年,達延汗已經32歲了,已經不是當年那個稚嫩的小王子,早已成長為草原梟雄。

  弘治皇帝駕崩,明朝政局不穩,達延汗當然不會錯過這樣的好機會,立即召集部落騎兵殺向了大名邊境。

  具體的入侵過程,宣府總兵張俊在軍報上說的很詳細,不過這位總兵大人在奏折最開始,首先不吝用最華麗的辭藻形容自己身先士卒,奮勇敢戰,誓死保衛我大明雲雲。

  誇獎完自己後,才是真正的戰爭過程!

  盡管有之前的土木堡慘敗,但那是太監王振指揮不當所致,而且死的也是京營部隊,和九邊軍鎮沒半毛錢關系。

  論打仗,這個時候的九邊軍鎮從來就沒怕過誰。

  張俊首先派出手下的五個大將,每個人率領三千人分開出城去堵截小王子,自己領著一萬多人鎮守宣府。

  在這裡就看出來在嘉靖以前,明朝的九邊的戰鬥力有多強,三千人就敢出城去堵四萬的蒙古騎兵,感覺就跟出門旅遊似的。

  到了崇禎年間,同樣是明朝九邊精銳,在松山戰役中,十三萬大軍竟然被後金十一萬人給打得慘敗,幾乎全軍覆沒,這戰鬥力的衰退真是不可言表。

  常說驕兵必敗,張俊輕敵韃靼騎兵,絲毫沒注意到自己犯了分兵的大忌!

  小王子這次來襲是為了趁著小皇帝政權不穩的機會,大搶一把,所以絕對不會像以前那樣再打遊擊戰,而是正面硬鋼。

  宣府的兵將都很勇敢,就是這個宣府總兵張俊錯誤的估計了蒙古騎兵入侵的決心,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果不其然,宣府派出去的這幾支部隊分別被小王子分割包圍,好在明軍搶佔了一些險要的山隘口,借著地理優勢,蒙古人一時間還打不上去。

  看到出城的明軍被圍,宣府的都指揮使曹泰就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蒙古騎兵包圍了張俊的部隊,這不是兵書上寫的,頭朝裡腚眼朝外,典型的顧頭不顧腚麽!

  自己如果領著幾千人去捅小王子的菊花,滅了小王子,豈不是潑天的大功!

  然後曹泰就領著五千人出城,去搞小王子了。

  五千人去打人家四萬人,還是騎兵,也不知道這個曹泰哪裡來的自信。

  最後的結果毫無疑問,曹泰的軍隊被小王子一個回馬槍給包圍在了一個叫馬鹿山的地方,把自己給陷了進去。

  總兵和都指揮使,都是明朝地方行省的軍區司令,可以說是一個軍區兩個頭。

  是明朝政府為了防止地方軍隊首領擁兵自重,設立的雙重領導,總兵和指揮使同時作為鎮守地方的最高軍事長官,誰也不服誰,矛盾非常的激烈。

  曹泰被圍,事兒變大條了!

  如果曹泰軍被小王子囫圇吞掉,一省司令被臨陣斬殺,那就是一場驚天大敗。

  這事兒蓋都蓋不下來,朝廷怪罪清算下來,恐怕整個宣府上下都要被擼掉。

  這下張俊急傻眼了,一邊分兵去解救被圍困的部下,一邊親率五千部隊去營救曹泰這個二百五。

  在這裡說張俊打仗的決心還是有的,就是指揮能力實在不行,在他左支右絀的指揮之下,整個宣府的軍隊被拆解的支離破碎,被蒙古騎兵分割包圍,陷入了重重險境。

  最後的結局用屁股都能想到了,小王子這明顯是在圍魏打趙!張俊這邊輕松救下了曹泰,小王子那邊就集中兵力打破了兩個山口,突破了明軍防禦,砍死了張俊手下的兩員大將,明軍死傷慘重。

  救回了曹泰之後,張俊馬不停蹄率軍去掩護敗軍回撤,結果遭到小王子銜尾追殺,最後一路奔逃下才終於躲進了萬全右衛城。

  萬全右衛城是一座軍事堡壘,是宣府西面方向的戰略支點,蒙古騎兵沒有攻城能力,隻能作罷。

  明軍縮進了城堡中添傷,小王子達成了戰略目標,開始分兵四下出擊劫掠周圍村鎮,戰爭到這裡算是告一段落。

  張俊在最後的戰報上,用很少的筆畫描述了傷亡情況,戰死士兵2115人,丟失馬匹6500匹,各類軍械損失尚在統計之中,總而言之就是丟盔棄甲, 死傷慘重。

  在弘治時期,宣府控制的500公裡邊境線上,駐扎了越十萬左右的兵力,刨除掉駐扎在沿線堡壘中的兵力以及吃空餉的名額,宣府城中的三萬精銳是主要的預備部隊。

  要是以前蒙古騎兵破壞長城入侵劫掠,這三萬裝備精良的大軍呼嘯而至,蒙古方面絕對不敢硬碰硬,說不定轉身就跑了。

  而現在張俊和曹泰這兩個軍頭一通瞎指揮,導致這三萬兵力損失了至少三分之一,剩下的丟盔棄甲,武器不全,鬥志全無,出城打仗無異於送死。

  而張俊又不敢召集整個宣鎮全部兵力去圍剿小王子,這樣將會導致宣鎮500公裡的防禦線進入真空狀態。

  要知道大草原上可不止小王子一個部落,西邊可還有一個瓦剌蒙古,就是在土木堡之變中全殲了明軍的西部蒙古,雖然現在瓦剌蒙古已經衰落了不少,但是實力依然強勁,他們要也跟著從宣府破境而入,整個北方都會糜爛。

  張俊和曹泰都擔不起這個責。

  雖然慘敗了一場,但是張俊並沒有立即上書要求朝廷出兵救援,而是按兵不動乾等著。

  他還在寄希望於小王子搶一把就走,隻要蒙古人撤軍了,他就能出去收拾殘局,把損失掩蓋到最低,然後再上報朝廷。

  畢竟皇帝坐在龍椅上,哪裡會知道前線戰鬥的殘酷,到時候怎麽寫還不是全靠張俊一張嘴。

  等到小王子撤退之後,換一個角度把這場大敗描寫成驅逐小王子出境奪回失地的大勝,說不定還能得到皇帝的嘉賞,升個官都不一定呢!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