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明好皇帝》第4章 弘治遺產
  明朝,是君主專製的一個高峰,整個國家的運作,全在皇帝的一念之間。

  早在太祖朱元璋時期,為了鞏固皇權,遂廢除了中書省和宰相。皇帝親自兼任宰相,意圖避免歷朝歷代中宰相一家獨大,相權大於皇權,朝廷大權旁落的事情發生。

  到明成祖朱棣的時候,這個好戰的皇帝常年領兵在外,很難再分出精力去每天看奏折,處理國家大事。若是碰上碌拇蟪跡環庾嗾坌匆渙酵蜃鄭屑渲揮星赴俑鱟質侵氐悖實劬透量嗔恕V煸霸諼壞氖焙蚺鏨險庵窒不端牡拇蟪跡際侵苯詠薪躋攣臘顏飧齟蟪即蛞歡倭聳攏

  像後世的公司白領,每天隻處理一件工作都要忙到凌晨才能下班。而皇帝一天可是要處理十幾件軍機要務,其中可能有涉及到幾十上百萬人的吃飯問題,皇帝一個腦袋兩隻手怎麽忙的過來?

  為了減輕皇帝的工作壓力,同時協助自己處理國家大事,內閣這個皇帝的秘書機構就此誕生了。

  朱棣是個手握重兵的強勢皇帝,所以內閣的權利並不怎麽重要,真的隻是皇帝的一個秘書機構。

  到了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的時候,因為國家進入到了和平發展時期,皇帝難免懈怠,不願意每天坐在龍案前批改奏折了。反倒是願意去整一些玩的事情,比如後世很有名的“宣德爐”就是這位明宣宗參與監製的,一個皇帝親自去設計一個燒香的爐子,這有多閑可見一斑了。

  皇帝閑了,大臣就要開始忙!於是明宣宗將一部分奏折交給內閣大臣來批示。

  內閣大臣看過奏折後,將處理意見寫在一張紙條上,然後貼在奏折正面,一起遞給皇帝進行禦批,這就叫票擬。

  皇帝只需要看票擬紙條上的處理意見,然後再票擬上用紅筆作出批示,蓋上章即刻,工作輕松了不少。

  然而即便是有了票擬,依然架不住事多,皇帝還是覺得太累了。

  每天要批閱大量的奏折實在難受,當皇帝的就該享受生活,就像後世的大領導一樣,每天一杯枸杞茶,玩玩手機看看新聞,一天就過去了,連字都懶得寫幾個。

  最重要的是,內閣擁有了票擬的權利後,實際上就是在執行宰相的工作,畢竟內閣大臣可以將自己的意願寫在票擬上,直接左右皇帝的想法,使得他們在朝廷裡權勢開始膨脹。

  為了壓製內閣日漸膨脹的權利,同時也為了減輕自己的工作壓力,皇帝讓司禮監接過自己的工作,在票擬上披紅。

  這樣皇帝每天只需撿最重要的幾份奏折看一看,批示一下自己的意見,其余的都交給太監去處理,這就真的是輕松太多了。

  皇帝指派親信太監代表自己在奏折上用毛筆寫上紅字,這就是披紅。這個代表皇帝拿毛筆的太監就是秉筆太監,秉筆太監一般有四到五個,學問造詣非常高,其中排名第一的是首席秉筆。

  首席秉筆太監同時還兼任東廠提督,人稱廠公,幫皇帝監察天下,是電視劇裡最常出現的反面角色。

  奏折上披紅之後還要蓋章,這個負責保管皇帝印章的就是掌印太監。而掌印太監就是太監頭領,在太監中地位最高,一般由皇帝最信任的太監擔任。

  因為太監是皇帝的家奴,離開了皇帝一無是處,是皇帝非常信賴的人,所以也是代表皇帝製衡內閣最佳的人選。

  尤其是負責保管皇帝玉璽的掌印太監,在太監中權利最大,所以也被稱為內相,

在朝廷的地位和內閣首輔一般無二。  如果掌印太監和內閣產生了矛盾,不肯配合蓋章,那麽內閣審核的很多政務都將積壓,嚴重影響國家運轉。

  從這方面講,司禮監的權利是要大於內閣的。

  皇帝勤勉還好,太監沒辦法在政事上做太多手腳。如果碰到偷懶的皇帝,甚至連奏折都懶得看的,全部交給司禮監去處理,這就會導致司禮監的權利無限的膨脹,權威直逼皇帝。

  歷史上的魏忠賢,劉瑾就都是掌印太監,當皇帝不管事只顧著玩的時候,他們代行皇權,朝廷決策都得經過他們蓋章才能生效,很容易就變成了獨斷專行,把持朝政的酷吏。

  每一個王朝,都會隨時間的推移,皇權逐漸走向衰落。直到最後皇帝變成一個擺設,天下大亂群雄逐鹿,等到新的王朝崛起,皇權才會重新走向巔峰。

  明朝也不能例外,到了明朝中後期六部的堂官們又都是內閣大臣兼任,這就等於內閣同時擁有了參議權和行政權,權利開始越來越大。

  土木堡之變後,皇帝掌控的京營二十六個衛的二十萬精銳,盡數覆沒。自此明朝皇帝失去了軍隊這個最大的依仗,沒了軍權撐腰,就沒有了話語決策權,皇權一落千丈。

  雖然後來朝廷又重建了京營,但是文官集團在京營裡面安插了大量的人手,指揮官幾乎都是文官集團的人,皇帝雖然可以調動京營,但是裡面沒有自己的親信,等於是沒有指揮權。

  自此三權合一,盡歸內閣,內閣已經是事實意義上的宰相,甚至超越了宰相,死死地壓製著皇權。

  以內閣為首的文官集團開始利用內閣加緊遏製勳貴皇族,打壓削弱武官權威,限制外戚專權,幾乎是斬斷了皇帝所有能夠展現權利的觸角。

  這就導致皇帝不得不更加倚重司禮監,這個原本的太監機構迅速膨脹,走出皇宮,逐漸變成了掌控了東廠,同時還有分派在各地軍、礦、稅務鎮守太監,可以直接繞過戶部收稅,已經壯大成為一個可以和內閣相提並論的官僚機構。

  司禮監其實已經變成了另外一個內閣,一個完全聽命於皇帝的內閣。

  內閣和司禮監今後近一個世紀相愛相殺的局面,就這樣形成了。

  司禮監是皇帝的代言人,而內閣則是文官集團的代言人。說到底,這背後就是皇權和文官集團在爭奪政治上的話語權。

  都說弘治皇帝是個老實人,一輩子隻娶了一個老婆,在政治上很少和文官們產生衝突。但是他的政治智慧絕對不次於朱元璋,在土木堡之後,文官集團加緊在地方上控制武官,同時還控制軍隊糧草和餉銀的發放,攫取軍權。

  弘治皇帝利用太監在全國布局,在軍隊中設置監軍,乾預軍事。同時還加強各地鎮守太監在民政上的滲透,潛移默化的和文官勢力做著政治交鋒。

  司禮監就是在弘治皇帝手裡獲得了極大地發展,某種意義上來說,弘治皇帝在政務上處處配合內閣,其實就是在和文官集團做政治交換,我不搗你的亂,你也別干涉我到處安插太監!

  弘治皇帝在潛移默化之間強化了皇權,政治操作水平一流。

  雖然弘治皇帝死的很急,但是他的政治遺產卻非常的豐厚,給朱厚照留下了一個效率極高,且相對清廉的領導班子。

  在皇宮裡,弘治老爹就給朱厚照留了一套專門限制文官集團且執行力超強的宦官團隊!

  現在司禮監內廷的懷恩、陳準、蕭敬、王嶽,都是弘治皇帝親自挑選出來的可信任的大太監,他們替朱厚照執掌著禦馬監負責皇宮內外的保衛工作。同時還有東廠、錦衣衛、以及遍布全國的鎮守太監,整個大明朝的一舉一動都躲不過朱厚照的眼睛。

  禦馬監不僅是用來養馬的,它同時還是皇宮的警備司令部,專門負責皇帝的安全。

  宣德皇帝在位時,京營二十二個衛所盡在其掌握之中,但是皇帝仍然不放心,晚上睡覺不踏實。於是從二十二個衛所中挑選精銳,增設了騰驤左衛、騰驤右衛,武驤左衛、武驤右衛共四個衛的官兵作為皇宮禁衛,由禦馬監太監直接統帥。

  於是京營就有了二十六衛。

  土木堡之後,文官集團趁機對新建的京營進行徹底的改編,為了方便安插人手,還特意把衛所製改變為團營製。好在土木堡事變時保衛皇宮的四衛禁軍並沒有參戰,所以皇帝好歹還有四個衛的底子,不至於真的當光杆司令。

  後來的景泰皇帝和成化皇帝抽調四衛骨乾軍官和士兵,由禦馬監負責訓練,重新整編組建了四衛營和勇士營。

  這兩個營好歹是皇宮禁軍,文官集團沒有機會在這上面插手。

  按照文官們設定的團營編制,每個營隻能有三千一百人人。

  也就是說,無論皇帝怎麽折騰守衛皇宮的禁軍撐死了也隻有六千二百人。

  想要增加編制?做夢都別想,內閣那一關就過不去,反正戶部不撥銀子就是,除非皇帝願意自己出錢養軍還差不多。

  但是弘治皇帝在位的時候,利用各種政治手段,將四衛營和勇士營這兩營禁軍擴充到了四萬人的規模。

  皇帝的權利得到了極大地穩固,這也是為啥後世的正德不管怎麽鬧騰,文官集團隻能忍著的根源所在。

  弘治皇帝除了增加皇宮禁軍人數之外,同時還拚命地打壓京營其余部隊,直接把京營當成了施工隊,隨意的抽調京營士兵給皇親國戚蓋宮殿,甚至直接派遣去皇莊裡給皇家免費種田,如果京師周圍的河堤斷了,橋壞了什麽的,都是直接調兵過去修。

  反正就是讓京營的士兵當苦力服繁重的勞役。這就導致京營士兵紛紛逃跑,兵力急劇萎縮,二十幾萬人的部隊最後只剩下六萬多人了,且常年缺乏訓練,能夠拿得出手打仗的,估計連十分之一都不到。

  弘治在位期間,朝中眾臣屢次上奏,請求皇帝不要在把京營士兵當苦力了。在後世史書中,“京營佔役”成為弘治皇帝最大的敗政之一。

  皇帝自己控制的禁軍擴充到了四萬,裝備精煉,訓練充足。

  而文官集團控制的京營萎縮到了六萬不到,而且還要承擔繁重的苦役,根本沒戰鬥力。

  在這裡就可以看出弘治皇帝的政治智慧有多麽的出色了吧!

  不僅僅是禁軍,在弘治皇帝在位時,錦衣衛的力量也擴張到了巔峰時期, 在編的情報人員足足有十萬人之多,觸手遍布全國的每一個角落!

  弘治皇帝的厚黑學修的很扎實,他給兒子朱厚照留下了豐厚的政治遺產。

  內有四衛營和勇士營護衛安全,外有錦衣衛、東廠偵緝情報,這些力量都是由皇帝親信掌控,即便朱厚照年幼,也不用擔心皇權旁落。

  在弘治皇帝的安排中除了司禮監和禦馬監之外,在朝廷上內閣有劉建、李東陽、謝遷三大領導。

  這三位閣老隨便拎一個出去,都能把一個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而弘治皇帝給朱厚照留了三個!

  此外還有六部尚書:

  兵部尚書劉大夏

  工部尚書曾鑒

  刑部尚書閔

  吏部尚書馬文升

  禮部尚書張升

  戶部尚書韓文

  這六部尚書都有極強的從政能力,辦事很牢靠。

  當然朝廷百官,地方上牧守一方的大員,可以找出很多可圈可點的能吏,這些人用得好可以辦很多大事。

  如此豐厚的政治遺產,但凡正德聰明一點,繼承一些弘治老爹的政治智慧,說不定再過幾十年就能把失去的皇權重新奪回來。

  不過歷史也證明,正德有那麽一些政治頭腦,並且延續了弘治老爹打壓文官,增強禁軍力量,扶植武官的政治策略。

  但是正德的能力實在有限,扶植武官的做法實在太明顯了,直接越過內閣強行提拔武人,抽調邊軍精銳入京,這無疑是在挑戰文官們脆弱的神經。

  最後在文官集團的重重阻礙下,落得個人亡政息的下場。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