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重生李岩之再續大明》第77章 瓊州同樣不太平
  嚴德誠突然爬了過來,抱著李岩的大腿,“將軍,軍戶民戶之劃分,可是祖製啊,你這樣亂來,朝廷也不會答應的。”

  李岩連甩了幾下腿,都沒能甩開,可見嚴德誠抱的有多緊。邊上,李岩的親兵看不下去了,將嚴德誠拖走。

  嚴德誠知道自己哀求沒用,乾脆威脅道,“李岩,我就不信你手眼通天,我嚴德誠一定要向朝廷檢舉你,擅改祖製。”

  “祖製有用的話,古代的井田製也就不會消失了!”李岩輕蔑的一笑。

  寇白門一向與眾文士交往甚密,對於祖製的威力一向是知道的。那些文人無論知名與否,當官與否,可是一貫將祖製掛在嘴邊的,為此就是皇帝也不放在他們嘴邊,就要過來勸阻。但是李岩的話讓她止住了腳步,“相公一向是成大事的人,他所做的一切,一定有他的道理,當今國破家亡,做些改變想必也是應該的吧。”

  李岩不管嚴德誠的威脅,正待離開,幾名衛所士兵走向李岩。

  閻童作為親衛統領自然要上前,攔住他們說道,“怎麽,你們要造反?”

  幾名士兵趕緊跪下,“小人們豈敢造反,只是因身無長技,不善耕作,唯有一身力氣可堪依傍,故而請求將軍能夠允許小人等從軍,願效死。”

  閻童還沒說什麽,李岩見他們身體還算強壯,就答應了下來。軍隊是隻大熔爐,無論他們有無二心,在軍隊裡也不過是一顆小小的螺釘,根本無法掀起任何的小浪花。但是此舉的意義卻是比較重大的,至少讓一些立志當兵對農活不感興趣的衛所兵有了選擇的空間。選拔強壯的衛所兵也可以減弱剩余衛所兵的反抗力量。

  想到這裡,李岩宣布,凡是願意加入李岩軍隊的,且選拔合格的,不僅可以獲得原本就要授予的土地,還和李岩軍隊普通士兵一樣,每人每月都有2兩銀子的軍餉。

  “2兩軍餉?”隻讓這幾個主動要求加入李岩軍隊的人歡呼雀躍,隨後又有不少人要求加入。最後,李岩選拔了17名身體強壯且比較憨厚的加入了自己的軍隊。

  李岩在海口所並沒有待上太長時間,他的目的地自然是瓊州此時的府治所在地也就是距離海口不遠的瓊山縣城。

  瓊山,素有“瓊台福地”的美稱,早在漢朝時屬珠崖郡玳瑁縣地,因當地盛產玳瑁而得名,是此時海南的經濟、文化、政治、軍事等等的中心。不僅府治與縣治都在瓊山縣城,就連海南衛的衛所也在其中。

  瓊州知府徐惠曾自然也是在瓊山,聽聞李岩趕到府城,趕緊出了府衙迎接。在見到李岩後隻覺得有些尷尬。自己是大明的忠臣,鋃鐺入獄,而李岩這個反賊卻堂而皇之的成了大明的功臣,還因功封侯。不過,也是李岩的推薦才成了瓊州的知府。

  可能是入獄的經歷讓他認清了現實。在稍微尷尬後,很自然的彎腰作揖道,“下官徐惠曾見過鎮南侯。”

  李岩點頭,“瓊州不像河南,氣候炎熱,可還習慣?”

  徐惠曾聽李岩提到家鄉,隻覺得心裡發酸,哽咽道,“還好,畢竟在南方也待了不短時日,有些適應了。”

  “前幾日,才收到你關於臨高縣的調查報告,看了下,資料翔實,言之有物,顯然下了一番功夫,很不錯。”李岩誇獎道。

  “鎮南侯過獎了,這只是下官的本分。”徐惠曾謙虛的說道。

  “現在當官的,能夠做到本分的,已經很少了。”李岩感慨的說道。

  徐惠曾似乎想到了什麽,對李岩說道,“侯爺,請移步衙門,徐惠曾有要事相商。”

  李岩點頭。

  進入知府大堂,李岩做了首位,徐惠曾相陪側座。

  徐惠曾先作揖後方才說道,“侯爺,瓊州這幾年不太平啊。”

  李岩一愣,“徐知府先說說情況。”李岩雖然讀了許多書,但是唯獨對海南一塊了解的比較少。沒辦法,此時的海南就是偏僻的代名詞,地域雖大,經濟卻落後,實在沒什麽好記錄的。

  徐惠曾顯然對瓊州的情況下了一番功夫,他說道,“瓊州其實很是特殊,雖然地域廣大,但是人丁稀缺。我大明雖然表面上據有整個瓊州,但實際控制區還是限於瓊北,瓊中與瓊南還是瓊州本地民族黎族的天下。瓊中瓊南其實可以忽略不計,畢竟他們也不繳納賦稅。那就以瓊北來說,瓊州北部的繳納賦稅的人口,只有二十幾萬人,其中瓊山縣就佔了接近一半,有八九萬人。這二十萬人還包括六到七萬的熟黎。另外居住在島中央的生黎雖然沒有統計,但據有些了解情況的漢人和熟黎傳來的情報, 數量恐怕也不下二十萬,甚至有可能超過30萬。”

  所謂熟黎生黎其辨別的條件很簡單,那就是是否願意繳納賦稅給朝廷。願意繳納賦稅的就是熟黎,不願繳納的就是生黎。從地區分布講,漢人一般分布在沿海,熟黎在內,生黎則更內,相當於島中央了。

  李岩聽到徐惠曾的話,心有所悟,“如此,對我漢民來說,就有所威脅了。”

  徐惠曾點頭,“事實上,瓊州還存在規模不算小的黎民造反。”

  李岩一驚,“在何處?”拿出了一份詳盡的瓊州府地圖。

  徐惠曾雖然對李岩拿出如此精確的地圖十分好奇,但卻忍住了,指著臨高縣說道,“此處有臨高賊黃德華,於崇禎17年(1644年)勾引黎人作亂攻打縣城,屠戮知縣翁吉鼎全家三十七口。此賊此後率眾居於深山,與南歧峒黎首王瑞應首尾相顧,影響猶在。”

  又指向定安,“此地賊首吳偕、陳有授、謝九霄等,串通黎賊符元豪、黎雷等合攻定安,知縣戰死,幸好陳天貺防備得宜,賊人沒有得手。但他們依舊呼嘯與各地。”

  徐惠曾喝了一口茶,接著說道,“不過,禍害最大的卻是黎賊符元豪,擁眾千余人,於弘光元年,再犯臨高,知縣陳震祥將之擊退,然而,主力猶存,危害甚大。”

  李岩說道,“定安在東中部,臨高在西北,符元豪一會定安,一會臨高,竄的很歡啊,是生黎吧?”

  “是。另一黎賊王瑞應原本是熟黎,後來遠走到中部的山區,也算是生黎了。”徐惠曾說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