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重生李岩之再續大明》第176章 李定國初臨贛州
愛小說()開通手機站了,手機用戶可以登錄進行閱讀,效果更好哦!

李定國的這支五萬人的部隊組成,在漢人看來還是比較奇怪的,只因為他的軍隊除了有漢人司空見慣的步兵、騎兵、火槍兵以外,竟然還有不少的雲南土司兵,數量足有三千人。這些土司兵雖然軍紀不如漢人,但作戰凶悍不畏死,且走慣山路,行走如風,絕對是一支強兵,雖然距離小說裡的藤甲兵有點差距,但也絕不會太大。不過,最令人拍案驚奇的,卻是這支土兵中,竟然還有一支五六十余頭戰象組成的象兵,數量雖然不多,但看起來氣勢十足。
立志馬革裹屍的李定國行軍十分迅速,僅僅一個半月的時間,就從偏僻的雲南東部經由廣西來到廣東的肇慶。在這裡,李定國的軍隊將接受朝廷與李岩對其的軍事補給。不僅如此,肇慶是嶺南水運的關鍵節點之一,流經其地的西江一路北上,聯通了北江與湞水,可直達大明廣東東北的南雄府,邊上就是江西的贛州,陸路行軍不超過百裡。
湞水即使在後世也是國家二級河流,在清初以前,湞水更是水流深廣,舟楫通航。最早,漢武帝元鼎五年秋,漢武帝遣樓船將軍楊仆出豫章下湞水平南越之亂。楊仆的樓船師不下5萬人,樓船高20余米,進軍時正值冬季水位不高之時,由此可見湞水水運之便利。
李定國在肇慶休整了半個月。期間朝廷的慰問與李岩大方的武器補給,都讓李定國的部屬感受到了善意與尊敬,對朝廷向心力增強,士氣自然高漲。隨後,乘坐朝廷早已準備好的船隻,溯江北上。
這些船隻也很有特點,雖然大多是普通的小舢板甚至竹筏,上面並沒有太多的劃船的船工,大多都只有一名掌舵的艄公。但都是排列的整整齊齊的三列,每一列前面都有一艘怪模怪樣的擁有龐大煙囪的怪船。據這些掌船的艄公所說,前面的船只是瓊州提供的,被稱為拖船,可以將後面這些小船全部拖動起來,還跑得“飛快”。
李定國等人對船老大的說法將信將疑。不過。李岩的神奇之處李定國還是有所耳聞的,因此,倒也不是十分懷疑的說法。不過,即使不是船老大所說的“飛快”,僅僅是普通的行船速度,也足以讓李定國舒心的了。
雖然一般的行船速度甚至比不上普通的行軍,但行軍存在短板效應,最大行軍速度看的不是行動最快的部隊,而是速度最慢的輜重,否則為什麽會有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的古訓?因此,看似拖遝的水運反而是綜合起來行軍速度最快的交通工具。
士兵們登船,發現這些船老大果然都是靜靜的等待前面所謂的拖船發動。士兵們看著西江水緩慢的向南面流去,甚至將整個船隊都帶動的緩緩南移,對船老大的話更加懷疑,“就這麽一個怪模樣的大家夥,就能將我們這麽多人的船隊帶走?我不相信?說完,還站在了船頭,以顯示自己的勇武與不屑。”
船老大苦勸無果,“小哥,不要怪老漢多嘴,前面的大家夥已經在發動,很快就要出發,你這麽站著,很容易摔倒的。”
“老頭,我就是不相信你所說……”話還沒說完呢,小舢板猛地一抖,以奔馬的速度超前衝去,果然將這名士兵掀翻在船頭,“瑪德,嚇了老子一跳!”那士兵很是狼狽的站了起來,有些震驚又有些惶恐的看了一眼前面的怪家夥。
那艄公心裡暗笑,卻勸慰道,“小哥無需介懷,這可是瓊國公贈送給朝廷的好東西,

他不僅可用於運送你們這樣的大軍,還能在平時運送糧食、布匹等大宗貨,速度快,運送平穩,可是深受商人們的喜歡,爭相使用,為朝廷創造了許多收入。就連我們,因為商人需要大量的船隻,也讓我們小有收獲。”
李定國讚歎,“瓊國公,果非常人可比,定國不如也。”
又是大半個月的行軍,李定國軍隊抵達南雄。南雄此時是兩不管地帶,畢竟處於明清交界處,為了避免摩擦,雙方乾脆不約而同的放棄了南雄。外人也許奇怪,明清雙方怎麽會和平共處,其實,在此地交鋒的軍隊都是漢人的軍隊,只要不是上面的嚴令,為了自己的性命著想,也是情願停戰,你好我好大家好。
然而,軍神到來,自然不同凡響。他迅速接管了南雄,並派駐了一支兩千人的軍隊。這也難怪,畢竟,此時的南雄已經成為了李定國與贛州對峙的基地,自然要嚴加防護。
由於船運的便利,李定國的軍需物資比較充足,足夠一個月的使用。而且,南方的物資還可以源源不斷的運來,根本不用擔心物資的匱乏,這是最讓李定國舒心的地方,比在孫可望手下乾活舒服多了。
而且,李岩也說了,“定國兄,贛州城堅池深,急切難以攻下, 可徐圖緩進,李岩一力擔保物資的充足供應。”
李岩的語態十分真摯,讓李定國感受到了他的誠意。然而,越是如此,李定國越是要盡快拿下贛州,不僅是為了心中的那股傲氣,更是為為西面的李過減輕壓力。“要麽不做,做,就要做的最好。”是李定國一慣的想法。
當然,李定國也不是一介莽夫,在來之前就已經搜羅了贛州城內清軍的詳細情報。
此時的贛州城內,清軍數量並不多,只有七千余人,主導者是南贛巡撫劉武元,除此以外還有南贛總兵胡有升,協守將領高進庫、徐啟仁等人。若是主動進攻,未必就攻不下來。
不過,李定國一向是愛惜士兵的人,並不想強攻。
為此,在抵達贛州後,就隻留下一隊三千人的兵馬,似乎是監控城內守軍,主力卻繼續北上。
劉武元雖然是文官,卻有些冒進,或者說是立功心切,試圖主動進攻。高進庫卻是智謀深城之人,他勸說道,“贛州是通往北方的要津,有了贛州,進可攻退可守,是李定國無論如何想要攻取的。他之所以擺出繼續北上的姿態,無非是贛州城三面環水、地勢險要且城牆堅固的優勢,易守難攻,因此,引誘我等出站罷了。我等萬不可上當,放棄堅城而主動出擊,正中了李定國的奸計。”
劉武元認為有理,再不提進攻事宜。
愛小說努力創造無彈窗閱讀環境,大家喜歡就按Ctrl+D加下收藏吧,有你們的支持,讓我們走得更遠!

可以使用回車、←→快捷鍵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