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重生李岩之再續大明》第136章 孫可望得償所願
  李岩裝作很認真的表情看著丁魁楚,“李岩對於孫可望這樣妄圖打破成規獲得郡王之位的舉動也是極其不滿,早就有心討伐,可惜實力不夠,只能默默的看著。現在,丁次輔如此強烈的反對孫可望封王,李岩也是十分讚同的。只是,朝廷拒絕冊封孫可望為郡王,肯定會激怒孫可望,我廣西邊境想必會狼煙處處。既如此,還請丁次輔前往廣西,穩定廣西局勢。老大人總督兩廣多年,威望卓著,穩定廣西西部局勢想必是不困難的。”李岩笑嘻嘻的說道。

  “你是讓老夫一介文臣督師廣西?”丁魁楚驚恐的看著李岩了。他知道,李岩有的是辦法對付自己,無論是與朱慈烺的關系,還是傅冠的關系,親密度方面李岩都都佔有極大優勢。犧牲掉自己,似乎都不用動腦子。以李岩一向逞能的個性,都不敢輕試孫可望大西軍的鋒芒,以自己的實力前往廣西,無疑是羊入虎口。想到這裡,丁魁楚老臉微紅的說道,“老夫深思了一番。我大明雖然在驃騎大將軍的努力下,成功光複了廣州,並光複了大半的廣東領土,但形勢依據對我大明不利,因為此時的滿清掌握著近八成的土地與八成的人口,對我大明的優勢依舊是相當巨大的。因此,大明再不能豎一強敵。既然孫可望也有自知之明,僅僅想要獲得一個郡王的爵位,似乎也不是不可以接受,畢竟此時乃是多事之秋,朝廷最需要的還是穩定。”丁魁楚為了自己的性命,說著言不由衷的話語,態度上卻顯得十分真誠,似乎自己才是一心為公的大明忠臣。只有了解他為人的近人,才會知道,丁魁楚說的是多麽的無奈與無恥。

  比如傅冠,深為了解丁魁楚,也是為了他而羞愧,“這老東西為了活命,可真夠無恥的,不過,這也說明了他有自知之明,在這一點上,比何騰蛟要強上一些。”

  傅冠作為大明的首輔多日,對於政事的處理更是得心應手。這時候他真正明白了丞相者,調和陰陽的作用,說白了,就是一方面上承君王的旨意,很好的完成君王交代的事情;另一方面作為百官的代表,要說出百官的心聲,並處理好朝中大事。這就是調和陰陽了。所以,首輔,作為事實上的丞相,也許並不需要太高的智商,但一定要有高超的、靈活的政治手腕,如此才能讓朝廷順利的運轉下去。

  對於孫可望請封郡王的奏章,傅冠的本意還是欣喜的,覺得有這樣一個大軍閥主動投向大明,無疑是一個對大明極為有利的事情,最差的效果,是減少了一個強勁的對手,更好的情形,也是多了一個對抗滿清的幫手。通過多年的觀察,傅冠也總算相信了李岩的話,“大明的官軍已經腐爛到根子了,根本就別指望他們能夠振奮起來為國效力,朝廷能夠的依靠的,竟然就只能是曾經反抗大明朝廷的農民軍,或者是敢於反抗滿清的義軍。”從這方面講,孫可望佔領雲南並臣服朝廷,總比雲南被一個蠻人沙定洲奪了去更加好一些吧。

  更何況李岩還對朱慈烺、傅冠等人說過,“我們在封爵孫可望王爵的同時,也可封公爵給李定國等人。並暗暗告訴他們,是孫可望的注意讓朝廷給他們低孫可望一等的爵位,就是為了力壓李定國等人一頭。讓李定國等人對孫可望產生不滿。而後,可令孫可望鎮雲南,卻令李定國等人出鎮外地,則大西軍分散之局面可想而知。如此,大明不僅有了一個穩定的後方,還有了幾名能征善戰的將領與為數不少的精銳士兵,自然算是大賺了。

”  於是,朱慈烺正式同意了孫可望請封郡王的奏章,冊封孫可望為平遼王。這是大明朝廷第一個冊封的異姓王爺,也算是滿足了孫可望的野心,讓孫可望大喜。

  而且,接到朝廷的冊封,不僅因為爵位上的優勢,確認了自己在幾個兄弟之間的領導地位,還有更實際的意義,那就是讓雲南原本不少心向大明的士紳百姓也轉變了心思,雖然依舊有一些老頑固反對這群泥腿子,而遷往其余的大明控制區,但是絕大部分人還是選擇了信任孫可望為首的大西軍。於是,大西軍用比歷史上短的多的時間,就穩定了雲南形勢,並在1648年三月就在李定國的率領下,發動了對沙定洲根據地的阿迷與蒙自的進攻。在廣大軍民的支持下,大西軍迅速擊潰了沙定洲的主力,將沙定洲殘余兵力圍困在其老寨佴革龍。

  佴革龍雖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但有一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缺乏水源。若是精通兵法的漢人將領,想必不會在此立寨。然而,沙定洲只是一名土司,雖然有野心,卻沒有相應的智謀。

  隨後在大西軍的圍困下,沙定洲的軍隊不得不冒險下山取水。

  李定國在水源處立寨,分兵把守,沙定洲軍隊取水變得極其危險,最後沙軍大部不得不投降。

  隨後,沙定洲等人被孫可望獻俘到朝廷到朝廷最新的所在地廣州,被當眾斬首示眾。自此,雲南終於完全掌控在大西軍手中,名義上,大明也在此擁有了雲南的控制權。

  其實,大明對於大西軍也是有一定的反製措施的,比如借口沐家在雲南少數民族中有崇高的威望,依舊讓此時的沐國公沐天波鎮守雲南。而且孫可望也要借助沐家的聲望來穩住少數民族,甚至從少數民族中抽調精銳到自己的軍隊中,以加強自身的實力,對於沐天波也十分拉攏。比如,當初孫可望進入雲南,曾經收繳了大量的明朝頒發的文武官員印信,但只有沐天波世代相傳的“征南將軍印”予以保留。沐天波成了孫可望在雲南的軍事盟友,與楊畏之一文一武,都成了孫可望的親信,親密程度甚至逐漸超過了李定國與劉文秀等人,自然引起了這幾名義兄的不滿。

  而以李岩為代表的朝廷樂於見到他們幾人爆發衝突,不僅沒有加以安撫,反而在暗中煽風點火,讓李定國等人有了鎮守外地的心思。只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朝廷還在繼續觀望中。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