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重生李岩之再續大明》第232章 來自國姓爺的邀請
  不得不說,鄭成功雖然軍事素質不高,但若順歪主意還是不少的。由於大明新近收復了南直隸,朝廷聲望大增,因此其設立的市舶司最近執行的還算有力,將絕大部分的大明對外貿易都圈了進去,其中許多海商都曾經是鄭家的保護對象,其實也就是鄭家的提款機。此舉,自然更加影響了鄭成功的生意,試問,鄭成功如何能忍?首發

  不過,直接挑釁朝廷的權威也不行,畢竟,此時的大明,將星雲集,有大把的人可以將自己按在地上摩擦摩擦。但是,婉轉的辦法也不是沒有。市舶司的東西,要想運出去,只能依靠海上絲綢之路,而這,不正是自家的強項麽?

  大員(台灣)的戰略地位現代人都知道,鄭成功雖然是明人,但海盜家族的耳濡目染,海洋意識也不錯。他明銳的察覺到,大員正是破局的關鍵所在,只要掌控了大員,就切斷了大明最精華地帶江南南下海洋的通道,如此,也就控制了大明的海外貿易,別人通過這裡也就必須要再交份子錢了。

  只是,想法是好的,但鄭家的家業有些衰敗了,導致自家的自留地長出了別人家的莊稼。荷蘭人趁著鄭家內亂,自顧不暇,竟然在台灣建立了據點,讓鄭成功很是為難。

  鄭成功沒有將荷蘭人在大員的那點軍事實力放在眼裡。只是,作為老海盜的兒子,並不是一心隻讀聖賢書的帶書生,對當前的國際形勢有所了解。讓鄭成功顧忌的大員背後的那尊大神,正是此時的海上馬車夫——荷蘭。這也難怪鄭成功忌憚,因為此時的荷蘭,正處於歷史上最強大的時期。

  16~17世紀時,荷蘭的造船業居世界首位。僅在首都阿姆斯特丹就有上百家造船廠,全國可以同時開工建造幾百艘船。荷蘭的商船噸位佔當時歐洲總噸位的34,擁有1.5萬艘商船,幾乎壟斷了海上貿易。當時的阿姆斯特丹是國際貿易的中心,港內經常有2000多艘商船停泊。到17世紀中葉,荷蘭的全球商業霸權已經牢固地建立起來。此時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已經擁有15000個分支機構,貿易額佔到全世界總貿易額的一半。懸掛著荷蘭三色旗的10000多艘商船遊弋在世界的五大洋之上。擁有這麽多的商船,戰艦又如何會少?此時英法軍艦加起來都不如荷蘭多。

  這就是鄭成功顧忌荷蘭的原因。

  只是,若不能佔領大員,失去了經濟來源,自己左右也是一死,似乎也只能一搏。不過,即使搏命,也要拉上一個墊背的,鄭成功因此想到了李岩。

  接到鄭成功的求援信,李岩有些好些,“心高氣傲的國姓爺,也終於為五鬥米折腰了。”

  其實,李岩也不是什麽正人君子,對於大明的海外貿易,早就有心插一手,畢竟,這可是大明此時最大的一塊蛋糕了,發展好了,還能極大的增強大明的實力,並提升百姓的生活水平,何樂而不為?李岩有信心,若是自己能夠主導大明的對外貿易,至少能將貿易規模提升一倍以上。因為,即使是封閉的我大清,在頂峰時期,海外貿易規模也遠大於此時的大明。首發 https:// https://

  他自然知道荷蘭人此時的強大,卻更知道荷蘭人即將到來危機,這就是李岩的機會了。

  荷蘭是典型的商人國度,商人的力量超乎想象,即使是表面上地位最崇高的荷蘭執政,奧蘭治家族,在荷蘭也不過是一塊遮羞布,需要的時候,被商人拿出來用一下,不要需要了,就按回去。因此,荷蘭這個國家有很濃重的商人習性,那就是重利輕義,更不會將國家放在眼裡。就比如在決定誰為海上霸主的英荷戰爭期間,荷蘭人面對的,就是荷蘭人資金打造的英國艦隊,期間更有荷蘭資本為英國人不斷輸血,從而將自己的國家拉入深淵。

  在荷蘭,海軍的作戰費用屬於特別開支,不能由常規的稅收負擔,需要由聯省議會特備撥款。從1713年到1770年,除荷蘭省以外的六個省沒有為艦隊投入一分錢。這樣的海軍,如何能夠承擔衛國的重任?

  一向強盜習性的英國又如何能夠容忍小國荷蘭凌駕於自己之上?1650年和1651年英國為削弱荷蘭商人在國際貿易方面的中心地位,曾兩次頒布《航海條例》。1650年的《航海條例》規定非英國允許外國商人不得與英國殖民地通商。1651年的《航海條例》又規定進口到英國的產品隻準使用英國船隻或生產國的船隻進行運輸, 從英國出口商品隻準使用英國船隻運輸。荷蘭宣布拒絕承認英國的《航海條例》,由此導致了三次英荷戰爭。

  因此,李岩爽快的答應了鄭成功的要求,但凡也是有條件的,那就是大員的不能為鄭氏完全佔領,必須將北大員交給李岩。相比較此時大員的政治經濟中心台南,台北只是蠻荒之地,除了少數土著出沒,幾乎沒有漢人出現在此地,而沒有漢人,那就代表這在此地收不到任何賦稅,除非在此進行移民,而移民勢必又要耗費大量的金錢,似乎也不值得。

  雖然,李岩佔領北大員,對鄭成功肯定會造成影響,比如南下商品的“征稅”,必然要分給李岩不小的部分。但,有,總比沒有好。而且,一旦李岩參與了,到時候,面對朝廷的責罰,也是二人共同承擔,甚至李岩地位更高,只會更容易成為出頭鳥。鄭成功最後還是答應了瓊州的要求。

  不過,這只是二人暫時定下的合作基調,李岩卻將實際的軍事行動定在了一年以後,因為,李岩知道,1652年,將會爆發第一次英荷戰爭,在此時驅逐荷蘭人在大員的據點,就更加輕松了,而且,荷蘭人精疲力竭之下,也只能默認這個結果,畢竟,歐洲才是荷蘭人的經營重心。至於遠東,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荷蘭人最多也就是這個意思。

  而且,李岩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