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賢者之國》第四十一章 國之重器
  朱一貴聽得師兄王叔文問他為何不以蒸汽機為主要動力,苦笑一聲,歎息道:“苦恨年年壓金線,徒為她人做嫁衣。”

  王叔文不明其意,追問道:“這以蒸汽機代替水力,怎麽就成了為他人做了嫁衣裳。”

  朱一貴道:“這蒸汽機乃是國之重器,對提升一個國家的國力,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但發展以蒸汽機為核心的工業體系有個很大的前提,那就是要有足夠的人口,提供完善這個體系所需要的產業工人、工程師、科學家,以及足以維系這個體系存在的龐大市場。

  隨著蒸汽機的應用,必然會帶來工業的升級。到時候分工越來越細,需要的產業工人也會越來越多,想要建立以蒸汽機為核心的工業體系,沒有一百萬以上的人口基數,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以咱們目前的情況來看,即便日後移民數量有所增加,沒有十年時間也休想達到百萬的人口基數。更不提擁有足夠的受過教育的產業工人,這些都是把百萬人口充分利用上,才能提供的。

  與其早早泄露了蒸汽機的秘密,讓他人得利,還不如將蒸汽機的技術保密,等到我們有了足夠的人口基數再說。”

  王叔文聽了朱一貴這麽一說,這才明白為何他放著更好的蒸汽機不用,反而對水力技術青睞不已,原來是有著這麽一層憂慮。想到這些他抬頭看著屋內的幾台蒸汽機,忍住不歎息道:“若是讓寶珠蒙塵,那真是太可惜了!”

  “誰說不是。”朱一貴也跟著歎息了一聲,認同道,“不過還好的是,像這樣性能優良的蒸汽機還不能量產,否則我非得心疼死不可。按照我們當前的規劃,這加工技術需要一步步提升。等過上十年時間,蒸汽機制造技術成熟了,就能大批量的生產像現在這樣優良的蒸汽機,而不是那些比水力都要差上一大截的低配版蒸汽機。那時我估計整個大宋也能有百萬人口,發展以蒸汽機為核心的工業體系正是時候。”

  王叔文點了點頭,為朱一貴的思慮周全讚歎不已,不過他也有不明所以的地方,問道:“怎麽聽你這說話的意思,現在的技術無法大量的製造高性能蒸汽機,那眼前這幾台高性能蒸汽機又是從哪兒來的?”

  朱一貴回答道:“是靠著人力一點點的打磨,最終組裝起來的。”

  王叔文不可思議道:“人力?這怎麽可能,這些可是鋼鐵鑄成的大家夥。若是靠人力打磨,得要打磨到什麽時候。”

  朱一貴釋疑道:“當然也不是全程都靠人力,像機身這些不需要多精密的地方,我們多是用鑄造、機加的方式解決,可像氣缸這些對氣密性要求高的精密零件,我們只能先用鑄造和機加的方式生產出毛坯件,也就是機加最高精度在1厘左右的零部件(古代長度單位,相當於現在的3.33毫米),然後用人工打磨的方式,把精度控制到1毫(古代單位,相當於現在的0.333毫米)。若是遇到曲軸之類精度要求高,造型複雜的零部件,從粗坯,到半成品,再到最終精密件,全程都有人工參與,打磨部件,可謂耗時耗力。像這樣的蒸汽機,動員了我團隊三百余人,從初來西島開始立項設計,到現在經過長達一年時間,也不過製造了五台這樣的機器。”

  王叔文虛心求教道“製造此機器,竟然如此困難。”

  朱一貴向王叔文發出邀請道:“還請師兄隨我到精密車間一觀,便知師弟此言是否有需。”

  王叔文點頭道:“好!”

  王叔文隨著朱一貴出了機加車間,

一路向神秘的精密車間走去。  行走間王叔文見得整個寨子裡十分空曠,不像是有三百人的樣子,便忍不住問朱一貴道:“師弟,你方才說這裡有三百余人負責製造蒸汽機。可我這一路走來,僅以目測來看,整個寨子連負責保衛的人算在內,也不會超過兩百人。”

  朱一貴笑道:“師兄真是好眼力,整個寨子有後勤人員一百五十多人,額定保衛人員三十人,共計一百八十人左右。剩下的人中有五十人是機動力量,負責整個學宮和後山的安全。其余的則要負責整個西島的政務、軍事、貿易等各項事務。”

  王叔文皺眉道:“你當初動員三百余人,這才有了年產五台蒸汽機的能力。現在你有近一半人要忙於其它與蒸汽機制造不相乾的事情,剩下這一百五十多人的後勤人員中,只怕直接從事蒸汽機制造的只怕能有三分之二就不錯了。以這麽少的人製造蒸汽機,你還能保證每年五台的產量嗎?”

  朱一貴聽了師兄的擔心,耐心解釋道:“這個是可以保證的。剛開始的時候,因為是白手起家,很多加工機器零部件的設備,都是我們手工一個一個切削打磨出來的。先組裝出手工工具機,然後用手工工具機加工出可以利用水力的水力工具機,再用水力工具機加工出蒸汽機的零部件,經過我們雕琢打磨後,這才組裝出了性能不錯的蒸汽機。

  因為是需要層層升級工具機的緣故,不管是人力物力還是時間,都消耗得非常大,這才導致一年隻產出了五台蒸汽機。

  而現在就不同了,我們可以用蒸汽機驅動精度更高的工具機,生產所需要的蒸汽機毛坯件,大大節省了我們的精力和時間。這也是為何目前這個生產基地中,直接負責生產蒸汽機的不足百人,卻依舊能保證年產五台蒸汽機的原因。”

  王叔文樂觀道:“也就是說如果有需要,你隨時可以把蒸汽機的產量提高數倍。”

  朱一貴沒有否認,只是解釋道:“蒸汽機只是新的工業體系的核心,它還需要與其配套的其它產業,剩下的那些人有一些人就是專門為此服務的。建立一套可以初步自我維系,並不斷自我更新的循環體系,才是當下要的重中之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