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明之風骨》第一百五十四章 子為父謀
見父親沉吟不語,張靜修接著道“孩兒相信爹並沒有暗中授意湖廣巡撫王之垣,可爹對查禁全國書院的決心甚是強烈,這難免會讓底下人作出錯誤的判斷。所以,為了避免悲劇的發生,孩兒希望爹寫封信給王之垣,明確表態何心隱不可殺,因為更多的時候,人們會將沉默當作一種許可。”

張居正依然沉吟不語,像是在思考什麽問題。

張靜修的決心一樣強烈,畢竟這是在救父親,避免父親因為行為過激,而犯左傾主義錯誤。

歷史上,父親受到攻擊,有些是莫須有的,比如貪汙受賄。

有些是由於當世人的短見,比如奪情事、子粒田征稅、考成法、驛遞的改革等……對父親的攻擊,更多表現在這個方面。

但是,不得不承認,父親確實也“飄”過,甚至是高調、犯錯的時候。先頭寫的那封信,四條諫言,其中三條可以歸結於此坐三十二人抬的超豪華大轎回鄉,心安理得地接受各路藩王的禮拜,暗中授意王之垣逮捕何心隱。

這些,父親受到攻擊冤枉嗎?一點不冤。尤其是奪情之後,父親性情大變,確實犯了一些錯誤。

要救父,需要杜絕此類事件發生。

然而,今兒個說服的效果……好像沒有預期中的好。

張靜修決定先緩一緩,給父親一點思索的時間,本來說服一個超級自信的人就很有難度。

想著查禁全國私立書院,父親的態度是堅決,但要說重視的程度,恐怕不及牆上那張“量弓”。

查院與清丈全國田地相比,孰輕孰重不言自明。

因此,張靜修起身,將那張弓取了下來。

“爹,請聽孩兒一言,對全國書院的治理整頓,一定要循序漸進嚴格把關,切不可一味查禁。”

簡單總結一句後,將手上的量弓遞過去“爹,你認得這個吧?”

“當然。”

“可爹知道它從哪兒來的嗎?這是孩兒南下蘄州城,黃梅縣的縣令余順清趕著送的,請求孩兒務必要交到爹的手上。”

張居正拿在手上端詳著。

“爹一定很奇怪吧?為何千裡迢迢帶一張量弓回來?爹不妨用手量量它的尺寸,是不是發現短了一些,不夠三尺五寸?”

張居正伸手比劃比劃,然後點了點頭。

張靜修道“這張弓,比標準的量弓短了三寸,它只有三尺兩寸,是一張小弓,裡頭卻藏著一個驚天的秘密。”

張居正求知欲很強,凝望著這兒子,很想知道答案。

張靜修不疾不徐,於是將“小弓測畝”的問題,詳細地敘說一遍。

張居正聽完,沉默了半晌,像是受到什麽打擊似的……

知道很容易,難的是怎麽解決。張靜修問“爹,這個問題你覺得該如何杜絕?”

張居正搖頭,一臉的茫然。

誠然,這問題很有代表性,可該如何解決呢?

底下不好好念經的和尚那麽多,如何保證他們一絲不苟地執行朝廷的政策呢?又不能每天看著他們盯著他們,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天高皇帝遠的怎麽管?

張居正畢竟是個乾事兒的人。

忽然,他眸子裡精光一閃,想到了稅關改革,結合之前成功的改革經驗,侃侃言道“像稅關改革一樣,從中央派行政大員去地方監督管理。哪個官員敢舞弊謀私,查一個,辦一個。”

張靜修卻不以為然地搖了搖頭。

“爹,全國只有十大稅關,爹可以派十位大員到地方去。可清丈田地是全國范圍的,兩京十三省有多少府多少州多少縣?而且,自古官官相衛,也不能保證派到地方的官員就能做到獨善其身,

不與地方官員同流合汙,監督難度之大可想而知。”“還有,‘小弓測畝’是針對小戶人家,可以說是最沒有話語權的底層人士,像余順清那樣敢於為他們請命的官員寥若星辰。不管爹承認與否,天下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窮人即便受欺壓,絕大部分都是沒處說理的。”

張居正微微頷首,隨即鬼使神差地問了一句“那該如何?”

自己都頭疼,好像十幾歲的兒子有辦法一樣。問過之後,他就立即感覺到一陣臉紅,所以尷尬地付之一笑。

然而,看到兒子的神情卻是十分輕松自然,似乎心中早已溝壑分明,有了問題的解決方案。

本想尷尬一笑後垂頭思索,如此一來,他又凝視著兒子。

張靜修嘴角邊浮現一絲小得意,慢悠悠地道“爹,其實孩兒在回來的路上,一直琢磨這個問題,到底要怎麽解決。若像爹說的那樣從上而下監督控制,那太難了,倒不如從下而上更加靠譜一些。 ”

“從下而上?”

“對。反正樣弓的標準朝廷已經頒布下去,全國人民都知悉,是三尺五寸兩百四十步為一畝,那爹不妨讓皇帝下一道聖旨,清丈田地時,一方面嚴令申飭查辦徇私舞弊的官員,另一方面鼓勵百姓小戶人家向上匿名舉報,舉報有功、有賞。”

“可是,你自己都說了,天下衙門朝南開,窮苦百姓哪有多少機會舉報當地官員,能不能走出當地都成問題,向哪兒舉報去?且不說程序複雜費時費力,舉報完之後呢?是不是還得回去過日子?”張居正連續兩問,顯然對兒子的建議表示質疑。

“爹難道忘了地方上還有皇家的侍衛錦衣衛嗎?”

“幾個意思?”張居正一愣。

“孩兒的意思是,這件事可以交給外派地方上的錦衣衛負責,他們不受地方官員的轄製,隻受命於皇帝,方便做這件事,當地官員不敢拿他們怎麽樣。地方上的錦衣衛都苦於今生調回京師無望,利用這次全國清丈田地的機會,對於有功者一律升遷調回京師。這樣,一定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別看張靜修這番話說得看似輕松平常。

其實他琢磨了很久很久,因為不知不覺中,引到另一個重大的改革問題上錦衣衛製。

大明中後期的錦衣衛,無論是留守京城的,還是外派地方的,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胡作非為貪贓枉法,但又得到皇帝的“屏障”保護,以致於造成社會混亂不堪。

也正是這個緣故,所以許多人說,明之亡,亡於廠衛,它是間接引起朝廷滅亡的重大原因這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