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今如許》第70章 外公的故事―掛了二十年的蚊帳
,最快更新今如許最新章節!

 1961年是不平常的一年,國家經濟困難,大力精簡機構。

 1961年8月,外公中止了在柳州鋼鐵廠的科學實驗,進入了一個物理研究所,負責放射性同住素的應用。

 當時我國既沒有能力生產機械手,也沒有能力生產靜電加速器。

 於是國家科學委員會在上海安排製造,需要各省各市的相關人才前往,於是1961年10月,外公去到了上海。

 與外公一同前往的還有另外兩名同事,他們一人分在設計組,一人分在調試組,而外公則被分在電子槍組。

 外公說,電子槍不是普通的槍,它發出的是電子或帶電粒子,眼睛看不見,只能從真空管道的一端發射到另一端。

 外公的任務,就是通過無數次的試驗找出最佳參數。

 那段時日外公還有印象的有兩人。

 一人是一位領導,大約五十歲,穿一套唐裝、一雙布鞋,一身打扮比小鎮上普通市民還土。

 領導的工作崗位本來應該在辦公室,但他卻和外公一樣在一米厚的水泥牆旁的調試車間工作,一樣爬高去觀察故障現象,一樣沒有特殊營養品供應和夜餐費,一樣和所有人一起加班到深夜。

 另一個人是一位普通工人,三十來歲,上班在路上要花要兩個多鍾頭,天天這樣跑,沒有節假日,沒有加班費和補休,但是人家沒有怨言,高高興興地乾。

 外公說:“六十年代的人,從領導到群眾全都這個樣,大家都在一個染缸裡,全都染成了一個顏色。”

 有一天,正當外公專心工作時,傳來了一個驚天的消息。

 家鄉的物理研究所、煤炭研究所、以及化學所全都解散了!

 高學歷的同事大都分配到各個學校,外公心想完了,難道自己也要失去研究工作,回到學校當老師麽?

 兜兜轉轉一圈,好似又回到了原點。

 雖然解散研究所時全國的大勢所趨,但是家鄉的科學委員會還抱著希望,期盼著當國家形式好轉,研究所能夠重新辦起來,於是選擇了30多個優秀人員做“種子”。

 幸運女神再次出現了,她讓這位她一直愛著的男孩成為了“種子”之一,而當年的那個男孩,現在已經是一名風華正茂的青年了。

 1962年6月,科學委員會收集的“種子”成立了科委中心實驗室,是中國科學院的一個分支機構。

 那是一棟兩層樓的房子,約1000平方米寬,外公說那個地方足夠他們這些種子生根發芽了。

 外公被分到了分析組,這個組有一個分析儀器測量室,有酸度計、滴定儀、色譜儀等各種儀器。

 不僅有有國產的,還有進口的。

 外公一看這些儀器的說明書,驚呆了,因為這涉及的知識面太寬了。

 外公素來愛好學習,業余時間也書不離手。

 於是外公迅速借來了很多書,有半導體晶體管原理等書籍。

 他就這麽看呀看,但還看不到半個小時就迷迷糊糊,理解不了書中的遠離,甚至好幾次都低下頭來打瞌睡。

 外公發現自己一個晚上也看不懂兩頁書,隻好翻過去又翻過來,反反覆複看,最後好不容易看懂了的內容,過不了一個星期就忘記了,學習效果遠遠不如當年在學校的時候。

 怎麽辦呢?

 外公想著古代有懸梁刺股,今朝不能用,沒有梁也怕細菌感染。

 於是外公只能使勁用手抓頭皮,拉耳朵。

 原本就精力不足效率低下的他,卻偏愛連續作戰,除了睡覺,吃飯時都想著書本的內容。

 但是盡管刻苦成這樣,外公發現自己還是學不進,記不住,晶體三極管的工作原理,外公反反覆複花了兩個多月才記住。

 新的工作崗位需要外公擁有新的知識,但外公學不進去這樣的知識。

 他覺得當初科學委員會把他留作“種子”, 沒想到竟是留了一粒乾癟的種子,不僅乾癟還吸收不了新的養分。

 外公很茫然,他完全不知道那時的他如何才能變得豐腴飽滿。

 當時外公的工資是45元,留下15元作夥食費,其余的就算全部寄回家買口糧還不夠。

 農村按勞動力分糧,外公家缺少勞動力,糧食不夠吃,所以外公要從30斤定量中,勒緊肚子節省五六斤寄回家。

 每個月定量半斤油一斤豬肉,營養完全跟不上,所以外公當時中午睡覺休息,一起床頭就暈隱隱作痛,根本沒有精力學習。

 當時貧瘠乾旱的土地,窮困潦倒的生活,讓多少如外公一樣的人無可避免的走上了漫漫求學的艱辛道路。

 或許今天的我們沒有辦法想象,1962年的蚊帳,外公掛到了1982年。

 殘破不堪的泛黃蚊帳,見證了外公足足二十年的黃金時光。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