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火箭接近的時候,空氣就已經開始扭曲了,甚至都沒有等到它落地,火便燃燒了起來。
橘紅色的火焰瞬間就把所有任何回回炮吞沒其中,長余高的火焰在天地之間扭曲跳躍著,裡面的人反而顯得並不那麽顯眼了,隻不過他們的慘叫聲卻還是透過了層層的火焰傳遍了戰場的每一個角落,一下子讓參展雙方都驚呆了。
張順起家就是憑借燃燒彈,當初在樊城外圍一把大火燒光了敵人的回回炮,威震敵膽,但是後來張順就不再喜歡這種東西了,因為首先浪費物資,想要製造燃燒彈其實需要很多東西,其中使用最多的就是酒。而把酒變成酒精本身就需要大量的糧食和其他東西,有那些物資還不如直接做成掌中雷來得更加方便一點;其次就是工藝比較麻煩,做這個東西實在太浪費時間;而最主要的還是它的攻擊是有所限制的,距離近、沒有殺傷半徑,而且作為重要原料的酒精揮發速度過快,所以威力也不是那麽強大,隻不過在點燃的瞬間有點衝擊力,而隻要本身不是易燃易爆的物資,那火焰自然也就熄滅了。
所以張順很早之前就已經放棄了製造燃燒彈,轉而把精力放在了其他東西上面,可是郭破虜卻對於這個東西非常喜愛。也許是因為郭破虜算是在襄樊戰場上長大的原因,他非常喜歡水戰,從小就一直都想要製造一些可以在水上橫行的武器,而這個時代的水戰最好用的辦法依舊還是火攻。
當然了,這個時代並不是隻有郭破虜自己知道這一點的重要性,大量的行家裡手都在這個方面下足了力氣,像是遊火龍、火油櫃、黑火彈等等這些東西就是這個時代宋朝水軍的一些使用火的頂級製造,它們已經基本上到達了手工業的巔峰,冷兵器時代的頂端。
可問題是不管是哪一種都有著自己致命的缺陷,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燃料問題,在無法分離出汽油或者柴油的時代,不管什麽其他的代替品都無法真的做到後世固體燃燒彈的十萬分之一,所以威力也就那麽回事而已。
不過張順當初也擔心自己會有意外發生,所以把自己能想到的東西都寫出了一份計劃給郭破虜,隻是大部分東西就算說了郭破虜也並不明白,但偏偏隻有這個燃燒彈他卻是知道的,因為張順在這個地方提到了石油。
石油這個詞語本來就出自夢溪筆談,沈括雖然並不知道它的具體成分和構成,但卻還是濃墨重彩的提到了這個東西的厲害之處,油膏狀可以燃燒並發出毒煙,即便是在水面上也可以點燃,而正是這種特性所以讓後來的宋朝朝廷也對它產生了一些興趣。曾經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朝廷派人到處去尋找並收集這種東西,然後用它製作了不少效果驚人的新式武器。
但很快這種東西就找不到了,那自然是因為石油本來就是藏身於地下,這個時代壓根就無法真的明白這是什麽,也就沒有人可以說得出它的真是來歷,從名字也就可以判斷出當時的人對於它的迷茫了,這裡也就不多做研究。
東西變得珍惜之後自然很多武器也就逐漸消亡,找不到原料了,就算有再多的奇思妙想也無法實現說出來又有什麽作用?
可偏偏事情就是那麽奇妙,郭破虜就在第一次進入神農架勘察的時候看到了這個東西。當地人一直都知道這個東西的存在,但卻都認為這個東西一點用處也沒有,因為這種油膏一樣的東西很雞肋,光用它點火點不著隻能作為助燃劑使用,而就算是點著了還會發出有毒物質,所以當地人一直都對他敬而遠之,就算是在困難的家庭也不需要使用這個,畢竟那個時代山上的樹木隨便砍,上山打柴也是好的,用這個不是找死麽?而出了土人之外大部分漢人都不願意進入神農架更深的區域,所以這裡到底有啥,根本外人就不知道,所以就算是神農架有些地方積累了大量的石油,但卻並沒有人知道這東西到底可以做什麽。
郭破虜得到這些之後卻是欣喜萬分,立刻就命人把東西收集起來,然後按照張順交給他的資料上面記載的進行了一些調整,但是他實在不會做分離,所以乾脆向裡面加入了一些酒精走位點燃劑, 然後又加入了一定比例的白糖,於是全新的燃燒彈也就橫空出世了。
可是很快事實就證明這東西依舊有些雞肋,這一次的問題不是威力不夠巨大,而正好相反威力變得有點太大了,至少可以說超越了郭破虜的想法,東西不管沾到什麽在什麽環境都必須要燒光才算罷休,不把物品點燃就是把自身燒光,甚至可以將盔甲燒成一團焦黑。但它也根本就無法控制,不管是在水面上還是地上,油膏狀的形態讓它無法停止,不停地四處遊走,不燒光是不會停下來的,所以這東西根本就不能用在戰場上,不分敵我玉石俱焚的武器實在沒有人願意使用。
張順到來之後自然也知道了郭破虜製造的這個東西,但是他並沒有說郭破虜反而還鼓勵他做的不錯,隻是有些東西並沒有弄明白,不過已經很不錯了。其實他心裡是有數的,郭破虜的東西已經很好了,隻不過是有這種東西實在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說明白的,而且為了它浪費力氣也是很不值得,所以暫時放在一邊就好了,等以後有時間慢慢的做也來得及。
哪知道炸藥出現了瓶頸,也就使得這個東西並沒有做下一步的處理,當初第一批製造出來的五百顆也就被放在倉庫裡面一直沒有動。
而安波卻還是注意到了這一點,一次偶然機會他知道了這東西,還曾經向一個老鄉詳細打聽過,也一直都想著有機會一定要試一下這東西的威力,哪知道機會就這麽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