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南明:開局童子兵,撐起乾坤重》第四十八章 稅賦之謎
  遣走了刑書,州衙大堂只剩岑丹初、何雲、韋時中,再加一個戶書。四人相對而坐,氣氛靜謐而深沉。

  丹初瞥了一眼戶書。

  他比刑書年紀略小,大概三十五六,面容平和,眼中透露出一絲從容。經歷過剛才那一幕,戶書知道丹初並無加罪之意,心裡安定不少。

  丹初發話了:“本帥聽說,戶書權力最重,油水最厚,最為州官倚重。州縣之人口、土地、錢糧、賦稅、徭役、賑濟等事,只有戶書一人洞悉,父子相傳,諱莫如深。今日大堂之上,都是自家兄弟。本帥有什麽話問你,你句句都要實說。”

  都開始稱兄道弟了,刑書還算鎮定,恭敬地說道:“諾。”

  丹初最關心的,不是永安州的存糧、田產數量,而是一個困擾他已久的問題:明末的財政危機,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破解之法?

  他神色沉靜,如同夜風拂動松濤,問道:“本帥聽說,自萬歷、天啟以來,朝廷科稅日重,不斷加餉。官紳勳貴不斷兼並土地,卻不用納稅。農民不斷流失土地,稅負卻越來越重。

  “終至民變四起,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之輩前仆後繼,釀成甲申之變。對此,你怎麽看?”

  戶書大感意外,看看丹初,又看看韋時中。

  韋時中亦看了眼丹初,大為敬佩。盡管兩人隻接觸了兩天,韋時中已經看出,丹初志向遠大,決非池中之物。

  戶書略一思索,說道:“回大帥的話,小人所知有限,不敢妄言王朝興衰。只能從自身所知,試為大帥解釋一二。”

  “嗯。”丹初點點頭,說道:“我要聽的就是實話。你就從你所知,試著講一講。”

  “諾。”戶書應道。

  丹初拍拍手,親兵送來清茶,隨即退去。

  戶書整理一下思緒,說道:“我朝的稅賦主要分為正稅和徭費。正稅即為稅糧,能免正稅的,只有皇莊、王莊和勳貴莊田。

  “其他所有人員,不論是在朝的大官,還是在野的縉衿,都必須繳納正稅。世人訛傳‘窮天下之力養朱’、‘國朝田地泰半歸於宗室’,其實皆不屬實。

  “皇莊並非是皇上的私田,有司管理皇田,交由農民租種。農民實際上就是田主人,只是不享有產權。其稅率與普通農田類似,但收入不歸國庫。嘉靖以後,皇莊田稅每年約有十萬兩白銀,一般歸給皇太后,而皇太后又多用其賑濟災民。

  “王莊與之類似。藩王通常不實際佔有土地,只是享受土地上的租賦。譬如福王,萬歷爺要賞賜給他四萬頃土地,群臣力爭,減為兩萬頃。

  “福王藩地在河南,河南藩王多如牛毛,地狹人多。朝廷隻得從山東撥出4500頃,從湖廣撥出4400頃。但福王並不佔有這兩頃土地,只有享受土地上的收益,每年大約有四萬五千兩白銀。

  “據我們戶書間流傳的說法,到崇禎年間,朝廷每年用在宗室上的費用約150萬兩,數量並不算高。宗室之中,窮困潦倒的人多得是。因此,自崇禎以來,有宗室犯法愈演愈烈,有人純粹為了吃牢飯,有人甚至不惜造反。”

  丹初恍然大悟,才知道盡讀書不如無書,書上所說其實並不全然為真。多調查研究,多深入基層,無疑更能探究問題本源。

  他繼續問道:“那麽,問題不在正稅,而在徭費了?”

  “是的”,戶書談鋒甚健,比刑書鎮定得多,也健談得多,繼續說道:

  “正稅是交給朝廷的,一分一毫都不能少,沒有優免的余地。徭費主要是徭役的折價銀,收入歸地方官府。後來,地方其他苛捐雜稅,多歸入徭費。

  “萬歷年間,張太嶽實施一條鞭法改革。各地徭役逐漸折成銀錢,由官府雇工服役。本朝徭役特重,徭費也逐年增高,漸漸超過正稅,為百姓一大負擔。”

  丹初對戶書頗起好感,說道:“老兄倒是個能吏,請教尊姓大名?”

  戶書有些受寵若驚,說道:“回大帥的話,小人姓黎,單名一個貢字,黎貢。”

  韋時中也做過戶書,對稅賦弊端一清二楚。見黎貢受到常識,韋時中也不甘落後,插話道:

  “大帥,下官也說幾句。本朝紳衿免稅,不免正稅,隻免徭費,稱為優免,起先源於洪武年間。太祖爺體恤京官俸薄,特許京官優免徭費。

  “洪武以後,優免范圍越來越廣,從京官擴大到地方官,直至有功名的生員;數額也越來越大, 正德時一品官優免額度為四百畝田,萬歷年間已達到一萬畝。

  “百姓亦采取多種辦法逃避徭費,如詭寄、飛灑、花分、欺隱等。最普遍的是詭寄,糧戶將田地詭稱屬於仕宦和紳衿,從而逃避徭費。

  “役之重者,莫過於北運、布解。尤其是江南,本色糧稅特重,每年需要繳納大量本色糧到京師。其中的力役格外沉重,紳衿得以優免,小民被迫承擔北運、布解的力役,往往典妻賣女,乃至家破人亡。”

  黎貢補充說道:“力役之外,又有貼差、白役等弊政。所謂貼差,是指一人掛名為正役,其他苦乾人幫忙完役。譬如獄中的牢子,有正牢子,有小牢子,有野牢子。此三等牢子,只有正牢子在獄中做差,其他小牢子、野牢子皆不務正業,專以擾害百姓、勒索錢財為業。

  “所謂白役,是指役夫不要銀錢,免費為衙門辦差。官吏樂得不花錢,役夫卻多為地痞無賴,專靠差使招搖撞騙、勒索百姓……”

  丹初明白了,怪不得明末時,江南地區爆發了大規模的奴變、佃變。清軍還沒打過來,佃農、奴仆自發起來造反,先殺死主人、田主。

  徭役如此嚴重,胥吏又多方勒索,與其被官府逼死,不如起而造反。

  看來,日後要革除賦稅弊政,就得首先減輕徭役。這,這不就是雍正搞的攤丁入畝、火耗歸公、一體納糧當差嗎?即便將來不搞均田免賦,也完全可以借鑒雍正的改革。

  其次就得打擊胥吏。這就沒什麽難度了,去沉屙得用猛藥,對付胥吏就得用嚴刑峻法。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