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南明:開局童子兵,撐起乾坤重》第四十七章 丹初理政
  立威已畢,岑丹初遣散州衙官吏,隻留下知州韋時中、戶書、刑書三名官吏。

  朝廷有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等六部,州縣衙門則設有六房與之對應,即為吏房、戶房、禮房、兵房、工房。

  大致上,可用“富貴威武貧賤”六字評價六部。其中,吏部貴、戶部富、刑部威、兵部武、禮部貧、工部賤,州縣六房同樣如此。

  各房吏員頭目為司吏,稱“經承”,更通俗的稱法是房書。如刑房頭目,稱為刑書,戶房頭目,稱為戶書。

  明朝時,師爺制度尚不盛行。在州縣衙門裡,六房房書是實際政務的操持者,雖然地位不高,但作用非常明顯。尤其是刑書和戶書,一個掌管刑罰治安,一個掌管錢糧賦役,處於地方政務的核心位置。

  韋時中出身吏員,以能吏自許。他見丹初連同知、通判都不留,卻留下刑書、戶書,便知他深諳下情,不可輕易糊弄。

  刑書、戶書二人都是永安本地人,世代承襲,一個精通律例,一個對人地錢糧了如指掌。

  刑名訴訟與地方治安關系最大。明清兩代格外重視先例,刑罰判決務求有例可循。因此,明清兩代的法律,常常稱之為律例。官員熟讀詩書,卻不習律例,涉及刑名都要倚仗刑書。

  戶房更不必說,掌管人口、戶籍、土地、財政、賦稅、徭役、賑災救濟等事務。州縣人口土地多寡,富戶官紳田產人丁,從來都是一筆糊塗帳。其真實情況,只有戶書掌握,父子兄弟相承,為不傳之密。

  刑書最威風,戶書最富庶,是州縣吏員的頭面人物。以刑書、戶書為首的吏員,世代承襲,把持地方,在百姓面前威風凜凜。眼下,這兩人以為丹初要拿他們開刀,個個如坐針氈,不敢抬頭直視。

  丹初見狀,和何雲相視一笑,說道:“哪位是刑書?”

  “小人在。”一名四十多歲的中年人起身應道。

  “坐吧。其他官吏都散了,你們在本帥面前不必拘束。”,

  丹初換了副和顏悅色的面孔,說道:“本帥聽說,州縣之治亂,與刑名關系最大。刑名之好壞,又與刑書關系密切。永安州號稱難治,你說說看,難在哪裡?”

  刑書看了下韋時中,又看了下丹初,趕緊低下頭,結結巴巴地說道:“回,回,回……回大帥的話,永安州難治,主要在於州內瑤人、侗人眾多,佔人口七成以上。

  “永安地處偏僻,田地狹小,山險水澗多為瑤侗巢穴。瑤人、侗人之狡黠狠毒者,常常結交荔浦、大藤峽諸賊,出入兩廣地方為寇。”

  刑書在丹初面前還有些惶恐,講話結結巴巴,講到這兒就說不下去了。

  韋時中見狀,插話道:

  “大帥,韋某試講一二。永安州,古稱立山縣(今為蒙山縣)。洪武十八年,賊首黃日暖攻破縣城。彼時,太祖爺對內修養生息、對外征伐北元,遂撤銷縣治,僅設古眉巡檢司,以資控禦。

  “此後,瑤侗作亂,此起彼伏。譬如,成化元年,大藤峽賊酋侯大狗作亂,永安、修仁、茘浦、平樂諸瑤侗應之。為加強邊疆,朝廷複設永安州,但瑤侗作亂仍未根除。”

  “嗯”,丹初點點頭,讚道:“老兄雖是流官,倒對永安的情況如數家珍,可見是下過功夫的。”

  韋時中有些受寵若驚,連忙說道:“不敢,大帥謬獎。”

  “本帥聽說,你老兄擔任知州多年,倒也頗有政績。永安號稱難治,這幾年時局又亂,但永安反倒太平不少。請教,這裡面有何玄機?”

  韋時中不敢不如實奉告:“永安多瑤侗,瑤侗平則永安治。韋某技拙,主要倚仗莫氏。宋朝淳熙六年,莫氏捐資修建州署門前石橋,受到官府表彰,逐漸成為永安大族。

  “之後,不管何朝何代,莫氏始終親近官府,調處漢瑤。明朝瑤侗作亂,官府常派莫氏招撫,每每奏效。大明成化年間,朝廷決定複立永安州,莫氏獻地築城,招撫蠻瑤。朝廷也投桃報李,永遠免除莫氏子孫夫役。

  “因此,大帥若要治理永安,不妨假諸莫氏。只能莫氏肯為大帥效命,永安有望大治。”

  原來如此。流官治理地方,往往倚仗當地紳衿。韋時中一輩子都在州縣摸爬滾打,自然深諳此道。

  至於廣西,與其他地方又有不同。廣西為邊疆重鎮,少數民族眾多。西南一帶,土司林立,朝廷的羈縻本就孱弱。南渡以來,朝廷威信喪失,對土司的控制更加無力。

  丹初不由得想到,將來若得獨立,必須建設一塊牢固的根據地。雲貴已有大西軍,廣東又為糧餉重地,只能在廣西尋找根據地。

  其中,又以桂西的柳州,桂南的南寧,最適合充作根據地。這兩地都有瑤侗等少數民族,學會處理民族關系,對建設根據地大為裨益。

  韋時中雖是個猾吏,卻有豐富的治理經驗,也有可取之處。

  丹初不動聲色,問道:“我聽說,有些地方大族包攬訴訟,隱匿錢糧。這個莫氏, 如何?”

  韋時中不假思索,說道:“莫氏是詩書禮儀之家,善理財,家頗富,廣田產。成化年間,官軍濫用武力,誣民為賊。瑤人則拚命抵抗,死戰不降。朝廷加兵數萬,糜銀數百萬,不能降服瑤人。

  “後來,朝廷剿撫並用,莫氏前往招撫瑤人,又勸服州官,將瑤侗編入民戶,永為良民。自此,莫氏取得‘鄉飲’待遇,後加為‘舉鄉飲大賓’,在瑤侗面前頗有威信。瑤人感其大德,歲以茶、靛、薑、芋,每三斤為報,延續至今。”

  聽到“編為民戶”四字,丹初明白了。明朝實行嚴格的戶籍制度,有民戶、軍戶、匠戶等,世代承襲,不得變更。軍戶、匠戶形如奴隸,生活悲慘。

  此外,又有賤籍、蠻夷,生活又在軍戶、匠戶之下。

  莫氏能把瑤人編為民戶,理論上取得了和漢人農民一樣的地位,瑤人子孫自然對他感恩戴德。

  廣西多少數民族,官府對地方的控制不嚴。土司即為土皇帝,有土司兵;還有像莫氏這樣的大族,家族歷史悠久,民心歸附,勢力盤根錯節,極具統戰價值。

  “明清紛爭,莫氏持何立場?”何雲久不言語,此時插話問道。

  韋時中答道:“莫氏堅定支持大明,至今不肯剃發,編有團練。清虜據永安,莫氏結堡自衛,拒不剃發,虜首莫可奈何。”

  “善。”丹初很高興,說道:“讓莫氏族長明天過來見我。不,我明天過去登門拜訪。你今天去莫家送信,聲明來意。”

  知州成了丹初的跑腿,卻不敢不從,連忙應道:“諾。”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