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南明:開局童子兵,撐起乾坤重》第八十章 合陣
  正月二十五,大操之日。

  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永安軍第一次組織合陣訓練,旌旗獵獵,軍威赫赫。

  戰陣至關重要。小到一隊一百人,大到一標三千人,乃至一協一萬人,都必須結成戰陣。只有結成戰陣,士卒臨戰才不會慌亂,哪怕是戰敗,也不至於兵敗如山倒。

  明人思想開通,文化格外發達,兵書數量超過歷朝總和。論及戰陣,自然有很多兵書可資參考。

  對於明朝的武將,丹初特別佩服嘉靖時期的俞大猷,精心研讀過他的著作《兵略對》、《大同鎮兵車操法》、《廣西選鋒兵操法》、《兵法發微》等。

  俞大猷任廣西總兵時,抽組廣西明軍精銳,組成十哨一千人的選鋒兵,留下了《廣西選鋒兵操法》一書。丹初組織全軍合陣訓練,便著重參考了這本書。

  巳時,將士集合完畢。丹初身披金甲,騎高頭大馬,身姿挺拔,神色肅穆。算上守營,永安鎮全軍大約兩千五百人,全部集結於城外練兵場上。

  還不到一個月時間,全鎮已經初具規模。軍官用命,士卒振奮,令人頗感欣慰。

  《紀效新書》有載,戚家軍新募之兵只需兩個月,就可以熟練武藝,掌握各種戰陣,足以出師抗倭。後世,曾國藩規定湘軍新兵只需訓練一個月,即可走上戰場。

  丹初位於中軍,下達軍令:“成疊陣,步兵一營為前隊,二營為後隊。標營、三營為預備隊。”

  疊陣是一種很基礎的戰陣,早在唐朝時便已成熟,可用於大多數的作戰場合。俞大猷對其進行了改進,使之更加適合廣西的地形,更有利於發揚火器。

  一聲號炮響起,意在提醒全軍觀注中軍大旗。旗手變換旗幟,各營得令,開始變換隊形。

  步兵一營率先脫離全鎮,成一字橫排隊形。從左到右依次為騎兵哨、一隊、炮哨、二隊、三隊,各隊之間相距約五十步。

  二營隨其後,同樣成一字橫排隊形,從左到右依次為四隊、五隊、炮哨、六隊、騎兵哨,位於二營各隊哨背後十步遠,交錯列陣。

  標營、三營為預備隊,也動了起來。不過,標營、三營並不彼此交叉,而是左右分別列陣,內部各隊哨也不留空隙。標營在左、三營在右,把中軍護在中間。

  兩千多人同時行動,想在較短時間內列好戰陣,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這其中,主帥旗號指揮必須簡明準確,部隊的隊列紀律亦至關重要。

  丹初面沉似水,總體尚感滿意,下達了第二道指令:“前進!”

  號炮響起,中軍升起一面紅旗。

  各營開始前進。每臨戰鬥,部隊的前進往往很緩慢。即便是騎兵,也很少會盲目衝鋒。

  一營、二營騎兵哨位於兩翼,護衛步兵前進。一營在前,卻按兵不動,弓兵、火銃兵在前,與炮兵一道保持警戒狀態,掩護二營前進。

  二營在後,各隊哨穿過一營預留的空隙,前進至一營前方十步遠的地方,停下,整理隊形。與一營一樣,二營的弓兵、火銃兵、炮兵在前,迅速成警戒狀態,掩護一營交替前進。

  標營、中軍、三營在後,跟著一營、二營緩緩前進。

  與隊列訓練、旗號訓練一樣,全軍合陣訓練枯燥而乏味,卻至關重要。

  軍隊之所以能成軍,關鍵在於用隊列、旗號統一號令。軍隊之所以能打仗,關鍵在於用戰陣集合隊伍,集全軍之力勇敢對敵。

  丹初手持望遠鏡,仔細觀察著一營、二營的隊形。根據《練兵紀要》,每個步兵隊三名隊官,分列隊伍前、中、後,隊頭在前,隊長在中,隊副在後。

  今天的合陣訓練,隊官皆能各就其位。若遇戰時,前面的隊頭還敢站在隊前指揮嗎?隊長多由哨長升轉而來,缺少管理一隊的經驗,能夠臨危不亂嗎?

  實戰是最好的老師。教得再好,不如實實在在地打一仗。莫光書受命出使金秀土司,不知結果如何?若是要動武,正好拿金秀土司練練手。

  原來,永安西南一百裡處,有一地名曰金秀(今金秀瑤族自治縣),多為瑤人,有土司世代統治。此地貧瘠多山,卻有鐵礦、銅礦,萬歷年間礦徒起義,被廢,天啟年間又複開礦。

  金秀靠近大藤峽,不受明廷重視。但此地礦產豐富,礦徒雲集,日漸繁華,人口不亞於永安。永安軍缺少火器,急需擴大生鐵產量。丹初便派莫光書出使金秀土司,準備在金秀設置巡檢司,安撫瑤民,開發礦藏。

  思緒返回到訓練上,丹初下令:“接戰!”

  數名旗手吹響號角,“嗚嗚嗚”的號角聲沉悶而鏗鏘。這意味著,假想敵已在一百步。

  一營正在前面, 立即開始投入攻擊。盡管前面並無敵人,他們還是使用火繩槍、火炮展開了攻擊。為節省彈藥,火繩槍、火炮只打一次。

  二營趁機前進至一營前十步遠的地方,收攏隊形,利用火器攻擊敵軍。

  這樣交替掩護兩次,假想敵已近至六十步遠,可使用三眼銃、弓箭攻擊敵軍。

  此時,不管是哪個營在後隊,必須加快速度,盡快變為前隊。當然,加快速度並非是衝鋒,更像是快步競走。前隊依舊負責掩護後隊,與後隊交替前進,直至與敵人短兵相接。

  “撤退!”丹初下令,模擬交戰失利,率先撤退。

  金鑼聲四起,一營原地不動,繼續與敵軍交戰,二營率先撤退至一營後十步遠的地方,爾後停下,掩護一營撤退。

  與前進時類似,一營、二營交替撤退,避免兵敗如山倒。

  此為一個回合。古人講大戰數個回合,指的就是這個。

  騎兵哨始終在兩翼,側衛步兵,防止敵軍騎兵偷襲。

  “停止撤退!三營出擊敵軍右翼!”

  號角聲重新響徹雲霄,三營離開後軍,繞到二營右翼,側擊敵軍。

  此在模擬敵軍追擊時,右翼出現漏洞,主帥當機立斷,投入預備隊,發起反攻。

  一營、二營重新發起進攻,重複之前的動作。

  很枯燥,也很乏味。但疊陣只是一種很基礎的戰陣,還有更複雜的奪前陣、滿天星陣、一字長蛇陣、空心方陣、三疊陣等。

  事非經歷不知難。要把永安鎮練成一支勁旅,還有漫長的路要走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