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南明:開局童子兵,撐起乾坤重》第七十九章 寓教於樂
  下午,輪到標營、中軍看戲。

  為鼓舞士氣,丹初下令招募了一個戲班,在軍中演戲犒勞將士。他試圖寓教於樂,令戲班專門演出《長阪坡》、《四郎探母》之類的“主旋律”戲曲。

  今天,戲班演出了一曲新劇,名為《江陰八十一日》,取材於江陰闔城義民抗清殉國的故事。

  丹初向來不喜歡聽戲,但穿越到明末,實在沒什麽娛樂項目。

  戲曲,可謂是老少鹹宜、受眾最廣的消遣方式了。若能在戲曲中融入教育內容,或許會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於是,丹初委托幕僚何雲,和戲班一起,編排出了《江陰八十一日》。何雲是常熟人,老家與江陰離得近,了解很多內情,對編排戲曲十分熱衷。

  未正時分,標營、中軍近千人早早集合完畢,環繞戲台坐成了一個扇形。丹初也耐著性子,來到台下中央位置,現場感受戲曲的教育效果。

  才一坐定,樂聲響起,戲曲開始。

  開幕,交待背景。

  先是一陣靡靡之音,白臉的滿清?親王多鐸出場,一邊飲酒作樂,一邊部署軍務,驕悍跋扈。

  有兵來報,說弘光帝逃至蕪湖,多鐸遣貝勒尼堪追擊。廣昌伯劉良佐帶兵勤王,多鐸僅派三百滿洲兵迎戰。劉良佐叩頭乞降,請擒弘光帝以贖罪立功。

  弘光帝聽說劉良佐兵至,先逃往如意伯劉孔昭家。劉孔昭不納,弘光帝奔往靖國公黃得功軍營。

  黃得功歎曰:“陛下死守京城,臣可借勢,奈何輕出!”與劉良佐交戰,敗,得功歎曰“我無能為矣”,拔劍自刎。

  弘光帝投降,乘無幔小轎入南京,以油扇掩面。沿途百姓紛紛唾罵,甚至有投瓦礫者。多鐸設宴款待,命弘光帝坐於北來太子之下。

  第一幕結束。軍中缺少娛樂,將士們看戲看得很認真。弘光帝懦弱,多鐸驕橫,劉良佐寡廉鮮恥,黃得功大義凜然,在舞台上惟妙惟肖。

  丹初本來不喜看戲,這出《江陰八十一日》大致還原了歷史,令他頗感好奇。回顧四周,將士們都翹首以盼,被劇情吸引進去,臉上表情不一,混雜著惋惜、憎恨、期待、不甘、希望……

  第二幕,弘光朝委任的江陰官員紛紛去任,滿清所授江陰知縣方亨到任。邑民洶洶,打算拒守,但無兵器錢糧,無人出頭。

  方亨戴紗帽著藍袍,仍為明朝衣冠,很年輕,無家眷,隻帶家丁數人。亨入縣衙,空無一人,耆老八人入見。

  亨曰:“常州府各縣均已獻冊,江陰何以獨無?”

  耆老出衙,與主簿、教諭、縉紳等商議。眾人躊躇不語,無人敢挑頭抵抗。遂決定歸順,奉獻圖冊,轉送於南京。

  這一幕,方亨驕恣,耆老有心無力,主簿、縉紳等人唯唯諾諾。

  台下的士卒已經氣憤,叫罵聲四起。

  第三幕,方亨率城內縉紳到文廟進香,老百姓圍觀者甚眾。

  主簿試探著問道:“縣台,江陰已經歸順,想必無他事耳。”

  方亨笑道:“只剩剃發而已。前者,南京已差滿洲大兵四人,督促江陰城民剃發。”

  一耆老怒曰:“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頭髮焉能輕剃?”

  方亨亦怒,厲聲說道:“此大清律例,不可違也。”

  這一幕,矛盾點都在方亨身上。觀眾已經沸騰,丹初身旁的軍官們都開始議論起來:

  “方亨枉為讀書人,卻甘做滿清的走狗,真是可恨!”

  “若非此等漢奸,韃子焉能入關?大明焉會衰敗?”

  “此類漢奸最是可恨!”

  ……

  第四幕,剃發的消息傳開,江陰民情洶洶。

  縣學諸生進入縣衙,在明倫堂晉見方亨,慷慨陳詞道:“頭可斷,發決不可剃也!”

  恰逢材官入衙,呈送文書,正是常州知府衙門送來的剃發令。方亨如獲至寶,令承發科書吏抄錄剃發令,準備分發傳示各地。

  書吏備好筆墨紙硯,正要抄寫,卻見剃發令語氣堅峻,赫然寫著“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一人不剃發全家斬,一家不剃全村斬”等字樣。他氣憤交加,把毛筆扔在地上,說道:“就死也罷!”

  方亨大怒,下令杖責書吏。

  衙門中胥吏皂役大嘩,簇擁著書吏逃離衙門。

  江陰北門附近少年素練武藝,多拳勇,聞訊鳴鑼執械,湧入縣衙。

  方亨猶坐堂上,色厲內荏,令仆役沒收兵器。

  少年們群情激昂,說道:

  “我等備兵器乃為禦敵,爾收之,反為敵所用,寧死不從!”

  “爾是大明進士,頭戴紗帽、身穿圓領,為明朝衣冠,卻來做韃子的知縣,羞也不羞、醜也不醜?”

  ……

  方亨大怒,喝道:“爾等亂民,目無王法,個個都該砍頭!”

  ……

  “應該砍你的頭!”台下有士卒聽得投入,竟把戲子當成了方亨,脫去草鞋,向那戲子擲去,然後又從同袍間躍過,就要上台毆打那名扮演方亨的戲子。

  台下秩序大亂,更多的士卒站了起來,把草鞋仍向戲子!

  標營副營長馮琳立即起身,試圖製止士卒。但士卒們群情激昂,個個恨得咬牙切齒。

  “咣!咣!咣!”戲班急中生智, 連敲數聲金鑼。

  丹初站了起來,轉身大聲喝道:“安靜!全都坐下!”

  大帥發話,沒人敢不聽,士卒們乖乖坐了下來,心裡猶自不平。

  丹初沒有批評他們,而是說道:“這是戲劇,不得當真!所有人認真看戲,不許喧鬧,不許亂動!接看演戲!”

  ……

  戲劇進入了高潮。少年們群情激憤,圍攻方亨,扯其帽,碎其衣。方亨仍然大罵不止,少年們一不作二不休,乾脆打死了方亨。

  乃立太祖牌位,分隊伍,樹旗幟,鳴金進止,集教場,議戰守。

  有典史名閻應元者,有韜略,民眾擁為主,從其令。乃招募義士,修造軍械,收斂錢糧,堵塞城門,積極備戰。

  清兵至,屢戰屢敗,折損兵馬無數。不得已,多鐸調博洛、尼堪、孔有德等親王郡王攻城,使用兩百多門紅衣大炮日夜轟擊,終於破城。

  江陰軍民巷戰到底,無一投降。清兵大肆屠城,江陰城內死九萬七千余人,城外死七萬五千余人。事後清點,江陰城內僅剩五十三個活口。

  劇末,閻應元賦絕命詩:“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裡江山。”另有一無名女子,賦詩:“露胔白骨滿疆場,萬裡孤忠未肯降。寄語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戲台下,士卒們已經哭聲一片。丹初也眼圈一紅,躍上戲台,大聲說道:“好男子,隨我來從軍,殺盡韃虜,恢復中華!”

  士卒們發出撕心裂肺的呼聲:“殺盡韃虜,恢復中華!”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