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神龍之殤》第127章
第一百二十八章 無為有為

天子殿前、朝堂座上。

 此時,金鑾殿上可是熱鬧非凡,在劉丞相老淚縱橫、痛心疾首的一番陳說後不管是真心的還是假意的,願意的還是不願意的都跪了下來,為的只是一件事整肅朝綱、共同對敵。

 “這麼慷慨激昂的行為會有人不反對嗎?”孫為民跪在眾將之首暗暗偷笑著。

 再看玉階之上,太子這時候正神情不定的做著考慮,他沒想到孫為民會有這麼一手。按照太子等人這幾日的打算今夜就要對孫為民動手了,所有該準備的都已準備好甚至連右將軍的職位太子都允諾了出去。但現在,孫為民突然又莫名其妙的唱起了紅臉,這可是讓太子滿盤落空啊。

 太子在想,到底是要頂住眾怒拿了孫為民還是先忍一時來日方長呢?太子所顧忌和垂涎的無外乎是孫為民手中的軍權,他現在都有點盼望孫為民造反了,到時候他就可以已平叛為名將京城兩萬虎衛軍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說不定還可以趁機說清理一下門戶,把那幾個不成器的兄弟打發打發。

 太子在猶豫,他已經漸漸意識到孫為民絕不是泛泛之輩,此次要是讓他得了逞,再想找機會收拾他怕就難了。

 “看來我需要頂住壓力扯住他抗旨不遵的大罪才行,說什麼今天也要除了他!”太子翻著他那雙比綠豆大不多少的眼楮看著孫為民,已經做好了除掉孫為民的打算。

 “他果真還是要殺我。”跪在殿前的孫為民很小心的觀察著殿上的氣氛,他已經感覺到了那陣陣涼意。其實,從太子開始猶豫孫為民便想到了事情會這樣發展下去,還好他早有準備。

 做人就是這樣,必須要做好最壞的打算嗎。

 “臣有話要說!”孫為民不等太子發難便搶先開了口,跪在殿上深深的埋著頭一動也不動。

 眾人一愣,紛紛側目看著孫為民,想看看這個翻天覆地的右將軍又有了什麼新文章。

 “右將軍請講”太子雖然想殺孫為民但話說的還是很和氣,听不出一點不妥。太子其實巴不得孫為民先開口呢,他心想“好啊,我正要拿你問罪你到自己送上門來了,我倒要看看你會怎麼說,正好讓我挑挑你的小子的毛病”。

 原來,太子是想借孫為民開口說話的時候給他落加罪名,正所謂言多必失,太子還是很有信心再給孫為民再加幾條罪狀的。

 再看孫為民到是一點也不慌亂,認真道“臣以為,三綱者君臣為首,綱不紀則危,法不明則亂。故此時之天下紛亂不斷、逆賊妄膽,皆因綱常之序已亂,忤逆之心包藏。臣抖膽直言,要想救此危世必要先正君威、後平賊亂。望天听明見!”。孫為民深深跪拜,如塑像一樣無絲毫晃動,足可見他膽氣之大。

 “大膽!”孫為民的話剛說完,立與一旁的五皇子姬復春就不高興了,氣急敗壞道“父皇尚在塌上,此處何來天听一說!”這是在責怪孫為民不要亂認皇上,怪他剛才把太子比做天听。

 “蠢貨!”孫為民在心里暗暗的罵著五皇子,仍是一聲不吭的跪在地上。他知道這時候根本就不用自己出口反駁,自然會有人著急的。

 果真,五皇子的話一出口那胖子太子就不樂意了,他最听不得的就是這樣的話。太子看著姬復春心中發狠道“听你小子的意思是不想讓我繼位了?好你個姬復春!”。孫為民說的沒錯,那五皇子姬復春確實是個蠢貨,這樣的話他都敢說,估計是想當皇上想的燒混了頭吧,一听到別人要當皇上他就受不了

 “那按右將軍所言,這君威如何個正法兒?”太子現在也沒時間理會五皇子了,他已經被孫為民的話語完全打動,他感覺到孫為民這是要助他登基,他能不順桿上爬嗎。

 孫為民一听太子開口問話,忙立身而起,指著蒼天正氣凜然道“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皆受命于天子也!”。

 “此話怎講!”太子就像是抓住了一躍龍台的馬韁繩,著急的追問著孫為民,孫為民的話已經讓太子完全瘋狂了,太子明白要是真如孫為民所言,他將被推上一個歷代帝王都沒有達到過的高度,惟君則貴。

 “正所謂,天下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已三綱為紀,五常為律。君應為天,為人王,為首也。君王者應已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行有為之道、創不世功業。臣者應已君為綱,行忠君之道,盡忠君之事,君為貴,臣為輕,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民者應已仁、義、禮、智、信,為念,君臣之理不可破,父子尊卑不可亂,夫妻之別不可違也!天下升平,系君一身,望吾皇明見!”孫為民今天就像瘋了一樣完全不理會其他朝臣的異樣眼光,而是把三綱五常的大道理都搬了出來,說的口沫橫飛慷慨激昂,大有董先生當年的風範。

 “不可!”孫為民的話音剛落老丞相劉至可跪不住了,顫抖道“自然為道,人應依循道,無為便為大道。你怎可破無為而興有為?”

 老丞相劉至口中的‘無為’之說,其實就道家的更本所在,也是前秦時所盛行的老黃學的根基。

 《道德經》中就有十二處提到過‘無為’,第三章中就這樣稱“為無為,則無不治”。總的來說,‘無為’就是順應自然,不妄為的意思。講究一切順其自然,人要去懂得接受不要強求更不要有太多的欲望。

 《莊子》中言︰虛靜恬淡、寂寞無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故帝王聖人休矣。

 說也是無為之道,意思是說當君王的人要有一顆無為的心,一切都順其自然就好,所以帝王應該是清閑的。漢代以前確實是這樣,君王的權利和威嚴遠沒有後世那麼大,也不可能是一言九鼎,一手遮天的,這一切都是因為老黃文化和無為之說的影響。

 說白了,無為這種境界講究的就是規模自然,一切都是早已注定的好的,人不應該有什麼奢望的想法,必須要遵循規律。

 無為這種觀點在前秦時很盛行,漢初也在延用,秦始皇推崇‘道家’文化就是為了宏揚‘無為’之說。所以他才焚書坑儒,因為儒家是提倡‘有為’的。也就是孫為民剛才所言的,三綱五常,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有為之論。已君為尊,把君王提到了和天地共重的高度。

 自先秦以後,‘無為’這種觀點一直到了漢武帝時期才被廢止。

 話說後元三年(公元前140年)信奉‘黃老之學’的漢景帝駕崩了,太子劉徹繼承了皇位,既為漢武帝。漢武帝可以說是歷史上的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利用漢初七十年所積聚起來的雄厚物質實力的基礎上,再也不願象其父、祖兩代那樣‘恭儉無為’了,他總想干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

 于是,漢武帝首先要把大權獨攬于自己手中,要樹立作為皇帝的最高權威,同時他還要試圖消除郡國力量過于強大這個內患和匈奴侵邊這個外患以建立‘大一統’的漢帝國。說白了他是想要把權利集與一身。

 因此,漢初以來長盛不衰的道家“黃老”“無為”學說便成了武帝“有為”政治的障礙,而漢初以來以鼓吹君權至高無上為己任的儒家則開始受到了武帝公開的支持。

 史載,武帝剛即位不久,便表示︰鄉儒術,招賢良。有此可見,他很早就開始準備這一切了。但由于當時竇太後是個治黃老言、不好儒術的人,所以武帝一直沒有能如願。直到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道家“黃老”的最大支持者——竇太後終于命赴黃泉,武帝在政治上失去了掣肘的人,他才一改漢初以來“黃老”治國的傳統,開始大批地起用儒家學者,並以行政干預的手段罷黜了“黃老刑名百家之名”的規矩。

 後來,漢武帝雖然想沖破傳統的道家政治的束縛而開創一個新的局面,但他又認為儒家現有的理論學說尚不太完備。直到元光元年(公元前面134年),一代大儒董仲舒出場了。

 董仲舒以其滔滔不絕的口才和充足的理論準備,借助于可以自由闡發的“春秋公羊學”,投武帝之所好,公開援道入儒,終于在融合儒道、用道家和陰陽家的思想資料充實、發揮儒家義理的基礎上,建構了一個讓武帝心醉的既有儒家的三綱五常又有道家的“天地”、“陰陽”、“四時”,既有儒家的“改正朔、易服色”的“有為”又有道家的“以無為為道,以不私為寶”的嶄新的儒學思想體系。

 這便有了後世影響中國數千年的‘獨尊儒術’的大變,從此便開創了‘君與天、地並重’的新觀念。從此以後君王才真正的稱的上是‘萬人之上,唯我獨尊’。

 其實,有為和無為的最大區別就在與,‘無為’提倡的是已道為尊,什麼都要求自然。已道家看來,作為世界萬物產生的總根源就在其變化的規律這就是“道”。

 所以,道家思想認為,世界是個沒有意志、沒有情感的實在本體,“道”生成萬物也是沒有目的,只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罷了。這樣的觀點大大的動搖了原來主宰世界的上帝、鬼神等的權威,使得他們失去了光彩,這在古代唯心主義哲學發展史上是一次很有突破性的嘗試。

 而‘有為’則是把人和天、地提到了同一個高度上。所以,董仲舒這樣說過“人之超然萬物之上,而最為天下貴也”。意思是讓我們突破自然規律去嘗試改變,要有夢想和猜測。這也是高低之分和神凡之論的根基所在,因為人要是都沒有奢望沒有追求的話,又何來高低的比較,尊卑的差別呢?就是因為人人都想當皇帝,都想成仙。所以,皇帝和神仙才會是高高在上的。

 就拿文昌大陸來說,現在所沿用的就是道家思想,追求自然規模、不崇拜鬼神。所以,在這里的即便是修煉成仙的人也一樣游離在世,和常人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說白了文昌大陸就不存什麼神仙和凡人之分,君臣之理也不是很正統。

 孫為民暗暗的感到,文昌大陸要想讓三界圓滿就必須要擺脫道家老黃學的影響,恢復已天為命的觀點。君臣之分、仙凡有別必須要提倡。這也是他今天要大談天道,推崇儒術的原因。

 因為,道家的觀點是已講究規律和自然,可以說有點‘唯物’主義色彩。但三界之分,神凡之別卻是必須建立在‘唯心’觀點上才可以。所以,必要讓人們產生‘唯心’的觀點。(老頭覺得,正所謂︰心中有神明,心中有鬼。現在想想其實這一切不管怎麼說構架的基礎都是在人們的心里。至于再深的東西,老頭也不好說了大家自己思考吧)

 孫為民今天不想做別的就是想學董大儒,他要把太子捧的高高的,要讓太子饑渴到無法拒絕的程度。也只這樣孫為民才能活命,才能借天子之名好好收拾一下城中這些散碎勢力。同時,他也是在為開創三界秩序做著準備。

 其實,孫為民想要的就是名正言順,他想借助天子的威嚴打壓其他人,就必須要先把天子捧到一定的高度才可以。天子的權利越大,他手中的權利也就越大,因為‘人與天、地並立’的觀點可是他孫為民提出來的,太子做為未來國君,人中君王的他也不得不支持孫為民的觀點。

 所以,孫為民才要破‘無為’立‘有為’,大力倡導三綱五常之理。把人和天、地並立的言論散播開來,他要讓京城徹底翻天,要讓文昌大陸翻天,他想要一手遮天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