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神龍之殤》第0章
神龍埋骨(前傳介紹)

上古洪荒時代,這天地之間本只有人,並沒什麼魔神妖獸,天下雖稱不上太平無事,但也乾坤朗朗衣食無憂,但這一切並沒延續多長時間。一日,昆侖山下突現一穴,凶光大起,從中竄出無數凶毒惡獸,依仗著撼天動地之能,為惡人間生靈涂炭。從此人間便成煉獄,凶獸橫行天下,九天人祖‘女媧娘娘’憐自己子民重現人世,點化世間能人修真成仙,以抗凶獸。便有了後羿射日等動人心弦的傳說,講述人與凶獸之間的爭斗。

 而後,天尊開教收眾徒,歷盡萬世千劫終將凶獸制伏,大部分凶獸也感天之德歸天用,于是就有後世的獬豸,貔貅,四方神獸等上古玄獸。但也有一些凶獸不听天命,藏與天地陰暗之處,繼續為惡行事,而人世之中的大能術士和凶野之間的斗爭,‘許遜斬蛟’‘舜王請龍擊蜘蛛’這一切仿佛從來都沒有停止過。但總的來說,天下平靜了不少,又重歸了已人為尊的人間世道。

 此事過後,為了防止凶獸重臨,原始天尊故在昆侖山上起了道場,欽點為道家盛地以壓凶穴。但此穴所連之處,並不歸三十三重天統領,故喚名為——天外玄穴,意為,天外之天。不想,後日此穴又開,從中竄出一群怪物,領頭者自稱——蚩尤,領九子又七十二兄弟,各各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凶猛難擋,收服了九黎八十一寨,制五兵之器,自封‘九黎這君’打炎帝之名號,聚惡獸余孽不遵帝命,做亂而起。致使天下紛爭不斷,萬民重墜煉獄,後雖有天神助黃帝除去此禍,但其余孽仍在一心想重開‘天外玄穴’再起刀兵。並聲稱蚩尤未死,只要玄穴重開蚩尤必將再臨。

 就這樣又過去很多年,直到殷商紂王之時‘天外玄穴’重起異動。九黎遺孽也趁機造勢,挑起了闡、截二教之爭,企圖為‘天外玄穴’重開做準備,天下眾生又一次面臨涂炭之災。幸得此時天降大賢,天星下界的文王姬昌,大悟五行玄學,料天知地,神算名震寰宇。算出此劫決定進朝規勸紂王,希望紂王可以一改輕薄之行,以免日後被九黎余孽所惑,觸怒女媧娘娘而引起紛爭。但那紂王不听其言,反到將文王幽禁朝歌,犯下了那女媧廟中提詩相辱之事。挑起了闡、截之爭。

 七年之後,文王被其子伯邑考以命救出朝歌,頓悟氣壓‘天外玄穴’之道。五行講究四象由土始,又歸土為終。也就是說,要封住‘天外玄穴’就必須用土添之,必須讓玄穴達屬土之境,才能算是終結。但難就難在,此土並不好取,需要修真得道之人下界先得‘土身’,完了再已‘土身’添入‘天外玄穴’之中才可以。‘土身’就是人身的意思,因為人本就是女媧娘娘已土造出的,所以人有‘土身’為萬物之首。但凡人身上的土氣太弱,是壓不住‘天外玄穴’的,所以必須金仙下界為人,先得‘土身’。金仙下界後的所得的‘土身’土氣旺盛,則才能用來鎮壓‘天外玄穴’。

 悟通此理後的文王,馬上遣人去昆侖地穴之中觀那‘天外玄穴’之氣。去人回報,玄穴泛藍似波濤翻涌,水氣彌漫,五行屬水。文王听此言,高興的不得了。因為土正是水的死克,也就是說,直接添‘土身’就可以封住那‘天外玄穴’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找合適的‘土身’了,文王衡量再三後決定自己親往,因為他本是天星下界,已有‘土身’。于是,文王借故假死,將王位傳與武王姬發,在闡教中人的幫助下到了昆侖地穴,以身添土跳入了‘天外玄穴’之中,壓住了玄穴中的水氣,使得玄穴重歸土氣,終平靜了下來。

 文王去後,闡教中人助武王伐紂得了天下,同時也徹底的打敗了截教。截教眾人都是動物靈怪所化,而闡教代表正是人類。所以闡、截二教之爭也可以看做,人類和動物之間的爭斗。截教戰敗之後,截教中人不是身死,就是降伏與闡教金仙門下當起了坐騎之流,情況悲慘。

 這一場大戰雖然最後以闡教得勝而結束,但身死的闡教金仙也不在少數。為了防止截教日後重來,故天道降旨——截教中人日後修練,逢十甲子便受天雷之責,惡者殺之,善者留之,以示懲戒。此災劫喚名為‘天雷懲戒’,其實就是為了防止截教之中再出不軌之徒。

 闡、截二教之爭一過,天下又太平了不少年,那‘天外玄穴’在文王埋骨之後也一直沒什麼異動。直到,漢靈帝之年,那‘天外玄穴’又動。上天為防止九黎遺孽生事,率先動手,北遣張角起‘太平道’,南遣張陵起‘五斗米道’,布道與人世以抗九黎遺孽生事。就此道家正式流行與民間,起萬千香門。把道教傳入塵世的做法,也是引此而來。

 這‘天外玄穴’又動,上天不得不重用文王之法,在塵世之中挑選起了埋骨之人。就此選上了帝王星下界的‘獻帝’,命其埋骨已添玄穴,其漢家江山傳歸曹操。但那獻帝並不甘心就此埋骨,起了貪生之念。故認了劉皇叔,出了玉帶之昭已伐曹操,不想就此破了天道惹出了三分天下之事。使得漢家天下沒有按照天意歸與曹操,這天下之權未交,獻帝埋骨之事就辦不得了。就此,上天震怒泄天機與曹操,命其縛獻帝至昆侖山,埋其骨與天外玄穴之中。

 得了天機後的曹操終日苦想,不忍為之,故頭風之疾又犯日日痛徹骨髓。曹操最終決定寧可以自己的之身埋骨,也不做那欺君之事。曹操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也是天星下界來領天下的,也有那和獻帝一樣的‘土身’。就此,曹操把後事托與其子,支身前往昆侖地穴跳入玄穴之中,頂替獻帝埋骨鎮穴,以自己的忠義換來了玄穴千余年的太平。其實曹操這樣做是想替自己洗清欺君之罪。

 曹操替獻帝埋骨雖忠義可嘉,但天道講究賞罰分明,曹操這樣做也算是違了天意,上天懲曹家天下易主‘司馬氏’已做懲戒。但又為了表曹操的忠義之心特已曹操為引,牽出後世埋骨之人。造就了那座冰井台下的假曹操墓,內放開龍祖的天劍,讓後世被選中的埋骨之人對曹操膜拜,以表曹操為天下萬民甘心替他人添穴埋骨的大義。

 如此一直到了清宣統年間,‘天外玄穴’又起,上天本想讓宣統帝埋骨添之,但不想外族突至侵我中華,宣統帝落入外族之手。事出蹊蹺,很可能是九黎遺孽所引來的外族相擾,埋骨之事就此耽擱了下來。上天也不得不重選埋骨之人為了防止再生是非,上天決定,此次選人瞞天瞞地並不已帝王之名下界,就此選上了瘟神下界,喚名——為民。取個為天下萬民埋骨的隱意。

 瘟神下界以後,姓孫,名為民。拜‘太平道’傳人為師,學得一身陰陽五行之法。在朋友老胡和胖子的幫助下過鬼市,睡‘萬藏口’,起‘鎮物’,下曹操墓終得下‘天外玄穴’劍引——倚天劍。後又斬殺化煞後‘母女凶’和‘殺身餓鬼’,遇薩滿教鎮宅‘人牲’,下陰曹地府請陰司七十六府出拿‘水猴’,認識了天真懵懂的蛟女,取得龍氣——秦璽。為幫蛟女化龍,孫為民等人吞‘惡人膽’過‘萬葬火海’,在假陰曹中吃過‘鬼宴’,看過地府崔判官主持的七十六府齊出,公審數萬陰魂。在通神鬼的幫助下,殺了上古凶獸終得‘龍骨’,助得蛟女化龍成功。

 化龍後的蛟女和孫為民同下龍祖山,沖過欽原巢穴,打敗巨犬‘媧斗’,在神獸貔貅的幫助下,大破九黎遺陣——土中金。又在昆侖山神——陸吾率領獬豸的幫助下,打敗了蚩尤之子所統領的——九黎遺孽,終到了‘天外玄穴’。就此真相大白,孫為民和蛟女也知道自己本為上天選中的‘埋骨之物’,一切的事情原來都是上天早已安排好的。憤恨之余,二人先後跳入了‘天外玄穴’之中,成就了‘昆侖山天外玄穴,鎮蚩尤神龍埋骨’的天意。神指孫為民,乃瘟神下界;龍指蛟女,乃螭蛟化龍。這便是前傳之事——神龍埋骨之殤。但一切似乎並沒有就這樣結束,孫為民和蛟女穿過那天外玄穴,去了蚩尤來時之處。那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世界?又會有什麼在等待著他們?故事永遠都發生在有故事的人身上,如此繼續.........
第一章 鬼魅之境

古樹參天,日光不入,昏暗的灌木叢中‘沙沙’做響之聲不斷,像是什麼動物藏在其中。突然,灌木叢猛的晃動了一下,從里面跌撞著走出一個人來。看上去二十出頭的年紀,淡淡的落腮青須,身材算不上魁梧略顯瘦高,人長的到還算端正,就是沒什麼精神一副失魂落魄的樣子,衣服上已經破了幾道口子,估計是在這樹林之中行走的太多了。

 “這是什麼地方?蛟女去哪了?”孫為民迷糊的看著四周,他已無法辨別清楚方向。這里除了樹就是茂密的灌木和雜草,走到哪里都是一個樣子。最讓孫為民郁悶的是,這該死的森林竟沒一個寬綽點的地方,連大樹之下都長滿了過膝了荒草。在這里,植物們仿佛不需要光照一樣,在昏暗如夜的密林中旺盛的生長著。

 剛開始的時候,孫為民甚至懷疑自己是到了亞馬遜。但他又很快發現不是,這里並不顯得濕熱,到有點輕冷的味道。而且還有針樹,棵棵都有上百米高,真如長到了雲里一樣,遮天蔽日。孫為民知道,針樹是只有北方才有的樹木,他不由的疑問道“這到底是哪里?”

 一天的奔波讓孫為民覺得很累,他不想再走了,如散了架的茅屋般轟然趟倒,任由那惱人的荒草在他臉上刺癢著而不去理會。就這樣,他躺了很久,把事情從頭到尾的想了一遍。首先他確定這不是在做夢,自己仍然還活著。雖然他跳進了昆侖山的‘天外玄穴’,但又出現在了這里。四周一個人也沒有,蛟女也不知了去向,這讓孫為民很擔心,也不知道為什麼,孫為民清醒過來後最想見到的人就是蛟女。他感覺自己和蛟女一下子就親近了起來,那感覺,就像親人之間的惦念一樣讓人憂心,孫為民終于體會到了同病相憐的心情。

 蛟女的問題已經把孫為民苦悶了多半天,劫後余生的諸多感觸,讓他不得不重新審視了一遍自己。恍然間他明白了很多,人真的很脆弱,總很容易被情緒所改變。好與壞果真只是在一念之間,而人們用來恆量好壞的標準竟然是‘得與失’。天下之理盡在這‘得失’之間,那真愛之人的默默付出,為的也不是求一個心靈上慰祭嗎?沒有人能逃得出這一切,就連避世出家之人也不例外,要不何來‘一求清靜’之說。出家人要做的就是想遠離這‘得失’,想不再被這‘得失’所改變,求個清淨。因為,每一次得失之間對人都是一種考驗,同時也塑造出了另外一個人,昨天和今天永遠不會相同,叩心自問你還是你自己嗎?

 以往的經歷對孫為民的打擊太大了,生與死竟然如此兒戲。他想不出什麼好辦法去逃離‘得失’,他只能暗暗發誓從此以後——不計得失。既得就受之,已失就棄之,不拒絕得到,也不怕失去。追求任何東西隨心而動,但求無慚就好。至于失去的,唯情難舍啊。

 情既是債,忘債不還之人還真是難做。反正孫為民是說服不了自己把情思斬斷,他很想老爹,老胡,胖子還有就是蛟女,他知道自己這輩子怕是做不得出家人了。

 孫為民也不知道自己就這樣趟了多長時間,當他感到口渴的時候,天已經完全黑了下來。還好蛟女留給他的‘明珠’還在,借著明珠的光亮孫為民四下搜尋起來。他突然意識到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這里竟然沒有一只動物!一路上他連只蟲子都沒見到過。這到底是什麼地方?強烈的恐懼感由心而升,迅速的蔓延了開來。

 感到害怕的孫為民有些不知所措,坐起身來竟然不知道自己能去哪里。他覺得心里毛毛的,仿佛這漆黑的樹林之中有千萬只眼楮在盯著他一樣,他不自覺的用起了道法觀望。

 什麼!孫為民的心一下就提到了嗓子眼上。因為,他感覺到四周確實是有東西,而且還很多,多的數也數不過來到處都是,正躲在陰暗之中注視著他。孫為民很清楚它們絕對不是人,也不是‘地仙精怪’,因為它們沒有血氣,但卻有生氣。難道是鬼魅?孫為民漸漸想明白了。

 這鬼魅就是山川靈怪的意思,《游天台山賦》中有記載︰‘始經魑魅之涂,卒踐無人之境’。說的就是魑魅乃山神和精怪,能作祟禍人,民間泛指壞人。意思就是說,鬼魅是樹木山石等幻化而成的,如樹精藤怪等。《西游記》中有一回,說的就是唐僧讓樹精藤怪糾纏住灌了‘迷魂湯’,書中所提的妖怪指的就是這鬼魅。

 在這深山密林之中見鬼魅本不算什麼,孫為民再怎麼說也是個見多識廣之人。只是這一出來就一大群也太有點駭人了,而且,只有鬼魅不見活物不得不讓孫為民起了懷疑。孫為民雖然不知道自己現在在哪,但有一點他很明白,此地無活物獨有鬼魅,只能說明這里是——鬼魅之境,也就是說是鬼魅的國度。

 世間竟會有這樣的地方?孫為民聞所未聞,他小心的在身上摸索著,還好,道符仍在。他把道符捏在指間,一動也不動的等待起鬼魅來。孫為民不相信鬼魅們會不過來,孫為民想看看它們打的是什麼算盤,為什麼都盯著自己不放,

 漆黑的夜晚,樹林中的月光很微弱,孫為民一手抓著明珠,一手捏著道符靜靜的等待著。時間就這樣一分一秒的過去,孫為民既恐懼又口渴,一天沒喝水已經使他的嘴唇開裂了,他不停的用已經發麻的舌頭舔拭著,但效果不是很好,到後來連舌頭也干澀難忍了起來。

 事到如今,孫為民不得不站起身來。小心的活動了一下他那僵硬的身體,他坐的時間太長了,血液不通讓他感到混身酸脹。他想去找些能解渴的東西,根睫野果什麼的都可以。雖然鬼魅們還在四周,但孫為民顧不得那麼多了。他無法再忍受干渴的煎熬了,他小心翼翼的前行著。

 孫為民並沒有走出多遠,借著明珠的光亮他大概的觀察了一下四周。附近沒什麼太特別的東西,雜草,針樹還有荊棘叢生的灌木盡此而已。孫為民明白,野果怕是沒的吃了,只能先挖點植物的根睫嘗嘗了。他把明珠輕輕的放在手邊,邊觀察四周的情況,邊胡亂的挖起了雜草。沒幾下他就有了成果,那是一團粘著泥土的須根。孫為民將它們在褲子上蹭了蹭,盡可能的抖掉了上面的泥土,填入嘴中一咬並沒咬出多少汁液來,到是殘留的沙土把牙床硌的生疼。孫為民痛苦的把須根吐了出來,干嘔著,嘴中已經沒什麼唾液可以供他處理掉麻澀的土渣了。他的胃正不停的向上翻涌著,仿佛就要撕裂了般讓人無法忍受,許久之後才漸漸平息下來。

 有了這次痛苦的經歷,孫為民便放棄了食草根的打算。他氣喘吁吁的坐回到了地上,他知道自己已經很虛弱了,怕是又離死不了遠了。不過這次他到一點不怕死,他甚至想快點死,因為他很難受,可以說是生不如死。他頹廢的躺到在草地上,捏著道符的指頭也松開了,只有另外一只手還緊緊的握著夜明珠,他又想起了蛟女,想知道她到底是生是死。至于身邊的那些鬼魅,讓它們來吧,孫為民已經不在乎它們了,他已不懼怕再次失去生命。

(對於那些只會搶帖的小白,你是沒家教還怎樣,不會自己找題材就不要來亂,你就整天看誰的還沒貼完,

趕快偷偷的貼一貼搶積分..........受不了......)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