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權柄》第651章
第十卷【腥風血雨】第六四九章天佑之治(上)

 光陰荏苒,轉眼過去三年,現在是天佑七年的初春時分。

 天佑新政開始至今,已經有整整六個年頭了。在這五年裡,皇權空前強大,朝廷效率奇高,對百姓的騷擾盤剝也降到了史上最低點。

 背負在百姓身上的負擔一旦降低,困擾三國良久的流民問題便在秦國不藥而癒了,六年間大量流民基本還歸田園,戶口迅速繁息。根據天佑六年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全國人口從昭武末年的五百萬戶、兩千五百萬口、五百餘萬壯丁,激增到目前的近一千萬戶,五千萬口、近一千五百萬壯丁。

 之所以在短短七八年時間,人口數實現爆炸性的增長,一是因為在天佑以前,朝廷施行按丁畝徵稅,所以隱匿戶口數的情況異常嚴重。尤其是十六到四十歲之間的成年男子,更是被大幅度隱瞞,所以才出現了一戶一丁的笑話。

 二是因為政策放鬆、負擔減輕,大量流民的回歸。這兩項便是造成在冊人口短期激增的主要原因。至於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朝廷鼓勵生育等長期因素,因為時日尚短,暫未有多大影響。

 但無論如何,人口的增長為國家帶來了空前強大的勞動力。五年間全國累計新開墾土地一百三十餘萬頃,使全國的在冊耕地面積達到四百萬頃;朝廷又投入巨資興修水庫、水渠等大小水利工程七十七處,使全國可灌溉耕地面積達二百萬頃。

 此時全國耕地四成種稻,六成種麥。一畝上田可收稻兩石四斗,折米一石二斗,中田折米一畝一石,下田折米一畝八斗,一年兩熟或三熟。麥粟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平均畝產兩石,折面也是一石。換言之,全國糧食平均畝產一石。一年可收兩石半。

 全國四百萬頃耕地,便是四萬萬畝,到天佑六年的糧食總產達到了十億石。即便朝廷輕徭薄賦,僅僅二十稅一,在今年的稅收也可達到五千萬石。雖然因為產量暴增,導致糧價連年下跌。但折成稅銀也可達到四千萬兩左右。

 僅糧稅一項,便達到了昭武年間的兩倍之多。再加上每年一千五百萬兩的丁稅,更是達到了恐怖的五千五百萬兩,已經超過了齊楚兩國綜合。

 據《大秦帝國食貨志》記載,從天佑三年開始,大秦各地的倉廩中堆滿了糧食。因為產量激增,常平倉容量不足,從天佑三年到天佑六年的三年間,全國新增糧倉五千餘座。貯藏糧食十幾億石。這還是因為武成王實施特別計劃,將大量的陳糧向齊楚兩國傾銷,否則真會出現陳陳相因、腐朽不可食用的巨大浪費大史學家范仲淹當時正是垂髫之年。他在著述中回憶當時地勝景稱天佑年間、政通人和;國庫充盈、百姓富足;路無凍死、家有餘財;倉廩即足、貨殖興焉!並不無感情的稱之為天佑之治。

 範文正公的倉廩即足、貨殖興焉,十分貼切的說明了當時的工商業繁榮。隨著老百姓能普遍吃飽肚子,中上之家更是手有餘財,人們對生活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希望穿地好些、吃的精些;用的舒服些、住的氣派些,於是交通天下之貨、滿足人們需求的工商業便蓬勃發展起來。

 再加上朝廷大加鼓勵工商。不僅從法律上明確士農工商、一律平等地規定。而且興修道路、拓寬運河。為南北商旅提供交通便利。還取消了原本林立地稅卡。嚴禁歧視商人、不准向商人重複徵稅……尤其是天佑四年。朝廷對禁而不止地私設稅卡施以嚴懲。兩個月時間一千多顆人頭落地、七千多官眷遭到流放。極為有力地震懾了朝野上下。使盤剝、難為商人地行為大大收斂。給了大秦商賈前所未有地黃金機遇。

 一時間。有志於工商地百姓激增。僅天佑六年一年。向華夏票號申請低息貸款地人數。便達到三萬餘人。數額更是達近千萬兩之巨。

 興盛地商業帶來同樣可觀地稅收。天佑新政對工商業採取十一稅。天佑二年新政初行時。所收工商稅款地總數是七百萬兩;天佑三年便提升到了一千一百萬兩。到天佑四年更達到了一千八百萬兩。天佑五年終於突破兩千萬大關。天佑六年更是達到了兩千五百萬兩地高度……已經超過了昭武年間地稅收總額。可謂是一年一個台階、每年都有顯著地增長。

 再加上從天佑五年開始。全國六大復興衙門終於開始分紅。其中最早成立地南方復興衙門。更是於天佑二年便開始向各股東獻金。作為在六大衙門皆享有四成份額地大秦朝廷。僅此一項收入便達到一千萬兩。

 田稅、丁稅、工商稅、分紅。這四項構成了秦國朝廷地主要收入。總額數達到了恐怖地九千萬兩。是齊楚兩國總和地兩倍!

 更可怕地是。秦國稅賦水平相當低。亦是說有更海量地財富藏在民間。只要有需要。便能爆發出持久強勁地實力來!

 僅就實力而言,秦國終於凌駕於齊楚兩國之上,實現了二百年來第一次的不平等!

 但秦雷深知,錢放在庫房里便是廢銅爛鐵,只有在百姓手裡才是財富、才能帶來更多的財富,因此在他的領導下,朝廷花錢地能力一樣可怕,每年僅投入水利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開支,便達到兩千萬兩之巨,完全的不計成本。

 當然這種規模浩大、曠日持久的全國性工程,也是工商業如此迅猛發展的重要因素。沒有這些數額巨大的財富流入民間,大秦朝新興的工商階級,很難完成原始積累,也不會那麼快的做大做強。

 在國富民強,百姓生活安定富足的同時,秦雷也沒有放鬆對大秦百姓精神地重塑,通過茶館酒肆中地說唱先生,鄉間村頭上的演藝戲台,大量上演諸如李世民大戰王世充關雲長千里走單騎等各種英雄戲碼,潛移默化地尚培養百姓的尚武精神,並公然宣稱神州大地只應有一個國家,那就是我們的大秦!使秦國百姓對開疆拓土、統一三國始終充滿渴望。

 順理成章的,大秦朝的軍費開支也是連年上漲,天佑六年達到了四千三百萬兩之巨,天佑七年的軍費預算甚至做到了五千萬兩,已經超過齊楚兩國不知幾凡。

 秦雷的建軍思路很明確,騎兵為本,發展水軍、擴充步軍!昭武末年的秦齊大戰之後,秦雷並沒有盲目的重建騎兵,而是把除鎮南軍之外的騎兵數量限定在現有的二十萬上。轉而針對大秦步兵薄弱的現狀,加大投入,將除鎮南軍之外的步兵數量擴充到四十萬……其中包括伯賞元帥幫他訓練的三十萬步軍,以及重建的十萬鎮東步軍。養這四十萬步軍的費用,大概是每年兩千萬兩……這還是因為大秦步軍士兵普遍採用兵役制,不用支付太多的軍餉,否則按照大秦現在的人力成本,秦雷那點軍費根本不夠用。

 同時為了應付必然會到來的齊楚聯軍,秦雷還開始向伯賞元帥撥付每年一千萬兩的特別軍費,以供他擴充軍力、興建戰船所用。昭武十八年那會兒,秦雷就知道,養水軍比養騎兵還他媽的費錢,那一艘艘威武的戰艦,可全是用錢堆起來的呀!

 但這並不是說騎兵自此在秦國不重要了,秦雷在二十萬騎兵部隊中試行志願兵制,意圖打造一支英勇善戰、經驗豐富、充滿自豪感與犧牲精神的職業化軍隊。從嚴從難從實戰治軍,使其變成大秦軍隊的脊梁、橫掃天下的大殺器。好在這支軍隊是現成的,僅需付出軍餉、戰馬補充、武備置換的費用即可,每年也是……兩千萬兩。

 這支用黃金堆出來的軍隊中,充滿了富有戰鬥經驗的老兵、以及在天佑年間長大成人、充滿自豪感與自信心的廣大新兵,既有經驗又有鬥志、裝備精良、訓練嚴苛,毫不誇張的說,其正處在歷史上的最佳時刻。

 雖然人數不足百萬,卻是實打實的精銳軍隊,其戰力已經遠遠超過了秦齊大戰前的水準,與麻煩纏身、江河日下的齊國軍隊形成鮮明的對比。

 而軍心士氣方面,兩軍更是涇渭分明,已經有了天壤之別!

分割

 第一章,以後都採取這種三千字一章,兩章連發的形式。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