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神箭傳說》第397章
第七十七章關洛爭雄·四十一

"叮! ”劍如靈蛇,精準地擊中匕首鋒刃之處,一股強量頓時沿著匕身急襲而下,匕首的主人如中雷噬,連連後退,一時間空門大開。孫堯安卻並沒有趁勢而入,劍鋒一挑,於電光火石間蕩開從側面襲來短矢,接著欺身攻向另一名拼死來救同伴的人。

 在經歷了短暫的恍惚之後,孫堯安卻反而進入了一種平靜的心態,就如往日他在戰場上忘死拼殺一般,出手又快又準,再無絲毫停滯與猶豫。 劍勢大漲之下,與他纏鬥的二人似乎被打了個措手不及,若非二人心意相通,配合默契,恐怕早已成為孫堯安的劍下亡魂。 饒是如此,二人也是險象環生,恐怕支持不到周圍箭手全殲孫堯安的親衛騎兵,便難逃敗亡之局了。

 “咻咻!”正當二人應付得愈感吃力之時,兩支羽箭閃電馳來,直指孫安的後背。 箭勢凌厲,連孫堯安也不得不放棄對二人的搶攻,扭腰一轉,劍尖如毒蛇吐信。 只聞兩聲脆響,兩隻羽箭尾翼一顫,頓時改變了行進的方向,從孫堯安左右激射而去。 不過孫堯安卻也並不輕鬆,對方羽箭的力道大得超乎想像,雖然成功的拔開了這兩箭,但卻讓他手臂仍然為之發麻。 若不是因為他對之前與他相鬥二人的箭留著極深的印象,只怕剛才那一下便足以讓他受創了。

 對方似乎只是為了替在他劍下已經左支右拙的二人解圍,一箭射出之後並未有後續的動作。 孫堯安持劍而立,也並沒有立即進攻,反而略有些好奇的打量著在他背後放箭的兩人。 這兩人均是一身勁裝,身材修長。 看起來雖然並不十分強壯,但卻給他一種極為危險地感覺。 二人射出一箭後已然將短弓挎在後背,從數十步外緩緩走來,舉手投足之間均透出一股強大的自信。

 “小哲、小戰,看來你們的麻煩不小呢。”右側那名臉龐略有些粗獷的男子淡淡地笑著,眼神卻緊緊地鎖定在孫堯安身上。 左側那名男子卻並沒有說話。 只是伸手從小退處拔出一把和另外兩人完全相同的匕首,倒握匕柄,緩緩地置於胸前,冰冷的眼神卻不斷在孫堯安身上梭巡,似乎在考慮一會要將匕首從哪裡刺入一般。

 孫堯安心中不由生起一股極為不舒服地感覺。 這兩人與之前配合起來形如一人的另外兩人完全不同,二人雖然並肩走來,但步伐卻完全不一致,或可說剛好相反。 那種詭異而又穩定的規律,卻直讓孫堯安生出戒備之心:這兩人仍然是合擊的高手。 但比起之前的兩人來,攻擊只怕更加凌厲。 他好不容易恢復到逼近巔峰的狀態,對付兩個或許還游刃有餘,但是對上四個,恐怕就會形勢逆轉了。

 先前的二人並肩而立,不約而同的擺出個戰鬥的姿勢,齊聲應道:“沖哥小心,這傢伙似乎……似乎預先知道我們行動一樣!”想起之前地戰鬥,二人似乎仍然心有餘悸,對手雖然不弱。 但卻也絕無輕易對付二人的可能。 但偏偏不論他們二人如何變幻,卻衝能被對方後發先制的長劍阻住攻勢,直到後面更是連連擊之力也沒有。

 孫堯安卻是微微一顫。 這可是他秘不示人,賴以保命的殺手鐧,除了當初傳授給他的那人和在華山小道傷了他的屠一萬外。 便再沒有人知曉了。 誰知道這才交手沒多久。 竟然就被對方察覺。 確實,憑著他在靈力方面的修為。 讓他的感覺比起常人敏銳數倍,特別是所有能威脅到他的舉動,他都可以憑著氣機的變化而提前察覺。 雖然時間非常短暫。 但以他地身手來說已經足以做出正確有效的反應,化解別人的致命殺著。 就如上次在山谷中,楊誠每每將氣機鎖定了他,卻均被他察覺而躲開,強如楊誠卻沒有一絲下手的機會。

 本來以他的身手,即使是全力發揮,也並不能在二人聯手下討到什麼好處。 但憑著料敵於先地優勢,這才佔據絕對地上風。 不過他的靈力修為並不高,若是遇到多人圍攻時,效用便會大大降低,更不要說這四人沒有一個比他弱多少。 只要四人一聯手,他再不會有之前地風光,甚至會迅速落敗。

 “哦?”被叫沖哥的男子似乎略有些驚訝,接著冷笑道:“那我們就不要客氣了,一起上,迅速結果了他。張先生已經在等著了,況且……”望瞭望遠處飛揚的塵土,匕首已經在握。 “時間不多,上!”

 上字剛停,四人幾乎同時而動。 四人地動作都是迅捷無比,一般人只能見到淡淡影子,根本無法捕捉到其確切的動向。 孫堯安也是一驚,四人對手未免也太快了吧。 一時間他已經無法埋怨對方的不夠光明,猛地咬牙,斜著身子往北面突去。 “叮!”蕩開一人的匕首,趁著四人尚未合圍之際,他已經傾盡全力地向北逃去。

 四人的攻勢為之一滯,顯然也沒料到孫堯安居然還未接戰便果斷逃走。 這一滯頓時為孫堯安爭取了數步的距離,四人奮力而追,不過因為失了先機,一時間卻哪裡追得上。 孫堯安雖然大半時間都在馬背上度過,但此時全力逃命,速度竟絲毫不比四人遜色。 眼見對方發現異狀而趕回的大隊騎兵越來越近,四人幾乎同時的取下短弓,在狂奔之中搭箭而射。

 四支羽箭齊向孫堯安射去,頓時令其臉色一青。 四人的箭技比起之前的楊誠雖然略有些遜色,但卻已經是天下有數的水平了。 四箭齊發,他又一心奔逃,心理和氣勢上均落了下風,哪有可能像之前那般看似輕巧的拔開。 當下身子魚躍而出​​,絲毫不顧顏面的就地一滾。 “哧!”雖然僥倖逃過了其中三支,但最後的一支均從了右臂透出,帶走大塊血肉。 孫堯安卻也顧不得徹骨的巨痛,仍然咬牙向前狂奔。

 這一耽擱,雙方的距離進一步拉大。 而對方地援騎卻已在千步之外。 “鐺!”金鳴之聲從遠處傳來,四人對視一眼,無奈的停下了腳步。 極為不甘的瞪了腳步已經略有些踉蹌的孫堯安,轉向已經臨近尾聲的戰場奔去。

 夜幕降臨,雍城要塞***通明,不斷有一隊隊盔甲鮮明的士兵來回巡邏。 高聳地城牆上。 人影綽綽,刀槍林立,劃破長空的火箭不時出現在城下早已被清理出來的數百步的空地上,任何試圖藉著黑暗逼近的企圖,都將難以達成。 可供五人並行的城道上,每隔數步置有一輛投石或巨弩藉著獵獵的火光散發著森冷的殺意,任何進入它們射程的入侵者,都將受到沉重地打擊。 火油、擂木……各種用於城防的物資四處可見,要塞之內靠牆處。 每隔百步便有一座倉庫,幾乎每一個倉庫都被這次物資擠滿。

 —

 雍門要塞本作為抗擊匈奴的橋頭堡,建築之時便遠勝於內外城牆,甚至比起皇城也毫不遜色。 大陳本就是竊取前朝權柄而立,是以對防範大臣作亂花了不少的心思,一旦有大臣起兵作亂,皇族成員便可從秘道由皇城避至雍門要塞,憑著其特殊的位置與無與倫比的防禦,保障皇族成員的安全。 只是大陳立國之後,世家門閥的勢力一直被歷代帝王強力打壓。 大臣作亂之事倒還從未發生;再加上章盛將匈奴的威脅隔於境外,雍門要塞便逐漸淪落為軍械庫的地位,直至陳博令劉虎再度將其開啟。

 單從要塞地角度來看,雍門要塞不論其城防還是物資儲備,都是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塞。 若不是陳博年幼。 雖然從其父口中知其重要信。 但卻無法生出絕對的信任,否則以其性格。 恐怕寧願退避要塞,也不去巡幸巴蜀了。 但劉虎卻是親手重新​​開啟雍門要塞的人,對其性能當然有著充分的了解。 是以才有雍門要塞在手,叛軍不足為患地強大自信。 而鄭志愉佔據外城後地第一件事,便是派出重兵圍困而不敢做出絲毫進攻的勢態。

 此時位於要塞地下地議事大廳裡,卻是人頭攢動。 雍門要塞內的所有千夫長及以上將領,齊聚一堂;內城雖然隨時面臨鄭志愉的進攻,但東城校尉唐道正和南城校尉杜業農仍然從秘道趕來。 這是一場關係到長安戰局地戰前會議,在場的人數雖眾,但卻是人人危襟正坐,表情嚴肅,不敢發出絲毫雜音。

 楊誠穩坐上首,劉虎則在他略靠下的右下坐下。 本來楊誠要劉虎與他並坐,可劉虎卻執意不肯,並拋出一軍無二帥的理由,讓楊誠啞口無言。 想想也確是這個理,便也不在勉強。 依二人現在的品秩,倒也確實只有楊誠坐得這個首座。 至於居於楊誠之下,劉虎卻是沒有半點異議。 在征北軍中時,他便一直唯楊誠馬首是贍,雖然現在地位不同了,但他對楊誠的情誼倒是沒有絲毫的減弱。

 陳博率眾臣棄城而走,將全部希望寄託在了楊誠與劉虎身上,是以對二人的封賞毫不吝嗇。 劉虎從三品的得勝將軍,一躍成了威武侯,還得到了欽差大臣才擁有的先斬後奏、臨機專斷之權。 楊誠之前便已經是兩州刺史,此次更被封為之前章盛屢立戰功後才獲得的忠勇侯,並欽命招討大將軍,專責平叛事宜。 所有叛亂相關的州郡,他都有調動軍隊,罷免、任命官吏的權力,一品以下官員他都可以先斬後奏。

 開始知道自己獲得這一系列的封賞時,楊誠並沒有什麼感覺,只是忙著解決孫堯安的威脅。 直到進入雍門要塞後,好不容易有了一點空閒時間內,卻讓準備好好補一下睡眠的他難以入睡了。 地位越高,責任便越重。 執掌荊州的時候,他便有一種難以承受的壓力感,畢竟數十萬人的福掌握到了自己一個人手中。 幸好還有葉浩天和張識文大力協助他,才使得很多心願得以實現。 不過他也知道,自己並不是一個合格的剌史,若是單靠他一人的話,交州和荊州根本就不可能有現在這樣的大好局面。

 而現在,與他聯上關係的不僅僅是荊州和交州的兩百萬百姓,是整個天下千千萬萬的百姓。 而他面對的不再是黃功舉、謝明倫那樣亂民,而是根基深厚,有著上百萬大軍的三家叛軍。 以前只是想著聽從朝廷的安排,為結束這場紛爭出點力,但現在一下子發現沒有人安排他,所有的重任都落在了他一個人的肩上,一時間還真有些難以接受。

 這個招討大將軍可不好當。 除了荊州軍外,天下所有屬於朝廷的軍隊他都有權調動,荊州軍自然是與他一條心,但是其他人呢? 除了劉虎能與他共進退外,其他人恐怕就不是那麼容易調動了。 葉家和南乘風因為徐州的爭奪已經鬧得不可開交了,他幾次派人調解,卻根本沒有任何效果。 就算他現在可以明正言順的節制他們,但恐怕也沒會言聽計從。 而更遠的譚淵更是鞭長莫及,以他和陳氏皇族的舊仇,恐怕也不會比葉家、南乘風他們好多少。

 官倒是升了,不過手中的實力卻並沒有什麼變化。 單憑荊州軍和抽走五万精銳禁軍的京畿部隊,想要抗衡十倍於己的叛軍,這場仗打起來可並不容易。 荊州軍經過前面的一系列戰鬥,折損已是前所未有,公孫勇駐在南陽的部隊是不能動的,真正能投入關中大戰的荊州軍不會超過三萬;關中的京畿部隊倒是一支精銳,但先被趙長河帶走了一半,接著禁軍也護著皇帝和大臣們去了巴蜀,留下來的便僅剩七八萬,其中駐防內城的四萬人還算不上什麼精銳。

 十萬大軍,說起來倒還真不少。 但是比起叛軍進入關中的部隊,恐怕就相形見拙了。 雖然叛軍中真正的精銳更少,若是加上趙長河這個變數,那便足以讓他頭痛了。

 暗自嘆了口氣,楊誠摒去心中的雜念,逐一打量著在坐的諸將。 每一個人的表情都很凝重,但眼神卻是異樣的堅決。 楊誠點了點頭,有這麼多忠勇之輩願意留下來與自己並肩而戰,又有什麼困難不可以克服呢。 知不可為而為之,下一刻激昂的鬥誌已在楊誠心中升起。 讓我們一起為天下蒼生而戰吧!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